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白素君 豆兴军
洁净平坦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户户,统一规划的房屋排列整齐,肥壮的牛羊悠然踱步,老人们在门口晒太阳闲聊……10月23日,“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团一行来到温泉县查干屯格乡呼斯塔村,探访这个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的牧业村。
过去,呼斯塔村的牧民逐水草而居,赶着牛羊随季节转场生活。2018年初,该村以“生态宜居”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庭院“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三区分离改造工程,曾经泥泞的土路不见了,散落在路边的垃圾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规整的巷道和美观的围栏,道路两边栽种了800多棵红叶海棠、紫叶稠李,为村庄增添了绿意与生机。
 
10月23日,呼斯塔村全貌。乔格曼德摄
铺设马路、引水入村、建立停车场,村民们感慨:“村子美了,游客多了,人们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强了,连说话办事都透着文明劲儿!”
生态向好的同时,“产业兴旺”为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村党支部书记巴特尔聚焦村里发展短板,带领村民们盘活养殖合作社,组织年轻干部外出学习,还调动致富能手和乡贤能人抱团发展,着力做强牛羊集中育肥产业。今年,第一批育肥牛羊出栏后的收益可观。
2022年,留学归来的艾丽玛带着所学知识和在外闯荡的经验回村创业,她成立了奶制品加工厂,把一款款家乡特产搬到网店、送进商超,她带领工人建成近3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让传统奶制品实现规模化生产,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截至目前,村民人均收入3.2万元,曾经“靠天吃饭”的牧业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呼斯塔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文明理念在群众心中扎根。
村里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好家庭”“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98户好家庭的和睦故事,103名好媳妇的孝亲事迹,通过村民大会、宣传栏等传遍街巷。18户“十星级文明户”成为村民争相学习的标杆。“全国优秀教师”博尔格斯退休以后仍心系乡村教育、“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乔鲁数10年帮扶村民的事迹,被村里的宣讲队编成顺口溜进行广泛传播。
村民朱丽德孜·叶尔兰体谅丈夫,和婆婆吾木提古丽关系融洽,日常生活中,一家人相敬如宾,与邻里友善互助,获评“好家庭”。

10月23日,朱丽德孜·叶尔兰(左)和婆婆吾木提古丽以及丈夫一起闲聊。记者 白素君 摄
“我们村的民风特别淳朴,不管谁家遇到难处,街坊邻居都愿意主动搭把手、出份力。”朱丽德孜说,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是村里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日子舒心。
身穿马甲的志愿服务队,是村里动人的风景。“牧歌宣讲队”既向牧民传递政策知识,又化身“贴身管家”提供多种服务;“党员先锋队”积极参与村里各类活动,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红领巾小课堂志愿服务队”为村里中小学生提供免费作业辅导,开展手工制作、绘画比赛等活动,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现在,不管村里组织啥活动,村民们都主动参加。文明素养在点滴浸润中持续提升,群众在互帮互助中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力量。”巴特尔表示,下一步,呼斯塔村将继续丰富文明创建活动形式和内容,让文明新风渗进各个角落,助力村民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8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