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通讯员 田玉 郭子毅
在哈密市东南戈壁深处,五组巨型航标大字——“为人民服务”“只争朝夕”等,犹如沉默而伟岸的历史见证者,它们曾为半个世纪前的我人民解放军空军战机穿越苍穹指引方向。
近日,一则“新疆哈密戈壁滩‘为人民服务’大字遭到破坏,网友驱车2000多公里修复”的视频在网络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也迅速引起了哈密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0月12日以来,哈密市组织人员现场勘查,对五组巨型航标采取保护修复措施,并将其纳入文物普查范围。
位于哈密市伊州区沁城乡戈壁深处的五组巨型航标大字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见证了人民空军的“来时路”。
上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在哈密成立(后更名为“空军第八航空学校”和“第八飞行学院”)。当时,飞行员在广袤无垠的戈壁中训练,迷失方向是时常面临的危险。在领航主任的带领下,官兵们凭借最简陋的工具——经纬仪、皮尺、铁锹,通过精准刮除深色砾石层,露出底下浅色碱土,精心刻画出“为人民服务”等五组巨型地标文字。其中,“为人民服务”单字长宽各达50米。在那个没有卫星定位的年代,这些大字就如同飞行员眼里的“空中灯塔”,而空军第八航空学校更是培养出了包括杨利伟在内的大批优秀人才。
发布视频的博主陆遥,是一位历史地理爱好者,其工作也常常与地图打交道。9月22日,当他查看卫星地图时,偶然发现位于哈密戈壁深处的“为人民服务”巨型大字周围出现异常的圆形痕迹。他跟之前的历史图片仔细对比后,敏锐地认为这些地标文字已经遭到了破坏。
陆遥找到了地标文字,但眼前的景象却让他痛心不已:“人”和“民”二字之间布满了越野车漂移产生的沟壑。于是,陆遥决定修复这些“伤痕”。他在哈密当地朋友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拉运与被破坏地表相同的砾石,耗时一周对受损区域进行了修复。
修复完毕后,为了确认修复效果,陆遥联系了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寻求帮助。该公司相关人员认为用卫星做公益也是科技报国的一种形式,决定无偿提供技术支持。经查找公司存档影像库,发现从卫星影像上可以看到文字的变化,遂应陆遥请求,帮助他规划了23秒的拍摄时机。9月28日12时45分51秒,吉林一号卫星飞过“为人民服务”大字上空时按下了快门,拍摄到了修复后的画面。最新传回的卫星影像清晰显示,现场已完全修复。
10月10日,陆遥将记录这段经历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后,引发网友热议,大家纷纷表示:“先辈的精神与奉献,我们应共同传承和守护。”人民空军官方账号也在视频下留言回应:“人民空军为人民,人民空军人民爱。向您致谢!”这条简短的致谢在短时间内获得数万网友点赞。而这一视频也引起了哈密市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10月12日,哈密市委、市政府,伊州区委、区政府组织公安、文旅、生态环境及林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常态化保护措施。10月14日,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局)牵头,联合哈密市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来到巨幅航标所在地,开展实地踏勘和调查处置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相关规定,对于未经许可擅自驶离规定路线、碾压破坏草原的行为,根据情节,通常会被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同时,需对受损草场实施生态恢复,并向草原所有者赔偿相应经济损失。后续工作中,我们将结合具体地貌特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到现场实地踏勘,进一步明确破坏范围与程度,并据此向责任方提出具体修复要求。”哈密市伊州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赵一豹说。
在现场,哈密市生态环境局组织执法人员开展实地核查,重点核查地表破坏范围、程度及类型,并邀请地质环境领域专家现场取样检测,通过科学分析土壤受损情况,制定针对性修复方案,采取适宜的生态修复技术,确保受影响区域恢复至原有生态功能状态。
哈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戴蓉表示,根据《哈密市戈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所有自驾游、旅游及赛事活动,均须严格在条例规定的指定区域内开展。
目前,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局)在五组巨幅航标周围采取了相应保护措施,并正积极谋划整体保护方案。
“我们已经将巨幅航标纳入了第四次文物普查的范围,接下来将对五组航标进行文物鉴定,探讨更加科学规范的保护措施。下一步我们将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认真谋划合理设计,迅速抓好落实,确保航标区域保护与修复措施落地见效,守护好这一传承人民空军精神的戈壁丰碑。”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局)局长周美玲说。
周美玲表示,非常感谢博主陆遥。他倾力守护哈密戈壁上的历史印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了正能量,对“为人民服务”航标的修复,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致敬,也让更多人看见了哈密历史的温度与人文情怀,“期待陆遥能继续讲好探索哈密的故事,我们也将与陆遥一起,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