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山水之美,见发展之实——记土耳其主流媒体代表团新疆行

2025-10-30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司路路

  10月26日至28日,土耳其主流媒体代表团一行8人到新疆乌鲁木齐参访,他们走进自然景区、宗教院校以及企业园区等地,亲身感受新疆的壮丽自然风光、社会稳定与民生温度,用客观视角记录这片土地的发展活力。

10月27日,代表团一行在新疆银朵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司路路摄

  10月26日下午,天山天池迎来远方客人。博格达峰倒映在澄澈天池湖面,代表团沿着木栈道前行,沿途可见文化展板、民俗体验区,景区“旅游+文化”模式,让新疆传统非遗元素融入游览体验。土耳其《经济报》议会新闻编辑部主任佳楠·阙拉姗表示:“中国新疆自然景观的壮丽无需多言,更难得的是文旅融合让风景有了文化灵魂,这背后一定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做保障,否则难以实现这样的发展规模。”

  10月27日上午,代表团一行前往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参观。校园内,现代化风格的教学楼格外醒目;图书馆内,宗教典籍与现代期刊整齐陈列;教室里,师生互动式教学氛围浓厚,这里的学生既学习优秀的宗教经典,也修习现代汉语、现代科技知识等课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土耳其节目主持人布什拉·阿尔斯兰塔什表示:“这里实现了宗教传统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学生们拥有开放的视野,这正是宗教和睦、社会包容的生动体现。”

  离开经学院,代表团前往新疆银朵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依托新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研发出几十种特色药品,产品不仅覆盖中国国内,还对外出口至中亚地区。土耳其《民族报》记者梅尔泰姆·居内什·希姆谢克仔细观看了展示产品后表示:“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中国新疆在特色经济发展上找对了方向,这样的产业布局让我看到了这里广阔的经济前景。”

  当日下午,代表团还参观访问了新疆广播电视台。在演播室里,代表团了解了电视台关于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节目制作流程,观看了新疆乡村振兴、非遗保护的专题报道。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媒体融合、国际传播展开交流。土耳其《发言人报》摄影记者亚武兹·阿拉坦表示:“镜头不会骗人,从高楼到现代化商圈,中国新疆的变化是全方位的。作为记者,我们有责任把这些真实的画面传递出去。”

  傍晚时分,代表团还来到了新疆国际大巴扎。刚入街口,就感受到了浓浓的烟火气息。商户们热情地向客人介绍手工地毯、民族乐器,游客们或讨价还价,或与身着民族服饰的店员合影留念。

  土耳其《共和国报》记者巴图·博兹库尔克感慨:“这里的热闹不是刻意营造的,商户的笑容、游客的放松,都透着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这样的生活场景比任何描述都更有说服力。”

  10月28日,代表团前往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先后参观“新疆的反恐和去极端化斗争主题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在反恐主题展区,真实的案例、触目惊心的实物,让代表团深刻认识到恐怖主义曾给新疆带来的伤害;在成就展区,从新疆十月拖拉机厂的初代产品到如今的智慧农业设备,从脱贫攻坚的新旧对比到民生改善的鲜活案例,全景展现了新疆70年的发展巨变。

  “前几天看到的是新疆的活力与美好,今天的展览让我们读懂了这一切的由来。”布什拉·阿尔斯兰塔什说,“稳定是发展的根基,中国新疆用实践证明了这一真理。这里的每一道风景、每一张笑脸、每一项成就,都是对不实言论的最有力回应。我们会把在这里的所见所闻,讲给更多土耳其民众听。”

  三天的参访虽短暂,却让代表团对新疆有了立体而深刻的认知。离别时,佳楠·阙拉姗说:“中国新疆的美,藏在天山天池的湖光山色里,藏在经学院的琅琅书声中,藏在大巴扎的烟火气里。这里没有所谓的‘混乱’,只有实实在在的稳定与发展,这是最真实的中国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