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沈祖孝
10月28日,“理解当代中国 感知开放新疆”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研学团一行,满载着一周的收获与对这片土地的崭新理解,依依不舍踏上归程。
为期一周的研学活动中,来自坦桑尼亚、印度、俄罗斯等16个国家的留学生走进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阿勒泰地区,通过实地走访博物馆、企业、农场、社区、高校等地,亲身感受中国新疆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与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看到了安定祥和且欣欣向荣的新疆。

10月22日,留学生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研学参观。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沈祖孝摄
研学途中,留学生们一路拍摄、一路记录、一路思考。一周时间里,每个人对新疆都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新疆太美了,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这里处处洋溢着和谐、稳定、繁荣的气息”……留学生们纷纷表示,一定要把亲眼所见的中国新疆传递给更多人,希望更多朋友能亲自来到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看一看。
“来中国新疆之前,我对这里的了解多来自网络,心中不免有些疑问。而真正踏上这片土地后,我的疑问全都找到了答案。”来自喀麦隆的留学生柯爱玫说,“我看到的是现代化的城市、热情友善的民众和充满机遇的发展环境。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社会氛围非常和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展厅内汇集1600余幅图片、1400余件实物模型、150多个多媒体视频和场景还原,通过“万方乐奏换新天”“潮涌天山展宏图”“美丽新疆铸辉煌”三大篇章,全景展现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地大力支援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取得的辉煌成就。
“展览内容详实、案例鲜活,能深切感受到中国政策为这里的发展注入的强大动力,真的很羡慕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王倩感慨道。
在新疆博物馆、西域都护府博物馆,一件件珍贵文物无声地讲述着历史,生动展现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研学团成员不时驻足端详,聆听讲解,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参观博物馆后,让我们对中国新疆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真切感受到中国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自缅甸的留学生李秀凰表示。

10月24日,留学生在绿洲农场的棉田边合影。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沈祖孝摄
在轮台县的塔里木胡杨林公园,大家不仅领略了壮美的自然风光,更深刻体悟到坚韧不拔的“胡杨精神”;在库尔勒市和什力克乡萨依力克村的绿洲农场,留学生们目睹了大型采棉机高效采收棉花的场景,了解到机械化如何帮助棉农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在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场,许多留学生第一次亲近皑皑白雪,感受新疆独特的冰雪魅力;在富蕴县木拉商贸有限公司,大家亲手体验哈萨克族传统刺绣,领略非遗技艺的独特韵味;走进新疆大学,亲身感受中国西部高等学府的学术氛围与文化底蕴;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他们看到各族群众团结互助、亲如一家;漫步于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则沉浸于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风情。
研学团还走访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企业工作人员深入交流,了解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动态,以及企业带动就业和促进外贸的情况,真切感受到中国新疆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在这里,各族员工共同奋斗,用双手创造着幸福生活,也创造着这片土地更加光明的未来。”来自多哥的留学生克拉苏说。
研学期间,每到一处,留学生们都会用手机记录一路见闻,并第一时间与家人朋友分享。不少人还将剪辑后的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引来众多关注与点赞。
来自坦桑尼亚的留学生王晓乐在短短一周时间,积累了大量视频素材。“我将所见所闻精心剪辑,发布在我的社交媒体上,让更多人了解真实而美丽的中国新疆。”
一周时间,行程满满。临别前,留学生们纷纷表示,一定会把真实、美丽、多元的中国新疆故事讲述给各国朋友,也期待未来有机会再访新疆。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