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陈疆林
“我们主要向中亚地区运送建材和工程机械等货物,今年第三季度出口订单比第二季度上涨了60%。以前货物通关需反复对接办理手续,现在通过‘海关场地+属地直通’模式,实现异地报关、信息共享,通关时间大幅缩短。”11月13日,在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的伊尔克什坦口岸货运通道,常年从事跨境贸易的新疆通祥润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石朝祥,对通关便利化深有感触。
近年来,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立足口岸区位优势,精准对接中亚市场需求,推动一批出口加工型企业扎根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形成“生产+出口+物流”的完整产业链,让“市场在中亚、组装在口岸”成为现实。
在新疆振鹏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车间里,一卷卷辐照线缆正下线待发。该企业于2023年9月入驻,2024年4月顺利投产。
“入驻园区后,口岸管委会给予我们‘一站式’服务,从手续办理到市场开拓全程帮扶。”新疆振鹏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负责人曹振鹏告诉记者,江苏援疆打造的优质营商环境让他吃了“定心丸”,“常州市对口支援新疆乌恰县前方工作组帮我们对接中亚客商,现在产品已通过口岸出口吉尔吉斯斯坦,订单排到了明年一季度。”
针对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常州市对口支援新疆乌恰县前方工作组主动对接海关、边检等部门,借鉴江苏口岸管理的先进经验,助力园区率先在南疆试点“口岸+属地直通”及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模式。企业在始发地即可一次性办结报关、查验手续,无需中转重复办理,通关效率提升40%以上。
在该口岸园区的中亚汽车交易中心展示区内,各类车型整齐排列,不少中亚客商正在现场洽谈。“我们打造了车辆展示、评估、报关、运输等八大服务板块,客户在口岸购车最快3日就能送达中亚国家。”克州口岸园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闫志文介绍,在江苏援疆干部的推动下,这里创新实现“国内经销商仓储前推至口岸、海外经销商仓储后移至口岸”模式,大幅减少中间环节和贸易风险。
2025年6月以来,口岸创新试行24小时全时段货运通关,单日最大验放车辆达1446辆次。截至10月底,进出口货物153.96万吨,同比增长51.8%,通关货值突破718亿元。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口岸发展的根基。江苏援疆累计投入资金1.05亿元,实施29个重点项目,其中85%以上聚焦民生改善与基础设施提升。
“我们刚落户时,最担心的就是仓储和物流配套跟不上,没想到江苏援疆已经把‘家底’备好。”新疆华熙管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何青松介绍,企业2023年入驻口岸园区后,依托现成的标准化设施快速投产,如今已出口管材200余吨,产品在中亚市场站稳脚跟。
近年来,工作组统筹资金建成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2万平方米仓储物流库及6000平方米产品展示孵化区,配套建设1.05万平方米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同步完成园区道路硬化、管网铺设和信息化监管平台搭建,使12.37平方千米规划区域内三分之一以上面积达到“七通一平”标准,为企业“拎包入驻”创造了最优条件。
在新疆丰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32岁的员工努尔艾力·库尔班正专注地组装电动三轮车,手指在零部件间灵活穿梭。“以前我以放牧为生,收入不稳定,现在每月能挣3000多元。”他说。
“我们重点招引出口加工型企业,就是要发挥江苏产业优势和口岸区位优势,实现双向共赢。”江苏省援疆干部、伊尔克什坦口岸管委会副主任朱延坤介绍,江苏援疆还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口岸与中欧班列枢纽节点互联互通,助力构建“公路+铁路+管道”三位一体物流大通道。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