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盖有军 通讯员 朱文斌
深秋时节,玛纳斯县包家店镇黑梁湾村被果香浸润。在姜建昌的香妃海棠园里,红彤彤的果实缀满枝头,阳光穿过树叶,在一颗颗海棠果上投下斑驳光影,煞是迷人。
“大家装箱时一定要轻拿轻放,保证每颗果实送到客户手里都完好无损。”“好嘞,海棠哥。”姜建昌踩着晨露走进果园,一边给帮工的村民分发早点,一边嘱咐大家按照标准分拣、装箱。
被大家叫作“海棠哥”的姜建昌,是玛纳斯县建昌保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坚守十七载,让天山脚下的这颗小果子火出新疆,甜遍国内外。
黑梁湾村地处天山北麓逆温带区域,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果树生长。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姜建昌接触到了香妃海棠,尝过脆甜多汁的果肉后,他当即萌生了领办合作社、种植香妃海棠的想法。
“要把这好果子种成乡亲们的‘致富果’。”姜建昌心里暗下决心。可当他挨家挨户动员村民种植香妃海棠时,质疑声不断:“这果子从没种过,能卖出去吗?”“缺技术、少销路,赔了咋办?”
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姜建昌率先在自家地里试种香妃海棠,还经常跑到石河子大学请教专家,白天泡在果园里观察果树生长,晚上挑灯钻研种植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引进的香妃海棠新品种实现了“当年成活、二年开花、三年结果、四年丰产”的突破,试种第四年亩产就超800公斤。
眼见着实实在在的收成,村民们终于动了心,纷纷加入姜建昌牵头成立的玛纳斯县建昌保鲜专业合作社。
“种出好果子,科技和标准是关键。”姜建昌始终秉持这个理念。合作社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种植香妃海棠,全程采用生物制剂杀虫杀菌。为实现生态循环,他还在果园里养鹅,发展林下经济,进一步增加收益。不仅如此,合作社还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联系,引进推广矮化密植、水肥一体化等20余项技术。2017年,合作社流转土地3500亩,建立香妃海棠示范种植基地,全面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注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标准化生产模式。2019年,合作社“黑梁湾果园”牌香妃海棠顺利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后,“黑梁湾果园”牌香妃海棠的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亩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
“光种得好还不够,还要卖得好才行。”2022年,传统批发渠道受阻,姜建昌急得睡不着觉。偶然刷到的电商直播让他看到了希望。年过半百的他戴上老花镜学直播技巧,卷起裤脚走进果园当起了带货主播。“咱们的果园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结出的果肉脆甜好吃……”他在抖音平台开设“黑梁湾果园”直播间,用真诚打动网友。
直播带货火了,可物流难题又凸显出来。于是,姜建昌对接物流公司,建立西安前置仓冷链集运体系,合作社生产的香妃海棠由此实现“24小时出疆、72小时送达全国”,每公斤运费相比之前下降约1元。2024年,合作社通过直播售出香妃海棠1000余吨,单日最高销量达30吨,产品主要销往北上广等地。
目前,玛纳斯县建昌保鲜专业合作社社员从最初的5人增至116人,辐射带动全县发展香妃海棠种植面积6000亩,300余户农户由此实现稳定增收,黑梁湾村也成为昌吉回族自治州香妃海棠种植示范村。
去年,合作社香妃海棠销售的“甜蜜版图”进一步拓展——3500吨香妃海棠经福建港口漂洋过海,成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消费者追捧的“新疆味道”。
夕阳西下,香妃海棠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姜建昌的手机响起,是外地客户的催单电话。
“放心,明天就安排冷链发货,保证新鲜。”挂断电话,姜建昌望向连片的海棠园,眼里满是憧憬,“下一步,要继续扩种香妃海棠,申请有机认证。”
从试种先锋到合作社“当家人”,从带货主播到致富带头人,“海棠哥”姜建昌让一颗小小的海棠果,串起了产业链,让天山脚下的甜蜜味道传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