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兴水,新疆之脉。“治水兴水看新疆”专题带您看塔里木河枢纽如何调雪水进棉田,赛里木湖怎样因生态修复再泛碧波,看坎儿井新生、数字管水落地……尽览70年天山南北因水而兴的生动故事。

  1. 相关报道

  • 治水兴水看新疆丨水润天山 福泽边疆

    8月4日至8月10日,中央及自治区主要媒体记者组成“治水兴水看新疆”主题采访团,分别深入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地,实地探访水利枢纽、灌区农田、河湖湿地等,展示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今日新疆。

  • 治水兴水看新疆丨科技、数字赋能棉田节水增产

    8月10日,“治水兴水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玛纳斯县包家店镇数字农业推广中心,采访了解水网建设与节水成果、智能水肥一体化、智能农机精准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运作模式,数字农业平台与人才支撑等内容。

  • 治水兴水看新疆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从“一条小溪”到“候鸟天堂”

    “治水兴水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采访了解湿地公园从过去水系零碎的小片地块,到如今水域广阔、水鸟云集、各类动植物资源丰富的科普教育基地和生态旅游打卡点的变迁。

  • 治水兴水看新疆丨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8月9日,“治水兴水看新疆”采访团来到位于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境内的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采访。该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项目之一,也是国家层面联系的第一批12个PPP试点重大水利项目之一。

  • 治水兴水看新疆丨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防洪抗旱发电三重保障

    8月10日,“治水兴水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在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现场,了解该工程如何通过防洪、灌溉、发电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对玛纳斯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能源保障的重要意义。

  • 治水兴水看新疆丨稻田上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察布查尔县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与水资源条件,是新疆三大水稻种植基地之一。为支撑农业发展,当地构建起以察布查尔大渠为主动脉的灌溉体系,通过密布的分渠与涵管将伊犁河水精准输送至每块耕地,为水稻种植提供坚实保障。

  • 治水兴水看新疆丨幸福河湖的幸福密码

    吉尔格朗,蒙古语意为“幸福”。吉尔格朗河,入选2024年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8月7日,“治水兴水看新疆”主题采访团队走进伊犁河谷中部的伊宁县吉尔格朗河,探访这条幸福河流的幸福密码。吉尔格朗河是伊犁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北天山山脉的科古尔琴山南侧,全长90.1千米,流域面积677平方公里,与皮里青河、博尔博松河等河流共同孕育着伊宁县40余万人口和150余万亩耕地。过去,由于融雪型洪水与山区暴雨型洪水频发,沿河两岸的耕地、房屋多次受洪水侵害。

  • 治水兴水看新疆丨石头里藏着对赛里木湖深深的爱

    相比于其他湖泊,作为高原封闭湖泊的赛里木湖生态更加脆弱,一旦破坏,恢复将是难上加难。近年来,为了守住“赛里木湖蓝”,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采取低碳发展、生态修复等措施控制湖区水土流失,恢复湖滨生态空间。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实施抛石固岸工程,以“他山之石”为湖岸“强基固本”,确保湖水长清。

  • 治水兴水看新疆丨科技助力钢铁企业治水兴钢

    “我们采用多种过滤设备和科技手段,采取分类处理、梯级利用,过滤后的水最高可以达到饮用水级别,还能接纳城镇中水过滤后补充我们的水资源使用。”8月9日,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能源环保部部长助理赵棣说。

  • 治水兴水看新疆|“58座半” 幸福水长流和田

    “我志愿做人民的水利勤务员,献身于西北的灌溉事业……”8月6日,“治水兴水看新疆”主题采访团队在王蔚同志纪念馆,看到王蔚曾写在日记本上的这段话。如今,王蔚虽已远去,但和田人民对他的感激之情绵长不绝。他“水利为民”的初心,持续滋养着这片土地。

  • 治水兴水看新疆|大河沿子农民用上“聪明水”

    地处天山北麓的大河沿子灌区灌溉面积约22万亩。灌区原有13条始建于1980年前后的支渠,但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67。精河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王东解释:“这意味着上游水库放水灌溉,没到田里,就在渠系渗漏蒸发损失了三分之一。”改变发生在2023年3月。总投资1.83亿元的大河沿子灌区新时代“坎儿井”与数字孪生平台建设项目开工,新建8条总长92公里的输水主管道及分干管,覆盖大河沿子镇18个村队和阿合其农场7个村队。到2024年8月项目完工验收时测量,地面明渠变成地下管道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提升至0.86,灌区年节水量达894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增一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