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记者 徐冠英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日前,记者随“走进美丽新疆”全国省级媒体采风活动采访团赴新疆多地采访。所到之处,只见城市道路两侧印有“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标识的旗帜高高悬挂,产业园区里立着“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标语牌,乡村街巷中鲜花绽放、瓜果飘香,一派热烈喜庆、祥和安宁的景象,而最让人难忘的,是当地群众脸上洋溢的阳光般的笑容。
甜果甜菜,富口袋甜到心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种植无花果的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无花果之乡”。其中松他克镇阿孜汗村现有70多棵树龄超过400年的无花果树。江苏昆山对口支援打造的国家4A级景区——阿孜汗无花果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就在该村。
1.6公里长的无花果风情街,沿线住着108户居民,大门院墙“一户一设计、一户一特色”;林地里,枝头的无花果或浅黄,或青绿,在旁边大红石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嫩;小广场的圆门边,挂着对联“胡杨杨柳一家亲,江南南疆昆阿情”,横批是“同心”。
“碧蓝农家院”的女主人古再丽努尔·吐尔洪说,她曾与丈夫在浙江做生意,3年前回乡是因为看到村里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于是回来打理自家果园,采摘、餐饮一体经营。“今年收入已经有100万元了。”她笑弯了眉眼。鲜果采摘、民俗观赏、美食品尝……阿孜汗村有80余家特色商铺,480余人实现充分就业。
喀什地区伽师县甜菜种植面积达20万亩,甜菜产业是当地支柱产业之一。喀什奥都糖业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将浑身是宝的甜菜“吃干榨净”——制成白砂糖、冰糖、糖蜜、颗粒粕、果胶等产品。该公司总经理李政霖介绍,去年加工甜菜85万吨,生产线满载运行后每年可加工甜菜160万吨。伽师县以商招商,吸引奥都糖业上下游的8家企业入驻产业园区,不断延伸产业链。
音乐一响,唱起来舞起来
幸福感不仅来自劳动结出的果实、汗水换来的甘甜,更来自党和政府为广大群众提供的好环境。
阿图什市幸福街道吾斯塘路社区是由汉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等8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社区政务(便民)服务站内的裁缝铺,65岁的居民巴合提古丽·哈那提别克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喜欢英雄史诗《玛纳斯》,自己也爱写诗。“劳动时地里绿油油的,一看就想写诗。”老人的语言质朴无华,像短促有力的诗句一般,“现在退休了,政策好得很,儿子女儿工作也好,我的生活非常快乐!”
在喀什市东湖街道东湖社区,几名中老年居民放声歌唱:“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这个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定期举办文艺汇演、绘画比赛、体育赛事等文化活动,让各族群众感受不同民族的民俗风情。
今年前7月,喀什古城景区接待游客达1668.6万人次,同比增长60.7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7亿元,同比增长25.02%。民宿“古丽的家”经营者、在古城长大的沙拉麦提古丽·卡日,用“翻天覆地”形容古城的变化:“古城路面变成了宽阔平整的石板路,房子稳固又漂亮还保留了原来的特色。用水、上卫生间变得更加便捷,家家都通了天然气。”十几年前,一项投资70.49亿元,涉及约22万人口的喀什古城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按照“修旧如旧”原则,49083户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在保留原有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得到修缮加固。这片昔日喀什市最大的棚户区,从此成为新疆第一个国家5A级历史人文景区。
追风少年,从小像石榴籽一样
道路边,胡杨树枝叶舒展,生机蓬勃;学校内,少年追风奔跑,茁壮成长。
教室里琅琅书声此起彼伏,小广场上扇子舞节奏整齐,刺绣剪纸室内一双双小手灵巧转动……喀什地区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里的孩子们,享受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2014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视察,与师生们亲切合影。11年来,学校校舍面积新增6970平方米。该校校长帕提姑丽·亚森介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覆盖所有学段,许多学生成了父母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小老师。剪纸、书法、京剧、快板等26个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校园日常。
记者来到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依克萨克小学足球场时,两支球队在踢比赛。小球员们奔跑着、追逐着、呼喊着、快乐着。这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组建了3支足球队。小学附近,有江苏援建的依克萨克村百年足球博物馆。精心设置的展板、展品,记录当地足球运动的百年历程。在拥有悠久足球历史和浓厚足球氛围的克州,377个足球场地中有172个校园足球场。
交融汇聚、多元一体,是石榴籽的特点,也是中华民族的特点。校园里的追风少年,从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七十载砥砺前行,新疆的变迁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每个人越来越好的生活就是一行行动人的诗句。大美新疆,还将书写更美好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