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秋日午后,洛浦县文化馆内,琴声悠扬,舞姿翩跹。三楼舞蹈排练室里,民间艺人演出队的演员们正加紧排练新舞蹈;二楼“月亮屋”图书室中,四五个孩子捧着绘本安静阅读,嘴角漾起甜甜的笑窝;绘画室内,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挥动画笔,斑斓的世界在指尖徐徐铺展……这是洛浦县文化馆最动人的日常画卷,也诠释了北京援疆工作的显著成效。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洛浦县文化馆在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普及全民艺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支持洛浦县文化事业发展,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投入援疆资金近3000万元,对洛浦县文化馆进行重建。
“重建的新馆占地近4000平方米,配备3间舞蹈排练室、2间音乐排练室、1间绘画室等功能空间,依托新设施,文化馆利用寒暑假开设少儿公益培训,涵盖舞蹈、绘画、音乐等课程,精心组织10名志愿教师授课,既为县域儿童提供艺术启蒙,也丰富了他们的假期生活。今年暑假,在这里免费学习舞蹈、绘画和书法的孩子就超500名。”北京市援疆干部王敬轩说。
“我特别喜欢这里,能学习舞蹈、书法,还能看书。”9岁的阿丽米热·阿力木参加完舞蹈培训后开心地说。
在洛浦县文化馆,由北京市爱心人士捐赠的“月亮屋”图书室,也成为孩子们的知识乐园。“月亮屋”由北京奥运城市发展基金会支持,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援建,于2024年5月正式启用。“‘月亮屋’的命名寓意着文化事业如同明亮的月亮。”王敬轩说,“月亮屋”里收藏了文学、艺术、历史、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图书,不仅有舒适的阅读环境,还配备了专业的图书管理员,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服务,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洛浦县文化馆还组建了60人的民间艺人演出队,每年创作文艺作品不少于20部,演员每人每月获4000元援疆补贴,年均下乡演出超200场次。
洛浦县文化馆馆长凯米拉·阿卜杜拉告诉记者,为提升队伍水平,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建立了“首都名师进和田”长效机制,定期邀请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院校的专家,“面对面”“手把手”为演员开展专业提升培训。此外,北京援疆捐赠的大巴车也有效解决了演出下乡的交通难题。
“北京援疆带来资金、人才、资源的支持,还让我们去北京交流学习,我们的专业水平提高了,也创作出更多接地气的好作品。”洛浦县文化馆民间艺人演出队演员古丽米热·艾力说。
在北京援疆全方位的助力下,演出队整体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创作与表演能力不断精进,多次在各类文艺赛事中斩获佳绩:在2023年第十三届沙雅胡杨节暨新疆首届民间艺术群英会展演活动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2023年参加全国“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交流展示大会,斩获健身操舞类全国一等奖、最佳服装奖、最佳编排奖以及优秀组织奖等多项荣誉……
王敬轩说,北京援疆每年投入援疆资金约1100万元,用于洛浦县文化事业的推广和宣传。从少儿艺术启蒙到群众文化服务升级,洛浦县文化馆在用扎实举措彰显北京援疆在文化惠民中的深远影响,让艺术之光照亮更多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