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赋能 内外兼修 ——新疆书写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新篇章

2025-10-09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黑宏伟

霍尔果斯口岸中欧(中亚)班列呼啸西行,将中国制造运往亚欧腹地;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智能分拣中心高效运转,跨境电商包裹发往全球;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外资企业忙着布局新项目,政策红利加速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疆正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引领,在扩内需、畅通道、优平台的实践中,持续擦亮“亚欧黄金通道”“向西开放桥头堡”名片,以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日前,“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12场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自治区商务厅相关领导详细介绍了“十四五”以来新疆在商务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勾勒出一幅内外联动、双向互济的开放画卷。

内需外需双向发力

开放型经济韧性凸显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外贸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支撑。新疆立足“扩大内需”与“拓展外需”协同发力,既激活内部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又打开对外贸易增长的“上升通道”,让开放型经济的韧性在数据中清晰显现。

在扩内需上,新疆持续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从政策补贴到场景创新,全方位激发消费潜力。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全疆累计补贴产品236.3万台(件),带动消费251.5亿元,152万人次消费者享受到政策红利;“购在新疆·惠享生活”购物节联动各地推出千余场活动,落地30余家品牌首店,新增29家离境退税商店,43列银发旅游列车服务1.2万人次,消费场景不断丰富。

更值得关注的是,乌鲁木齐市、喀什市、伊宁市入选自治区首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乌鲁木齐获批全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入选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54个县域商业项目获得6947万元中央资金支持,城乡消费网络持续完善。

数据印证成效:今年1—8月,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23.7亿元,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这一数据从2021年的3584.62亿元增至2024年的3926.45亿元,内需潜力加速释放。

在外贸赛道上,新疆依托“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十四五”期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从2021年的1569.1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4341.6亿元,连续3年跨过3个千亿元台阶;今年1—8月,全疆进出口额3563.1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稳居全国前列。

“无论是激活内需,还是拓展外需,我们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李轩表示,新疆将继续升级促消费举措,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发放消费券,推出国际车展、老字号嘉年华等60余场活动,年底前还将策划精品消费月、冰雪消费季等特色活动;持续巩固外贸优势,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让内需外需形成“1+1>2”的叠加效应。

自贸试验区引领突破

制度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作为我国西北沿边地区首个自贸试验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2023年11月挂牌以来,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差别化探索中打造开放新高地,成为新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引擎”。

成立一年多来,该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含金量”持续提升。截至8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实施和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占比76.3%,35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疆复制推广,45项自治区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35项支持政策出台,制度红利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经营主体的快速增长印证了改革成效: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1.7万余家,同比增长89%;今年1—8月,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6663家,贡献了全疆近十分之一的新增经营主体、三分之一的新增外资企业、近五成的合同外资规模、约三分之一的对外投资额。

在功能定位上,自贸试验区的“枢纽作用”不断强化。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提供专业涉外法律服务,跨境人民币结算快速增长,资金、项目、人才加速集聚。今年1—8月,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额达1460.24亿元,占全疆比重40.9%,成为外贸增长的“主阵地”。

在“打造亚欧黄金通道”方面,乌鲁木齐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能级提升,自贸试验区开行中欧(中亚)班列占全疆近九成,集装箱量占比超90%,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公路口岸通关量大幅增长,保税航油、飞机保税维修等创新举措为乌鲁木齐航空口岸注入活力,机场航班起降架次、客货运量持续攀升。

“自贸试验区是新疆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李轩说,将加快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持续深化制度创新,推动其引领全疆对外开放向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拓展,为中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提供“新疆样板”。

通道平台协同升级

开放支撑体系持续完善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展会是经贸合作的“桥梁”,招商引资是产业发展的“活水”。新疆持续推进口岸扩能提质、展会能级提升、招商精准发力,构建起“通道+平台+产业”的开放支撑体系,让向西开放的优势更加突出。

在口岸建设上,新疆现有19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陆路口岸数量居全国首位,2024年进出口货运量突破8000万吨,铁路、公路口岸货运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二、第三位,经新疆出境的中欧(中亚)班列达1.64万列,占全国一半以上。

今年以来,新疆口岸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别迭里口岸实现临时开放,红其拉甫口岸扩为常年开放,巴克图口岸恢复客运通关,伊宁航空口岸首航成功,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启用,航空口岸开通国际客货运航线各33条,覆盖21个国家、31个城市,“中心突出、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口岸体系基本形成。

在展会与招商领域,新疆以平台聚资源,以服务引投资。“十四五”以来,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成功举办,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等周边国家展会恢复,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内重点展会中活跃着新疆企业的身影。

招商引资是经济增长的“源头活水”,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引进来”“走出去”,随着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升,新疆招商引资迎来丰硕成果。“十四五”期间,新疆引进区外到位资金从2021年的5429.93亿元增至2024年的9355.26亿元;今年以来,12场境内外“投资新疆”推介会吸引近1200家企业、2000名客商参会,146个重点产业链项目精准招商,政策、区位、资源、自然、人文五大优势成为企业投资的“吸引力密码”。

李轩说,从消费市场的繁荣到外贸通道的畅通,从新疆自贸试验区的突破到口岸平台的升级,新疆正以“内外兼修”的开放实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新篇章注入源源不断的开放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