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金秋时节,位于温宿县柯柯牙镇的温宿县宝圆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万亩核桃示范园里,鼓鼓囊囊的编织袋随处可见,装满了刚采摘的新鲜核桃,一派繁忙景象。
“今天收我家的,明天去收你家的。”9月12日,在核桃园里,木合旦·吐尔迪与赵武忠合力抬起装满核桃的袋子,装上电瓶车。
因核桃结缘、靠核桃致富的木合旦与赵武忠,被大家称为核桃兄弟。
核桃兄弟的故事得从1996年讲起。那一年,赵武忠从四川南充来到新疆,靠打零工谋生。2000年,阿克苏地区推行荒漠绿化建设,政府出台“谁建设、谁管护、谁投资、谁受益”优惠政策。赵武忠决定扎根新疆,他拿出全部积蓄,在柯柯牙镇果林村承包了35亩荒地,种下核桃树,把对未来的期盼一同种进这片辽阔的土地。
在一次温宿县组织的林果技术培训班上,赵武忠结识了憨厚爱笑的木合旦。“木大哥种核桃很多年了,有经验。”赵武忠说,木大哥看他勤快老实,就经常到核桃园教他种植技术,两人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2002年,就在核桃树茁壮成长时,一场沙尘暴无情地席卷了核桃园。看着园子里折断的核桃树枝、被沙土掩埋的树苗,赵武忠很气馁,想要放弃回老家。“兄弟,核桃树三年以后才开始挂果,你已经坚持了两年,现在放弃太可惜了,我们一起想办法。”木合旦并不富裕,但还是拿出了1万元帮赵武忠渡过难关。
在木合旦的鼓励和帮助下,赵武忠重拾信心,认真钻研核桃种植技术,不断改进管理模式。2005年,赵武忠的核桃树结果了,赚了1万元。2007年,赵武忠种植核桃的纯收入超5万元。随着管理水平提升和品种不断改良,核桃园亩产从最初的1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300多公斤。这几年,赵武忠不仅还清了欠款,还在县城买了新房和汽车。
日子一同变好的还有他的木大哥。
赵武忠注意到木合旦的核桃树还是老品种,产量低,便建议木合旦改种新品种,但木合旦不同意。赵武忠就一遍遍举例子、讲差距,架不住这份真诚的木合旦,同意先改种几棵看看成效。那段时间,赵武忠每天往木合旦的核桃园跑,手把手教他修剪和嫁接技术。“我这个弟弟厉害得很,在他的帮助下,核桃亩产达到了300多公斤。”说到赵武忠,木合旦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多年的互帮互助,让两人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也因此有了核桃兄弟的名号。
如今,兄弟俩携手创建了核桃品牌——温巴郎,定下了新目标。“我们计划扩大种植规模,成立合作社,带着更多乡亲一起增收致富。”赵武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