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 通讯员 王成凯
33万多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400多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1995年10月,纵贯沙漠南北的塔里木沙漠公路贯通,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贯穿流动性沙漠的等级公路,创造了世界工程奇迹。
如今,塔里木沙漠公路已建成通车30年。30年来,塔里木沙漠公路不仅成为挺进能源开发主阵地的石油之路,更成为造福南疆的富民之路和防沙固沙的生态之路。
石油之路——
连通沙漠腹地能源动脉
“塔克拉玛干”因自然环境极端恶劣,被称为“死亡之海”。
20世纪80年代末,石油人逐步掀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神秘面纱——来自五湖四海的石油人会师南疆、挺进沙漠,开启“寻找大场面、建设大油气田”征程。
1989年10月,塔里木油田部署在沙漠腹地的第一口探井——塔中1井喷出高产油气流。看似荒凉的沙漠,地下却涌动着能源的脉动。
沙漠腹地的重大发现,推动塔中勘探迅速大范围展开。然而,要规模开发塔中油田,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如何将大批钻井物资和设备运进来。
据悉,当时钻探塔中1井时,近万吨设备和物资从乌鲁木齐绕道运输至民丰县,然后再一点一点运进沙漠深处,运输车行经南疆24个县市,总行程超2000公里,司机跑一个单程就需要七八天。
为开发这片蕴藏着无限希望的热土,塔里木石油人下定决心:修建一条通往沙漠腹地的公路。
1991年9月,塔里木沙漠公路建设先导性试验启动。1994年7月,沙漠公路北段通车。1995年10月,沙漠公路全线通车。
依托塔里木沙漠公路,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一路阔步向前,通车第二年,就在沙漠腹地建成原油年产能超200万吨的塔中油田。
随后,哈得、富满等35座大中型油气田如雨后春笋般在沙漠腹地及周缘迅速崛起,推动塔里木油田建成我国最大超深油气生产基地和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
如今的“死亡之海”已成“能源热土”:我国首口超万米科学探索井——深地塔科1井在沙漠腹地成功完钻,220余口8000米级超深井喷薄出油气。
依托这条能源交通“生命线”,会战36年来,塔里木油田累产油气当量5.5亿吨,向西气东输工程供应天然气超3800亿立方米,向南疆五地州输气超700亿立方米。
曾经沉寂的沙漠,迸发出强劲的能源脉动。
富民之路——
促进南疆经济社会发展
一条路,连通能源动脉,更托起地方经济发展。
这条贯穿大漠的坦途大道,打通了南北交通阻隔,使乌鲁木齐至和田的路程缩短了500公里,有力促进南疆经济社会发展。
塔中镇,这座因油而起、因路而兴的小镇,便是最好的见证。
塔中镇漠沁佳源快捷酒店负责人关宏玉回忆道,他至今还记得2001年刚来时的样子:那时候沙漠公路两旁光秃秃的,镇上只有几间土坯房,几家汽修店,“我们的酒店已升级好几次,从最初6间客房增至如今的110间,每到旅游旺季,店里都会住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塔中这座沙漠新城,是塔里木沙漠公路打通阻隔、惠及民生的一处缩影。
沿着塔中镇再向南行进160公里,抵达的是民丰县亚瓦通古孜乡。公路贯通前,这里只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一座“孤岛”,村民去一趟民丰县城,要牵着骆驼在沙漠里走上三天三夜。
而今,沙漠公路从亚瓦通古孜乡西侧穿行而过,村民去民丰县的车程缩短至2小时。“有了沙漠公路,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亚瓦通古孜乡党委书记索小飞说,乡里经常组织村民到塔里木油田讨教经验,并依照沙漠公路防护林建设模式,在乡西侧栽下2000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区,誓让“风起沙石扬,埋地又压房”变成历史。
沙漠公路的贯通,让民丰县安迪尔乡展现出“甘甜似蜜”的富民图景。今年丰收季,甜瓜种植大户肖永祥开心得合不拢嘴,今年他的2200亩“安迪尔”牌甜瓜,正通过这条沙漠公路发往全国各地。
因为甜瓜品质优、甜度高,今年胖东来超市也和他签订了供货协议。
向路要富,沙漠公路铺就的通途,不断赋能沙漠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安迪尔乡的甜瓜种植面积也从沙漠公路通车前的不足2000亩,扩大至今年的1.2万亩。
生态之路——
成为我国首条零碳沙漠公路
在沙漠中筑路难,护路更难。
尽管塔里木油田在建设沙漠公路时铺设了固沙草方格,但公路通车后不到两年,80%的草方格基本失去防沙作用。
残酷的现实告诉塔里木石油人:草方格治沙仅是权宜之计,要想彻底阻挡风沙对公路的侵袭,必须有植被防护。
气象资料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年均降水量约50毫米,蒸发量却超过2500毫米。地下水储量虽大,但矿化度高达每升27.8克,相当于在一升水中加了满满5勺盐,一般植物根本无法适应。
塔里木石油人没有退缩,他们会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兰州沙漠研究所等千余名技术人员奔赴风沙一线试验,筛选出400多种抗盐碱、耐高温的沙生植物,并对其中260多种进行咸水育苗和驯化。
2005年5月,塔里木沙漠公路两侧种下2000多万株红柳、梭梭等,绵延436公里。由于管护措施到位,植被成活率达到85%以上。
如今,防护林植被平均高度超过2米,已有上百种鸟类沿着这条“绿色通道”迁移栖息,野兔、沙鼠、沙狐等动物在此安家落户,生态小环境逐步形成。
2022年,塔里木油田开启“治沙+新能源”探索,让沙漠公路沿途109口水源井全部使用清洁电能,彻底结束依靠柴油机供能抽水灌溉历史,由此,塔里木沙漠公路成为我国首条零碳沙漠公路,入选“央企十大超级工程”。
“总装机规模3540千瓦的光伏灌溉水井房,可以满足生态防护林每日灌溉所需,生态防护林每年还能固碳约3.2万吨,相当于吸收每年近30万台过往车辆的碳排放。”塔里木油田塔中采油气管理区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陈文说。
治住风沙,就能守住家园;修通大道,就能迎来繁荣;种下绿色,就能收获希望。塔里木沙漠公路以“能源磅礴”“沙漠新城”“绿满沙海”的模样,在瀚海大漠上书写出不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