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莲:永远的“丫头医生”
时间:2016-07-07 | 来源:新疆日报 | 作者:杨杰
  在哈密,流传着一首歌《丫头,好样的》:“一个已经脱色的听诊器,一个已经破旧的血压计,一个已经掉漆的医药箱,一本已经翻烂的《医生手册》,白杨树的年轮记录着岁月的痕迹,乡间的小路上留下了您美丽的身影,您把一颗赤诚的心献给了老百姓……”
  人们歌唱的“丫头”名叫刘玉莲,是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道德模范。5月28日,在哈密市领先花苑13号楼3单元201室,我们见到了年近古稀的刘玉莲。“如果你们昨天来,肯定找不到我,我还在二堡镇卫生所呢。”刘玉莲笑着说。
  原来,2012年退休后,刘玉莲当了一名志愿者,依然回到她做了40多年乡村医生的二堡镇二堡村,继续为乡亲们服务。
  穷村出了个好医生
  1966年年初,17岁的刘玉莲从老家甘肃通渭读完初中,随早年支边的父亲迁居到当时的哈密市二堡公社一大队二小队(现二堡镇二堡村)。后来被派送到公社卫生院参加了半个月的培训,从此开始了她近半个世纪的乡村医生生涯。
  其间41年没有编制,没有工资,刘玉莲当年的“报酬”只是由4个生产队公摊记工分,到年终时决算领钱。尽管如此,她仍然感到无上光荣。白天,肩背红十字药箱甩着齐腰长的大辫子,走队串户给乡亲打针治病;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翻看《赤脚医生手册》《新针疗法》等医学书籍,并按照书上标明的人体穴位图,在自己的头上、手上、腿上练习扎针。
  刘玉莲依然记得自己接诊第一个患者时的情景。那一天,村民帕旦木汗·拉孜买提大妈高烧40度,脸色苍白。刘玉莲赶紧给她注射了氨基比林注射液,又用湿毛巾给她敷头,但老人仍然痛苦。刘玉莲担心她再不退烧会出危险,建议她到公社卫生院,可老人执意不去。刘玉莲只好硬着头皮想办法,当她从书上查到阿司匹林片可以退热发汗时,忙倒上温开水让老人服下一片。渐渐地,老人的呼吸均匀了,满头大汗的刘玉莲这才松了口气。
  二堡村是一个典型的维吾尔族村,因为土地贫瘠,缺水少地,是二堡镇最穷的村。但就是这个村,因为有了刘玉莲这位“永久牌”乡村医生,40多年来医疗卫生工作做得出奇的好,无论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除害灭病、甲亢病肺结核普查普治、天花病歼灭战,还是八九十年代的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计生指导,以及近年的新型合作医疗、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等,二堡村都走在了前列。
  刘玉莲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保护全村1000多人近半个世纪、跨越两三代人健康的重担,使“小病不出村,大病才上医院”在这里变成了现实。
  40多年未出差错
  在二堡村,不分老少,人们都亲切地叫刘玉莲“丫头”。据说刘玉莲早年用针灸治好了玉素甫·买买提老人的支气管哮喘和大脖子病后,老人到处夸赞刘玉莲真是一个好“丫头”,从此大家都这样跟着喊,就叫开了。
  不管白天黑夜,也不管大人孩子,只要村里人需要她,刘玉莲就会毫不犹豫地上门,而且从来不要一分钱出诊费。
  村民艾买提·玉努斯回忆说,2008年他在打坎儿井时摔进六米深的井里,造成左腿三处骨折,是刘玉莲让他重新站了起来。艾买提告诉我们,他先到三道岭医院做了手术,花了7000多元钱,最后没钱了,医院里住不成了,只好回到家里。那段时间,刘玉莲早上一上班就到他家给他打吊针。晚上下班后,还过去给他扎干针、按摩。3个月以后他终于能站起来了,3000多元钱的治疗费刘玉莲却从没问艾买提要过。
  在村里行医的40多年间,刘玉莲为各族乡亲垫付的医药费多达3.5万元,这对于收入微薄的她绝对是一笔巨款,但她无悔。在刘玉莲看来,乡亲们病好了,道一声“热合买提”(谢谢),就让她感到满足了。
  哈里克·玉素甫老人生前患有老年性肺结核,上报确诊后,刘玉莲急忙跑到哈密市,为老人领来国家免费提供的治疗药物。由于药太苦,老人不愿服药。刘玉莲就按隔天服药的要求,隔一天来到老人家,倒上开水,看着老人把药服下以后,才放心地离开。这样坚持了9个月,风雨无阻,一直到老人痊愈。
  40多年来,刘玉莲医治患者30余万人次,却从未出过一次医疗差错。
  永远的“丫头医生”
  我们采访时,刘玉莲说今天一早她刚接到村里一位老乡的电话。“明天还得赶紧赶过去,不能让乡亲们等。”刘玉莲说。即使当一位志愿者,刘玉莲依然是当年“丫头医生”的样子。
  她的儿子吴晓成告诉我们,今年2月,母亲被发现有肝硬化症状,医生建议她好好休养。刘玉莲却不在意地摆摆手:“没事儿的。”
  曾经有人问过刘玉莲:在二堡这个穷村子呆了一辈子,后悔过吗?刘玉莲说:“这个问题我想过无数次了。母亲是在这里去世的,大女儿也是在这里夭折的,可能我离开这个地方,心情会好一些。但是最终我还是留在了这里,因为这儿有那么多尊敬我、关心我的父老乡亲们,我愿意永远为他们服务。”
分享:

微新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