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姚刚
第十九届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冬博会”)16日圆满落幕。本届冬博会规模创历届之最,共吸引了1500余家国内外企业参展,更有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国等7国代表。
展会上,冬季文旅促销优惠政策点燃了大众的冰雪消费热情,招商引资项目备受关注,旅游装备与文创产品寻觅商机,专业论坛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这场盛会不仅展示了新疆丰富的冬季旅游资源,更让中外客商见证了新疆冰雪产业发展成果,为合作牵线搭桥,汇聚起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搭建平台,汇聚产业合力
“我们是第二次参加冬博会,现在从新疆出境的游客越来越多,期待更多中国游客来土库曼斯坦观光旅游。”土库曼斯坦中亚行地接社经理福山在展位前热情推介。今年,该旅行社已接待200多名中国游客,他对新疆跨境游市场充满信心。
冬博会已成为一个高效、开放的合作平台。本届冬博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旅游主管部门、投资机构和企业参与,既体现了市场对新疆冰雪产业的认可,也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与资源精准对接。
从滑雪装备制造、场馆设计,到旅行社、酒店及文创产品研发等,各类企业都在冬博会上寻找机遇。意大利天冰集团、加拿大庞巴迪、山东森林雪滑雪设备有限公司、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等国内外冰雪装备头部企业齐聚一堂。
“新疆雪量大、雪期长,冰雪产业发展迅速,是我们重点开发的市场。”山东森林雪滑雪设备有限公司西北区负责人张乾林说。
“冬博会实现政策与市场的同频共振。它不仅是展销平台,更是信息、资本与创意的‘超级接口’,推动着新疆冰雪产业整体跃升。”自治区旅游协会副会长张晓宇说。
文旅融合,丰富冰雪内涵
本届冬博会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冰雪旅游正从单一的滑雪体验,转向集文化、体育、休闲、康养于一体的复合型体验,“冰雪+”模式正在释放无限潜力。
“冰雪+文化”大大提升了冰雪旅游产品的魅力。
阿勒泰地区推出的深度游项目,将古老的毛皮滑雪、雪地赛马与民族音乐、民俗家访相结合,让游客在冰雪中感受浓厚的人文温度。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展区,以赛里木湖、喀纳斯“网红小狐狸”为IP的“疆小狐”系列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目光。挖掘地方文化,正成为避免同质化、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冬博会启幕,新疆冬季旅游全面启动。围绕2025新疆热雪节,全疆将推出500多场特色活动。“冰雪+节庆”有效延长产业链,将分散的景点串联成珠,共同讲述一个生动、立体、充满热情的新疆冬季故事。
“文旅深度融合让新疆冰雪旅游不再只靠自然禀赋,更通过文化、创意与服务,创造出持久的吸引力。”自治区文旅厅产业发展处副处长艾合麦提·艾麦提说。
升级产业,夯实发展根基
本届冬博会也反映出新疆冰雪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科技应用更加广泛、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这必将为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在基础设施方面,冬博会上的22个签约项目将有效补足新疆冰雪旅游的“短板”。例如,和硕县与某企业签约,该企业将投资5000万元在金沙滩景区建设民宿集群,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住宿需求。
科技研发与装备制造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冬博会上展出的新型滑雪防护装备、VR滑雪练习设备、保温滑雪服等,显示出新疆在吸引冰雪装备制造企业方面已初见成效。科技创新正从体验、成本、安全等多方面提升产业品质。
从搭建平台到融合文化,再到系统升级,新疆冰雪产业正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统计显示,2024年我国冰雪运动产业总规模已达97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万亿元。新疆正搭乘这趟“高速列车”,翻开冰雪产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