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建设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间,新疆铁路以“两山”理念为引领,推动“绿色革命”,从“选线”到“施工”、从“绿化”到“节能”,处处透露着铁路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助推天山南北实现高质量发展。

选线有道,环保先行成典范。新疆铁路选线的点睛之处可视为一部“环保教科书”。格库铁路横穿生态脆弱的台特玛湖区,原本修建路基是最经济省钱的筑路方式。然而建设者们却选择了成本更高,但生态价值也更高的方式。他们不惜代价在湖区修建4586根桥墩桩,支撑起750座桥墩和两侧的桥台,让风沙可以顺利通过,湖水水流通畅流淌,大大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不仅如此,铁路建设者们还始终把环保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严格把控选线、设计方案到地面踏勘、环评水保审查各个环节,尽可能降低对沿线生态的影响。建设过程中采用装配式房屋、智能拌合站等新技术,同时合理设计线路方案,最大限度避让绿色敏感区域,减少对植被、水体等自然景观的破坏,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铁路发展全过程。
绿化有方,沙漠变绿洲不是梦。如果说选线是新疆铁路的“智慧之举”,那么绿化就是新疆铁路的“用心之战”。面对着戈壁荒漠、高寒盐碱等恶劣环境,新疆铁路部门迎难而上,开启“千里绿色长廊”建设。从最开始树种种类杂乱、成活率不高,到现在分片区规划乔灌草种植,新疆铁路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在格库铁路沿线种植乔木、灌木7万余株,在兰新铁路沿途补种1500棵林木,极大改善了铁路沿线生态环境。
和若铁路的治沙故事,更是新疆铁路部门打出的一场漂亮的“绿进沙退”生态攻坚战。这条铁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线534公里都处于风沙区里,新疆铁路部门用5000万平方米的固沙防沙草方格、11.4万亩的植树造林,在这片土地上筑起了守护铁路的绿色长城,更牢牢锁住了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扩张步伐。
节能有招,低碳生活触手可及。进入乌鲁木齐站候车大厅,会被这里迎面而来的“智能范儿”吸引目光,温度适中、光线柔和、空气宜人……这些原本看似寻常不过的事情,背后是铁路运用绿色能源管控平台对1100余台用电设备的智能精准控制,让车站能耗直接降低了20%,碳排放量每年可减少1600多吨,真正用科技赋能实现了节能降碳绿色目标。
除此之外,新疆铁路大力实施货运“绿色转型”,推进“公转铁”,积极探索创新公铁联运、铁海联运等运输新模式,优化运输结构,不仅节约了运输成本、助力企业发展,同时也有效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绿色发展。
(来源:中国网 作者:颉美晨 冉毅)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