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晶晶
10月25日,新疆拳击队总教练阿不都西库尔·米吉提带领着41名运动员、教练员和保障人员奔赴广东,踏上他执教生涯中的第9次全运会征程。
作为曾站上全运会最高领奖台的冠军选手,如今又培养出众多全运会、亚洲乃至世界冠军的功勋教练,阿不都西库尔心中满是感慨:“每一届全运会都是对我们的一次大考,为了这次比赛,我们做好了充分准备,希望孩子们都能有所收获、不留遗憾。”
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备战的冲刺阶段,看着队员们因高强度训练神经紧绷的样子,阿不都西库尔带领教练组特意策划了一场特殊的放松活动——带大家前往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这里的青少年拳手开展互动训练。
训练结束后,阿不都西库尔语重心长地说:“赢得比赛的关键,很多时候不在于你的出拳有多重,而在于当你遭遇沉重打击后,是否有勇气克服内心的恐惧,重新站起来继续向前。这是我们在赛场上摸爬滚打总结的经验,在生活中同样适用。”
走进阿不都西库尔的办公室,茶几上放着一棉一皮两副手套,无声诉说着他与新疆拳击的不解之缘。棉手套来自恩师容泰昌,见证着他的求学岁月;皮手套由成就他冠军梦想的教练阿不力克木·阿不都热希提相赠,承载着他的冠军记忆。
1971年,阿不都西库尔出生于霍城县。高中时期,他还是县体育局排球队的主力,直到一部讲述拳手的电影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影片中拳手们在擂台上热血拼搏,点燃了他内心对拳击运动的向往。不久后,伊犁州拳击队教练郑洪恩发现了阿不都西库尔出众的爆发力和协调性,将他领进了拳击世界。
1990年,阿不都西库尔在新疆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一鸣惊人,斩获拳击项目冠军。同年,他考入新疆师范大学体育系,师从新疆格斗项目创始人容泰昌教授,系统学习拳击理论与技术。“一开始我们连拳击手套都没有,容老师就找来棉手套带着我们训练。”他说。
1994年,新疆拳击队成立,阿不都西库尔成为第一批运动员。然而,父母强烈反对他从事这项运动,甚至多次将他从训练馆拉回家。教练耐心向阿不都西库尔的父母解释,他才回到队里。
拳击训练的残酷超乎想象,1997年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前夕,阿不都西库尔在比赛中两次被重击昏迷。为了实现为新疆争光的梦想,他带伤坚持训练,最终摘得金牌。这是新疆拳击在全运会上的首枚金牌。
2001年,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后,阿不都西库尔选择退役担任教练。“组织培养了我,我要把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孩子们。”带着这份信念,他开启了新的职业生涯。
“好的运动员是教练陪出来的,每天生活在一起,等教练和运动员像一个人一样的时候,就距离冠军不远了。”阿不都西库尔说。多年来,他凭借着科学训练方法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拳击运动员。麦麦提图尔孙·琼、尼加提·玉山、阿克帕尔·玉素甫,以及如今的亚运会冠军托合塔尔别克·唐拉提汗、世锦赛季军巴依克吾孜·达那别克,都是在他的关心与指导下一步步成长为冠军。
竞技体育的赛道从无永恒的坦途。2021年东京奥运会,新疆拳手托合塔尔别克止步8强,这次失利让阿不都西库尔深刻认识到,新疆拳击必须突破瓶颈。他们聘请古巴教练路易斯贝·桑切斯加入团队,引入国际化训练模式,外籍教练的专业指导让队员们的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同时,新疆积极举办国际赛事,在“请进来、走出去”中搭建中外交流平台。2025年“一带一路”国际青少年拳击交流大会训练营吸引了19个国家的396名运动员参与,成为体育文化交流的盛会。如今,新疆拳击在中亚地区已形成稳固的交流圈,与多国保持密切合作。
从运动员到教练,从全运会冠军到致力于推动新疆拳击国际化发展,阿不都西库尔保持着对拳击纯粹的热爱。如今他又有了新课题——如何让泡在互联网里长大的孩子们对拳击运动产生兴趣。
采访中,2025年自治区青少年拳击锦标赛中女子乙组40公斤级冠军萨丽海·扎克肉拉,来看备战全运会的哥哥姐姐们训练。阿不都西库尔对她说:“我知道你有很多粉丝,但是孩子,不要当网红,热度是短暂的。如果真正热爱拳击,就踏踏实实当运动员,这条路或许充满艰辛,但坚持下来,你们能为国争光,这些远比短暂的流量更宝贵。”在他看来,对青训的投入与对青少年的关怀,才是推动新疆拳击事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