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援疆助力锻造干部人才生力军

2025-11-19来源:新疆日报

近日,江苏援伊·南京(江宁)工作组支持的特克斯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班在新疆大学结业,全县民族团结工作业务骨干带着满满的学习收获、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昂扬的奋进姿态投入工作。这场精准高效的“集体充电”,既是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七师(以下简称“江苏援伊”)“苏韵伊情”干部培训工程的生动实践,更是苏伊两地携手共育干部人才生力军的鲜活缩影。

“如何提升基层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送到基层各族群众身边?如何发挥文旅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用?理论讲授+现场教学,很解渴。”特克斯县特克斯镇干部哈力麦麦提·库鲁班江的感言,道出了学员们的共同心声。这正是“苏韵伊情”干部培训工程的核心特色——采用定制式,精准匹配,实现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教什么。

据统计,江苏援伊团队5年来投入资金10.23亿元,用于干部人才培养培训等智力支援项目,覆盖干部人才40.6万余人次,并突出基层和实用导向,县乡基层干部人才受训占比超95%,为助力伊犁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锻造了一支生力军。

精准施策

量身定制培训菜单

“培训不是大水漫灌,而是要精准滴灌。”伊犁州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干部人才组组长方元庆介绍,江苏援伊团队联合伊犁州党委组织部建立了“需求调研—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成果转化”全链条机制。培训班开班前,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精准掌握干部履职痛点和能力短板,形成针对性培训方案。

针对此次特克斯县专题研讨班,南京(江宁)工作组在学前深入调研基层民族团结工作实际,量身打造课程: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设置“新疆民族团结教育历史与实践”等专题内容,采用“专题讲座+分组研讨+现场教学”形式,让学员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回。

这种精准定制培训已在伊犁遍地开花。针对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对外开放前沿阵地的定位,苏州工作组推动与苏州干部学院建立长期合作,挂牌成立“霍尔果斯干部培训苏州基地”;兵团第四师“天山英才”和“兵团英才”培养人选及专业技术人才赴镇江系统学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多元维度和实践逻辑……

双向赋能

构建立体培训体系

“走出伊犁学经验,带着良方归家乡。”近日,奎屯市新兴领域党务骨干赴成都、重庆参加培训。成都市锦江区“小牛哥·刹一脚”驿站的“四双”服务机制;重庆团结坝社区“15分钟党群服务圈”的便民样本等让学员们沉浸式汲取发展智慧。

“请进来传经送宝”同样硕果累累。南通理论宣讲名师们以“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创新与实践”为核心主题,结合“百姓名嘴”品牌打造等特色案例,探索边疆地区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实践路径。

“走出去学+请进来教”让伊犁干部人才视野格局、专业能力双重提升。近3年来,江苏援伊团队联合伊犁州党委组织部每年遴选100名经济领域年轻干部赴江苏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跟班锻炼3个月。他们学中干、干中学,招引项目317个,到位资金103.5亿元。伊犁州党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王鹏宇深有感触,干部培训既是能力提升的“加油站”,更是协作共赢的“连心桥”,让苏伊在双向赋能中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硕果盈枝

锻造发展生力军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画卷里,培训成果正转化为富民兴村的图景。兵团第七师131团干部借鉴淮安轮窑村发展经验,牵头创办合作社与文创基地,3个月销售特色工艺品1200余件,让乡土文化变为增收红利;扬州工作组助力当地推广蓝莓种植技术,果品等级达24+标准,每棚农户增收超3.2万元。

在产业发展的攻坚一线,参训干部成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领头雁”。霍尔果斯干部将跨境电商运营策略应用于实践,打通特色农产品出口新通道;特克斯县年轻干部活用数字化营销知识,打造“云端草原”旅游IP,今年前8个月,全县接待游客1040.81万人次,同比增长14.12%。

在民生服务的前沿阵地,培训赋能让群众获得满满。在江苏跟岗培训的医疗骨干返岗后,推动伊犁心血管、重症医学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患者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教师们借鉴江苏的先进理念,优化教学方法、补齐教学短板,推动教育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干部人才培养培训不是一阵风,而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常态化培养。”伊犁州党委副书记,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赵庆红说,为了让干部培训工程持续发挥作用,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与伊犁州党委组织部共同构建了“选苗—育苗—壮苗—用苗”全链条培养体系。 (李向阳、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