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飞: 三千八百次逆行写下“火焰蓝”答卷

2025-11-12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郭玲

正值全国消防宣传月,阿克苏地区库车市老城区大街小巷的消防宣传标语十分醒目。11月5日,库车市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李运飞带着消防宣传员穿梭于街巷间为居民讲解防火知识。

参与处置过3800余起火灾、洪灾等各类救援任务的李运飞,清楚每一场灾难背后的隐患和代价,所以他格外重视宣传消防安全。

2012年入伍后,李运飞在原武警新疆消防总队阿克苏支队服役,2018年队伍改革转隶,从“橄榄绿”变身“火焰蓝”,他依然坚守灭火救援一线,在各类救援任务中累计抢救被困人员500余人,抢救和保护财产价值超4亿元。

让李运飞印象最深的一次救援是2018年6月的一天,库车市突降大雨,山洪暴发,乌尊镇喀让古河河水暴涨。居民李忠起夫妇被困洪流,李运飞两度逆水冲锋,数次被浪打翻,仍顽强地将安全绳一寸寸推向被困者,将李忠起夫妇安全救出后,他却因胃中吸入大量泥沙,晕倒在现场。而他在医院苏醒后的第一句话是:“两位老乡好着吧?”

事后,李运飞了解到对方家庭困难,便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帮他们干农活,还请农业技术专家为他们指导。在他的帮助下,李忠起一家的日子渐有起色。

这样的生死时刻在李运飞的职业生涯中远非孤例。2020年,他“倒挂金钩”深入7米深的井底救助被困的3名群众;2024年,木材加工厂大火危及周边,他带队奋战一天一夜灭火……面对“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挑战,他带领队伍刻苦钻研26类灾害处置流程,熟记2000余件器材性能,制定数字化预案,锻造出一支“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救援尖刀队伍。

因救援结缘的例子在李运飞的职业生涯中非常多。2013年,吐尔逊·依米提的儿子不慎掉入沼气池,命悬一线,大队指战员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成功将其救出。后来,李运飞和战友得知吐尔逊家经济困难,便去社区帮他家申请廉租房,又四处联系帮他销售水果。

如今,吐尔逊夫妇水果生意越做越大,搬进了楼房,开上了小汽车。“没有李运飞,就没有我家现在的幸福生活,他就像我的亲弟弟一样。”吐尔逊说。

对李运飞来说,完成救援并不是结束,他深知每一场成功救援只是应对灾难的一个环节,而预防才是避免灾难的关键。他希望让更多人掌握预防技能,从源头上减少灾难的发生。这些被他救援过的群众都成了宣传消防安全的“星星之火”,他们用亲身经历向身边人讲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让更多人意识到预防灾难刻不容缓。

这些年来,李运飞将消防安全宣传融入他热爱的公益事业。以他为原型的微电影《爸爸的礼物》斩获北京国际电影节奖项,边疆“火焰蓝”的故事传遍全国。他还发起成立了“红石榴”消防志愿宣传队、林基路消防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和36户各民族家庭结对认亲,筹集民族团结资金30余万元,资助6户家庭开办小型养殖场,开展惠民活动600余次,帮助困难群众500余人,资助孤儿25名。

2016年初,李运飞和队员在福利院走访时,认识了因车祸失去双亲的古扎努尔·艾尼,大家便开始一起照顾她。现在,古扎努尔已完成学业,成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还加入当地爱心志愿服务队,用爱温暖着更多人。

73岁的谢冬也是李运飞的帮扶对象。在李运飞影响下,谢冬和50余名退休人员成立了“老妈妈”防火团,她们走街串巷宣传消防安全知识,仔细检查消防设施,定期开展卫生清扫活动。

202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李运飞把履职当成另一个“战场”。他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倾听民意,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提交的加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建议,已转化为库车市每个乡(镇)配备完善的消防救援设备和专业人员的实际成果。今年,他进一步关注龟兹文化保护传承和居民用气安全等领域,希望文旅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从救援一线到人大代表,李运飞的身份在变,但初心未改。这些年,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获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荣誉是责任,更是鞭策,我会牢记人大代表和消防员的光荣使命,让‘火焰蓝’成为百姓的暖心色,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这片土地。”李运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