乡村振兴是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新疆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疆广袤乡村正迎来欣欣向荣的美好前景,广大农民群众昂首阔步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1. 相关报道

  • 看新疆∣南疆行:小小“红枣”县,今年咋来了这么多企业?

    览今日南疆,大量的企业、工厂拔地而起,高速、高铁、机场遍地开花,民族团结之花更是遍布了时时处处。行走乡间,乡亲们真诚的笑脸令人感动,好生活带来的喜悦之情发自肺腑。过去几年,南疆基建不断翻新变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16日,和田至若羌铁路正式开通,长达2712公里的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环线形成,新疆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 新疆:超70万台套农机参与春耕生产

    距离棉花播种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可玛纳斯县北五岔镇聚连心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已早早忙碌起来,将春耕期间需要使用的农机装备调整到最优状态。“我们将利用这段时间对合作社700余台套农机装备进行全面检修,确保各类农机具以最佳状态投入春耕生产。”聚连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潘天玉说。

  • 骆驼驿站“驮”起特色养殖致富梦

    从博乐通往温泉县的高速公路上,有一个很醒目的骆驼标识路牌,顺着路牌拐进来,便看到被白雪覆盖的山坡上有一座五彩斑斓的新房子格外醒目。这里便是布拉提的新家。这里是牧民们转场的必经之地,布拉提家门口有条水渠,转场的牲畜常常为了解渴而在此失足,因此会有许多牧民前来寻求帮助。布拉提总是热情相待,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了牧民们歇脚和留宿的驿站。

  • 新疆:多措并举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在新疆,饲养和繁育正朝着越来越精细化、科技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在“中国细毛羊之乡”拜城,种羊场应用了智能管理系统,让养殖更科学高效。这几年,当地不断加强集中养殖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企业落户,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同时,依托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的科研力量,构建起涵盖种羊培育、饲草改进、羊毛羊绒生产的现代产业体系。

  • 新疆已春播各类农作物近110万亩

    农情调度显示,当前,新疆春播工作主要集中在南疆地区,北疆地区在3月下旬陆续进入播种期。从作物类型来看,粮食作物已完成播种近45万亩,主要为玉米和春小麦,蔬菜完成播种19万亩左右,其他农作物完成播种46万余亩。在农资准备方面,新疆主要农资到位率已过9成,种子储备到位率已超100%,各类农资供应稳定,可满足春耕生产需求。

  • 新疆莎车:牛羊巴扎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下午两点,是巴扎最热闹的时候,堪称“牛山羊海”。人声鼎沸,牲畜嘶鸣,还有从各种摊位上传来的动感音乐,交织融合、不绝于耳。交易棚下,人们争相查看牛羊膘情、问询价格。餐饮区内,人们围着烤炉、汤锅、餐桌,讨论报价高低、交流养殖技术。

  • 政策科技双助力 “甜蜜事业”焕新颜——新疆开春林果生产一线扫描

    春回日暖,新疆吐鲁番果农阿布都拉·阿不都热合曼熟练驾驶着开墩机,把埋在地下越冬的葡萄藤挖了出来,搭上葡萄架。这几天,伴随泥土的芬芳,吐鲁番几十万亩葡萄陆续开墩上架。

  • 2023年自治区党委一号文件发布 从11个方面部署今年新疆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自治区党委一号文件全文共分11个部分、36条内容。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住“两条底线”,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强化“两个保障”。自治区党委一号文件既突出新形势新任务,又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对新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 比利时老板在新疆的广袤农田找到“钱景”

    春耕备耕时节,比利时企业家德康尔·丹尼·卡米尔在南疆阿拉尔市八团塔门镇创办的化肥生产企业生产线一派繁忙。越来越多当地种植户成为他们产品的用户,并邀请他到地里现场演示如何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实现调控土壤酸碱度。

  • 逄子剑代表: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谁家有人生病了,哪个娃娃考上大学了,我都知道。”逄子剑把日常工作和代表履职结合起来,时常与老百姓话家常,倾听他们的“烦心事”,把群众的意见建议一件件记在本子上。他说,代表建议传递着人民的呼声、寄托着人民的期盼,要“拜人民为师,让建议反映民情民意,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 新疆各地春小麦播种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

    眼下,新疆各地春小麦播种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机械化、规模化种植为粮食安全夯实基础。在新疆巴州,30万亩春小麦播种工作由南向北展开。在和静县的一处农场里,种植户操作着旋耕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配合协作,加快播种进度。

  • “促马铃薯种业发展”新疆将建2000亩核心试验示范区

    “这个项目是马铃薯产业单体支持额度最大的项目。”新疆农科院综合试验场场长任红松说,项目历时4年,总投资1500万元,包含“新疆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及脱毒种薯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新疆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新疆马铃薯精深加工及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三个子课题,是近年来新疆马铃薯研究领域中项目规模最大、支持经费最多的重大专项。

  • 县域公共品牌建设如何助力新疆乡村振兴?

    新疆近年来不断增强品牌意识,实现县域公共品牌“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并借助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农特产品线上销售规模,形成电商带动合作社发展、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的发展模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 和若铁路首次为新疆春耕发力(图)

    2月20日,新疆巴州且末铁路货场,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叉车正火力全开,有条不紊地将刚到站的化肥卸到货场,这批化肥将通过货车运往各乡镇用于当地农户春耕。为全力保障春耕物资通道畅通,巴州且末火车站将化肥纳入重点货物运输,开辟专用运输绿色通道,每日对化肥从运输配空、对位、装车、挂运各环节实行全链条管理,24小时动态掌握物资运输需求,随时做出运力调整,确保不误农时。

  • 今年新疆将全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今年,新疆各地将持续推进灌溉供水计划落实落地,把指标水、弹性配置水、提升粮食产能水量分配到月、旬,分配到取水口和灌区;同时加大监测预报力度,为灌溉用水精准调配提供水情依据,做到灌溉供水动态调整、弹性配置,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 乡村振兴看新疆丨不误农时不负春 大棚“育”出幸福生活

    产业发展是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焉耆县依托独特的资源和地理优势,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持续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科技助推等方式,引导农户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助推农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切实让设施农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引擎,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 新疆唯一一家尿素生产企业开工生产保春耕

    在开足马力加快生产的同时,公司对产品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将生产、检验、包装、储运与交付等每个环节纳入质量监控范围,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从订单执行、开票、装车、接货到承运,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做到“边生产边包装,边装车边发运”。现在生产的尿素,主要发往南疆地区和伊犁州,以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山东、安徽等省区。

  • 自治区财政下达129亿元用于春耕备耕

    正值春耕备耕时节,自治区财政厅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春耕生产,已累计下达2023年中央及自治区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129.03亿元,确保新疆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结合新疆春播时间短、季节性强的特点,自治区财政部门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扎实做好面积核实、任务计划分解等前期工作,及时制定资金分配方案并下达资金,保障春耕生产相关项目的早开工、早建设、早受益。

  • 天山南北奏响春耕备耕进行曲

    奏响春耕备耕曲,不误农时不负春。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要围绕今年“三农”工作总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突出抓好各项重点工作。新疆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备农资、忙生产、抓服务,春耕备耕工作如火如荼开展。天山南北广袤田野开始新的耕耘,孕育新的希望。

  • 乡村振兴看新疆丨让养殖户在“羊”光大道上越走越宽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事关百姓的“菜篮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下一步,若羌县将继续聚焦畜牧业中心工作,扶持特色畜牧产业发展,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逐步实现绿色、高效的现代畜牧业,奏响乡村振兴的“新牧歌”。

  • 新疆塔城:给基层干部“充电” 为乡村振兴“赋能”

    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为激发基层干部创新发展动力、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推进塔城地区改革发展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新疆塔城地区组织基层干部赴辽宁学习培训。

  • 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疆贡献

    沉甸甸的丰收告诉大家,新疆有能力将粮食安全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将饭碗里装满优质的新疆粮,也有实力不断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用更科学的手段、更坚定的决心承担起建设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责任,为全国的粮食安全作出新疆贡献。

  • 新疆农业部门抢抓农时谋备耕

    一年之计在于春,有序推进春季农业生产是确保全年农业再获丰收的重要基础。2月上旬,全疆春耕备耕各项工作将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压实工作职责,提早谋划春耕春播,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储备工作,加强农资供需情况监测调度,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 乡村振兴看新疆丨草莓飘香迎客来

    近年来,和硕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为推动传统农业向旅游观光型农业转型奠定基础的同时,也为农民传统种植模式注入了新活力,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让种植户们通过休闲农业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

  • 新疆伽师:一盏盏红灯笼照亮乡村振兴路

    走进红彤彤灯笼厂,工人们分工明确,有的在缝红布,有的在穿骨架,有的套红绸,有的贴金条,有的装金穗……灯笼材料在工人的巧手中变成了各式各样的漂亮红灯笼。随着村办工厂的不断成立,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走出家门就近就地就业,用勤劳的双手提高收入。

  • 乡村振兴看新疆丨特色养殖有奔头 养兔闯出致富路

    “家养三只兔,不愁油盐醋;家养十只兔,不愁棉和布;家养百只兔,走上致富路。”这是一首在新疆温宿县广为流传的“致富经”。温宿县阿热勒镇尤喀克麦盖提村的阿斯古丽·买合买提,把农闲时间用在养殖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摇身一变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兔老板”。

  • 新疆温宿:农技充电忙 为乡村振兴发力

    吉格代村村民黄勇是村里的养鸽大户,这几年,通过参加乡里的“科技之冬”大培训,每年在技术上都有不少的收获,收入也十分可观。村民黄勇介绍,他养殖鸽子有七八年的时间了,刚开始没有什么经验,通过几轮的技术培训后掌握了很多养殖技术。现在养的鸽子,一只鸽子能卖二十元,一年的收入非常可观。

  • 新疆喀什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助推乡村振兴

    新疆喀什地区发展和改革委相关负责人称,喀什地区“五口通八国 一路连欧亚”,广东、上海、山东以及深圳对口支援,拥有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依托棉花大区的资源优势,国家推出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政策,令喀什地区成为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极大带动当地就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