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巷里石榴红

2025-11-06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在昭苏县喀拉苏镇塔斯阿尔纳村,有一条团结巷。每到傍晚,总有一个身影如约而至,她走过家家户户的门前,身后跟着一群不同民族的孩子,他们亲昵地喊着:“沙妈妈,沙妈妈!”

被孩子们簇拥着的“沙妈妈”是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沙里曼·马那甫。她像一束光,温暖着这个多民族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2020年春天,沙里曼带着村民们在村头绘制第一面民族团结宣传墙。她轻轻蘸取红色的颜料,在墙上画出一个饱满的石榴。

“书记,为什么要画石榴?”村里的年轻人好奇地问。

沙里曼停下画笔说道:“因为我们就像这些石榴籽,虽然各不相同,但要紧紧抱在一起,才能结出最甜美的果实。”

如今,这条团结巷已成为村里最美的风景,墙上的彩绘讲述着各族群众互帮互助的故事,村规民约里镌刻着团结的誓言。沙里曼还精心编印了上千份“口袋书”和宣传册,她说:“民族团结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要让它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一天清晨,沙里曼敲开了村民阿克巴·哈斯木家的门。阿克巴和妻子、女儿刚从外地迁来本村,女儿因面部肌肉瘤不敢见人,家里生活比较困难。

“别担心,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沙里曼的话语如春风般温暖着这一家三口。沙里曼四处奔走,为阿克巴联系了代牧工作,帮阿克巴的妻子在镇政府找到一份保洁员的工作,又安排他的女儿齐娜尔在村委会当保安。

“丫头,抬起头来。”发现齐娜尔因为面容问题自卑,不敢抬头看人,沙里曼轻轻托起她的脸,注视着她的眼睛说,“美好的心灵才是最美的容颜。”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齐娜尔。沙里曼悄悄筹款,带着齐娜尔赴乌鲁木齐求医,经过治疗,恢复健康的齐娜尔露出灿烂的笑容。

无论刮风下雨,81岁的老人朱谦和每天都会坐在门前,等候一个身影。

“丫头,你又来了,你自己家里还有孩子要照顾呢。”朱谦和说。

“您就是我的家人。”沙里曼一边熟练地生火做饭,一边陪老人唠家常。

这个习惯,她已经坚持了6年多。冬天她怕老人受冻,早早备好煤炭;夏天她担心老人被蚊虫叮咬,及时为老人更换纱窗。这份超越血缘的亲情,让老人常常湿了眼眶:“我这个孤老头子,却得到了天底下最好的女儿。”

沙里曼认为,民族团结既要重视交往交流,更要重视情感交融。为此,她经常组织村民一起参加各种活动,村民们之间的感情更深了。

“坐在一条板凳上,话才能聊进心里去;端同一个碗吃饭,感情自然就深了。”这是沙里曼常说的话。在她的努力下,村里一桩桩邻里纠纷得以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