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守护 ——记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拜城县老虎台乡民兵骑兵连党支部委员会

2025-10-21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范琼燕

稍息、立正、看齐,上马、下马、行进立定与队形方向变换……10月17日清晨,阳光洒在戈壁滩上,一道道指令声打破宁静,全国唯一在编的民兵骑兵连——拜城县老虎台乡民兵骑兵连开启了一天的训练。

这支队伍成立之初由汉、维吾尔、哈萨克等6个民族组成,六十载坚持巡逻戍边,从单一巡逻戍边发展为担负反恐维稳、应急救援等六大任务的“全能尖兵”,累计巡逻超26万公里,解决民生诉求1200余件,用忠诚与担当书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生动篇章。近日,老虎台乡民兵骑兵连党支部委员会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骑兵连刚成立时,第一任连长牙生·库尔班和民兵巡逻结束后,会将红旗插进冻土里。2025年春夜,第四任连长吐尔逊·吐尔洪在帮助牧民完成转场后,再次将红旗深深插入天山中段牧场的冻土里。60年来,民兵换了一茬又一茬,马匹换了一批又一批,骑兵连“巡逻戍边、保家卫国”的初心从未改变。骑兵连的党员更是以身作则,带领民兵们攻坚克难、勇担重任。

反恐维稳中,他们配合抓获越狱逃犯;应急救援中,他们在酷寒环境下营救被暴雪围困的施工队;日常巡逻中,他们走遍“偏远散”区域,实现辖区“无死角、无空白、无盲区”。他们更架起了各族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每名骑兵的马褡子里,永远装着两个“账本”:一个记录边境地形,一个记录牧民需求。从驱赶狼群、修补毡房到代购药品、代喂草料,1200余件民生诉求办结率100%……磨损的马鞍诉说着一个个感人故事。

“根据国家政策,今年小麦每亩可享受230元种植补贴,购买拖拉机根据马力大小可享受1500元至2万元不等的农机补贴,家里有大学生的,毕业后还可以向乡政府申请创业补贴……”老虎台乡山大沟深,牧民居住分散。为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骑兵连党支部委员会更是将宣传党的政策、传播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他们深入高原牧场、走进牧民家中,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宣讲员”。

民兵艾力卡木·吐尼牙孜曾因地震失去家园,党和政府仅用半年时间便帮其重建新居。“宣讲时,我会把自己的经历讲给牧民听,让乡亲们知道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我还写了入党申请书,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艾力卡木说,不仅宣传政策,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种植补贴、农机补贴、创业补贴……一项项惠民政策通过马背宣讲队,化作牧民脸上的笑容。

老虎台乡依托骑兵连擦亮金字招牌,打造独特的红色教育基地,探索出“红色游+生态游+马产业”的融合发展新路径,连史馆、骑兵训练场、军马雕塑群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

以骑兵精神为动能,引导群众经营商铺、民宿等,为上百户农牧民搭建就业“旅游链”,建成集饲养、加工、贮藏、配送、销售、红色旅游、骑马观光于一体的养马专业合作社,以及骑兵主题度假村、烧烤营地等文旅项目。

10月19日,在位于老虎台乡托普鲁克村的拜城县骏腾养马专业合作社里,木合塔尔·艾山正忙着添加饲料。4年前,他还是脱贫户,如今已是合作社技术骨干,月工资3500元,年底分红超1万元。该合作社养马规模扩大至200匹,开发出马肉、马肠等产品,带动270余人就业。

25岁的民兵托合提·乃买提江经营着烧烤摊,“大学毕业后,收入从每月3300元涨到8000元,这一切都源于党的好政策。当地的马队、刁羊比赛、赛马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马蹄声声,巡逻路上的红旗依旧飘扬,这支“永不换防”的骑兵连,以骑兵精神为魂,将民族团结融入血脉。无论是巡逻路上的相互帮助,还是应急救援中的并肩作战,或是产业发展中的携手共进,他们正以驰而不息的奋斗姿态,在天山南麓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