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郭倩
11月1日,清晨的阳光,穿透吐鲁番特有的干燥空气,洒在一栋办公楼的入口处。不同于往日的宁静,这里今天弥漫着期待与紧张交织的气氛。一群身着正装的青年,手拿材料,眼睛里闪着光。他们正在等待的,不是一场普通的面试,而是一次可能改变人生轨迹的机遇——2025年湖南省事业单位面向新疆吐鲁番籍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的面试。
考场内,来自湖南的考官们言辞温和,目光中充满期许;考场外,应聘人员满怀希冀,准备推开的,是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门。
此次面试的主考官是来自湖南省的唐彬华,在面试间隙接受了记者的简短采访,一见面他便说:“早上面试的同学都很不错,还有几个很拔尖。”
从2024年开始,湖南全省事业单位每年拿出20个岗位面向新疆吐鲁番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定向招聘。这一政策不仅突破了传统援疆中以资金、项目为主的模式,更通过“引出式”就业推动了新疆各族群众和国内其他省区市各族群众的嵌入式发展和交往交流交融;这不仅是援疆政策的创新升级,更是援疆省市与新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生动实践。
“过去,湖南带来了项目、资金,这很重要。现在,我们更希望带来‘机遇’和‘未来’。直接拿出事业编制岗位,就是为了给吐鲁番的优秀年轻人一个稳定起点,一份长远承诺。”唐彬华说。
除了专业匹配度,考官们在面试中更看重的是考生们的综合素养与内在动力。唐彬华说:“我们想知道,他们是否真正渴望成长,是否愿意成为连接湖南与新疆的桥梁。我们选择的不仅是员工,更是未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使者。”
24岁的阿拉帕提·买合木提是众多考生中的一员。面试结束后,他的眼神中充满自信。
“近一周我每天心情忐忑,有兴奋,有期待,也有担忧。”他笑着说,“直到走进考场,看到湖南考官们的微笑时,我的心才平静下来。”
阿拉帕提大学就读于湖南,与这次报考的中学物理教师岗位要求匹配度很高,对于未来他充满憧憬:“如果能被录取,我会努力工作学习,做一颗石榴籽,扎根在那里。”
当被问到“你能为湖南带去什么”时,他朴实地回答:“我想把吐鲁番的葡萄干带给湖南的同事,还想给他们讲讲葡萄的种植故事。希望未来在湖南的单位里,我不只是一个员工,也成为一个让大家了解新疆、喜欢新疆的窗口。”
吐鲁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事业管理科科长杨艳介绍,此次定向招聘吸引了众多高校毕业生。“这些年轻人非常兴奋,光报名就来了300多人。”杨艳说,“这场招聘传递出一种强烈的信号,国家关心着他们的发展,祖国大家庭向他们敞开怀抱。这是‘造血式’援疆最生动的体现。”
湖南的援疆情怀与新疆青年的奋斗梦想,在这间小小的考场里同频共振。这不仅仅是一场招聘面试,更是一个关于交往交流交融、关于共赴未来的温暖故事的开始。3000多公里的距离,被一场真挚的招聘缩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一问一答之间,铸得更加牢固。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