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心护家园 ——记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多来提曼·开米克

2025-11-13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郭玲

地处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瓦恰乡夏布孜喀拉村,生活着各族村民,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护美丽家园。村党支部书记多来提曼·开米克,正畅想着在村里建设民族团结广场。

夏布孜喀拉村靠近网红公路“盘龙古道”,许多自驾游客经G314线慕名来村里“打卡”。“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根据一首塔吉克族民歌改编的。”多来提曼说,他想让游客来这里时,能感受到这首歌所蕴含的民族团结内涵。

夏布孜喀拉村生活着汉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村民,“共同守护边疆”早已成为家家户户的共同信念。多来提曼的爷爷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护边员,曾在海拔5300米的边境哨所坚守了12年;多来提曼的父亲接过接力棒,在护边员岗位上默默奉献了20年。

想起爷爷临终前“守好边境就是守好家园”的叮嘱,多来提曼23岁时毅然选择了护边员的工作。

2018年,多来提曼担任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护边员培训中心教官。两年时间累计培训护边员4000余人次,足迹遍布全县11个乡镇。他常以自家故事为例,讲述“各民族为什么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守边先守心”的理念深植人心。

“祖国边疆地区生活着多个民族,护边员也来自不同民族,大家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守护边疆的铜墙铁壁。”这是多来提曼每次培训的开场白。

多来提曼担任教官期间,除日常训练外,还主动当起政策宣传员。每次巡逻,他都会随身带一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遇到放牧的牧民就停下来宣讲。

2021年,多来提曼补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他激动得彻夜难眠:“要把边疆群众的心声带到全国两会上。”

每次参加完全国两会,多来提曼都会马不停蹄地开展宣讲。他深入学校、企业、牧场,用拉家常的方式进行政策宣讲,已累计宣讲47场,覆盖群众1.2万人次。

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多来提曼更忙了。

多来提曼用3个月时间走遍全村的每一条巷道,记录民情日记整整两本,大到产业发展规划,小到孤寡老人需求。他带着村“两委”干部,找准对策一一解决。

站在帕米尔高原的山巅,眺望如今的夏布孜喀拉村: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夜晚,养殖合作社的羊群在草场上悠闲吃草,学校里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游客的相机里不仅记录了高原的壮美风光,还定格下各族群众其乐融融的瞬间,成了民族团结最生动的注脚。

前不久,多来提曼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从护边员到村党支部书记,从雪域边关到人民大会堂,多来提曼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担当、团结、奉献”的深刻内涵,带领村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正如他在日记中写的那样:“帕米尔的雪山不会忘记每一个护边人的脚印,祖国的边疆会记住每一颗为团结跳动的心。只要我们心手相牵,就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走出一条边疆稳固、民族振兴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