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疆举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围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阿克苏实践新篇章”作介绍
9月22日下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围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阿克苏实践新篇章”作介绍。阿克苏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徐忠;阿克苏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桢;阿克苏地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杨和成;阿克苏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黄顺春;阿克苏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高凡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强主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强: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出席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是该系列的第十一场,主题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阿克苏实践新篇章。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阿克苏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徐忠先生;阿克苏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桢先生;阿克苏地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杨和成先生;阿克苏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黄顺春先生;阿克苏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高凡女士。
首先,有请徐忠先生介绍情况。
阿克苏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徐忠: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今年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阿克苏地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纲”和“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以法治伟力织牢“安全网”。我们坚持依法治疆,深化平安阿克苏建设。综治中心实现地、县、乡、村全覆盖,“小街道、大社区”治理经验全疆推广。持续推进政府治理规范化法治化,地区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群众满意率达98.2%,“行政执法监督+12345热线”联动机制获得国家司法部认可,地区被命名为“第一批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地区”。打造“法援惠民生”品牌,新时代“枫桥经验”阿克苏实践在全国交流分享,沙雅县被确定为全国“法律明白人”作用发挥试点县,阿克苏地区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二、以交往共融画好“同心圆”。我们坚持团结稳疆,深入实施各民族融情活动,创新开展“石榴日”“邻里节”“百家宴”等活动,推进城乡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累计创建全国、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53个、模范集体84个、模范个人149人,涌现出库尔班·尼牙孜、陈耀平等一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创新实施浙阿“百校十万石榴籽”青少年融情工程,15.91万余名青少年结对子、交朋友。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打造彰显民族团结旅游线路24条、民族团结示范景区28家,阿克苏老街等6处景区景点入选自治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景区,天山托木尔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库车龟兹小巷火爆出圈,近三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8048万人次,实现游客花费483亿元。
三、以中华文化浸润“中国心”。我们坚持文化润疆,突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铸魂。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3.06亿元,实施文物保护、抢险加固等项目15个,完成苏巴什佛寺遗址、龟兹故城、友谊路墓群等考古发掘,建成开放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历史文化场馆,讲好张骞出使西域、鸠摩罗什译经等历史史实,推动“四个与共”理念、“五个认同”意识深入人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爷爷的萨玛瓦尔》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推出《长风万里》《苹果红了》等一批精品力作。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WKG&M-1综合格斗赛等文体旅活动精彩纷呈,多层次讲好新时代新疆阿克苏故事。
四、以民生为本绘就“幸福卷”。我们坚持富民兴疆,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涉农产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粮食、棉花、林果产量和牲畜存出栏均位居全疆前列;棉纺产业实现全链条发展,产能纺纱772万锭、服装家纺4800万件(套)、印染8.8万吨、带动就业24万人;油气产量提升至全疆的近五分之三,焦化产能挺近“千万”大关;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效突出,2022年以来出让各类矿权221个、收益30.53亿元;“千亿产值、百亿收入”的塔河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全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库车绿氢项目建成投产。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成功创建南疆首家国家级高新区—阿克苏阿拉尔高新区,新疆智能装备研究院、新质生产力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研发成果加速转化,完成南疆首架商用轻型飞机验收试飞。别迭里公路口岸实现临时通关,2024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67.17亿元,较2021年增长3.1倍。加快“十网百项千亿”基础设施建设,阿克苏机场不间断运行、伊阿铁路、新拜铁路、温昭公路加快建设,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封顶,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较2021年增长32.6%。先后实施“五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2024年地区森林覆盖率达9.0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55%,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被联合国评为“全球500佳境”之一,温宿县被国家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稳步推进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民生工程,三年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1.83万人,小学、初中适龄入学率分别达99.9%、99.7%,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826元,较2021年增长26.3%。
五、以长效长治聚力“固根本”。我们坚持长期建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完善“1+5+N”“五个好”党支部建设模式,2248个党支部建设成为“五个好”党支部,“没有好”“一个好”党支部实现动态清零,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巩固。建强干部人才队伍,深入推进“千名硕博全职引进计划”、柔性引才工程和百名硕博社会实践活动,三年来引进教育、医疗等各类人才719人。选派887名内招生、193名选调生等到村(社区)任职,招引1190名“新农人”到村创业,村集体经济年均增幅达10%以上。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来回答大家的提问。
环球网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环球网记者,请问阿克苏地区在龟兹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哪些举措?成效如何?谢谢。
徐忠: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龟兹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疆的历史长河中,龟兹文化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力见证。我们始终把龟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作为赓续中华文脉、推进文化润疆的重要举措,激活龟兹文脉的当代价值,在守护根脉、绽放新生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是在“系统谋划”上用心。出台《阿克苏地区龟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依托克孜尔石窟、克孜尔尕哈烽燧、苏巴什佛寺遗址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和龟兹石窟寺优质资源,打造龟兹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统筹推进克孜尔石窟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龟兹古城创建5A级景区。抢抓库车丝绸之路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机遇,按照“一带四区”总体空间格局系统性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打造“千年龟兹—多元文化交融”等特色主题线路,培育世界级文旅品牌。
二是在“价值挖掘”上用情。结合文旅援疆,谋划投资22.8亿元,统筹实施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龟兹博物馆、库车市历史文化名城等项目44个,加大魏晋古墓群、乌什吐尔遗址考古发掘力度,推动龟兹文物保护利用迈入法治化、专业化、精细化新阶段。加强龟兹文化挖掘阐释,成功举办“丝路文明与龟兹历史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读懂中国—龟兹重光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论坛”,《时间的幸存者·最美克孜尔》等60篇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刊物发表,龟兹文化保护传播能级全面提升。
三是在“活化利用”上用力。以艺术展演与数字传播双轮驱动,持续拓展文化传播的辐射半径,连续多年举办“多浪·龟兹”文化旅游节,圆满承办2025年新疆旅游发展大会、自治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广推进活动,创排歌舞剧《杏花之约 丝路龟兹》《克孜尔的呼唤》和历史剧《印鉴西域 丝路华彰》,利用《慧说阿克苏》《秀说龟兹》等新媒体平台转播龟兹文化好故事,着力推动龟兹文化以多元姿态融入日常生活,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推动文物保护、文旅融合、文化润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也希望大家能实地感受“丝路古龟兹 神奇阿克苏”魅力,饱览“平生看尽山千万、不及龟兹一片云”的雄浑壮美,感悟“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的历史回响,在“打起手鼓唱起歌”的欢快旋律中,共赴一场千年之约,一站式领略新疆之美。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中国日报记者,请问自治区成立70年来,阿克苏地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怎样的显著成效?在发展产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谢谢。
阿克苏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桢:
70年来,阿克苏地区的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了巨大飞跃。70年前,阿克苏可谓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产业以农业为主、占比近8成,工业、服务业几乎从零起步。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克苏地区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注重发挥援疆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千方百计抓招商、上项目、强产业,推动地区生产总值大幅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昔日的经济落后地区,蝶变为产业体系完善、充满创新活力的现代化区域中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2024年接近2000亿元,较1955年增长259倍、较2014年增长111%,总量全疆第三。产业集群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一是改造“老字号”,提升传统产业。聚焦打造全疆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区,加大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科技投入,粮棉果畜产量位居全疆前列,2024年粮食产量增至265万吨、位居全疆第三;果品产量280万吨、棉花总产108万吨、牲畜出栏603万头(只),均位居全疆第一。
二是做强“精字号”,壮大支柱产业。围绕打造全疆能源资源产业发展示范区,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2024年工业增加值495亿元,较2014年增长97%。从1955年仅有的少量粮油加工坊,发展为2024年原油加工量446万吨、生产原煤2962万吨,投产纺纱772万锭的规模。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阿克苏阿拉尔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三是培育“新字号”,发展新兴产业。202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857亿元,较2014年增长1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亿元、总量全疆第二。阿克苏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天山托木尔景区创成5A景区,成功举办新疆旅游发展大会、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WKG&M-1综合格斗赛、峡谷音乐节等大型活动,多元化新型业态彰显活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四是开发“智字号”,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培育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朱玉贤、曹晓风院士工作站、新质生产力研究院、煤炭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相继落地,黄庆学、金智新、吴光辉三位院士领衔的新疆智能装备研究院塞斯纳172S飞机试飞成功、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建设高效推进,建成投产全国首个2万吨级光伏发电制氢项目,新能源布局总规模达1285万千瓦。
下一步,我们将把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产业“四梁八柱”,实现从“样样都有”到“个个都强”,切实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成效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阿克苏新篇章。
农民日报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农民日报记者,请问阿克苏地区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谢谢。
徐忠: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创建成果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着力打造“石榴花开·籽籽同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品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常态化开展“十一进”创建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好家庭”“好邻居”“好楼栋”等微行动,全地区累计选树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841个,模范个人1727名,创建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37个、示范区示范单位6153个、“微细胞”创建119万余个,实现了全域全程全覆盖。成立地县乡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119个,开展联谊帮扶和互学融合等活动501场次,拓宽了共创共建、对口支援、社会交融的朋友圈。
二是优化“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创新开展干群、机关、邻里、商户、员工、兵地、油地、浙阿、社会各界“十融”实践,深入开展“石榴日”邻里节、百家宴、“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巡回宣讲等活动,开展融情活动3万余场次,解决群众就业、就医、就学等困难3.32万件,让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增进情谊,凝聚共识。
三是推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坚持“以城聚人、以业聚人、以教聚人、以才聚人、以惠聚人”,统筹城市建设布局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优化互嵌式示范社区、小区、行政村、村民小组,深化推进空间互嵌、文化互嵌、经济互嵌、社会互嵌、心理互嵌,打造民族团结特色商贸街、娱乐街和市场161个,推动各民族深度融合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持续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创建为抓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力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群众基础。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新疆日报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新疆日报记者,请问阿克苏地区推动文旅产业集群发展、以旅游“促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谢谢。
阿克苏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高凡: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文旅产业筑基,搭建多元交往平台。每年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文旅产业发展壮大,大力实施“引客入阿”活动,先后举办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WKG&M-1综合格斗赛等文体旅活动1624项,开展“丝路古龟兹·神奇阿克苏”文旅宣传推介65场次,邀请俞敏洪、施展、蒙曼、方锦龙等“名人名家”向全国观众推介大美阿克苏。投入34亿元实施重大文旅项目107个,通过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新增带动就业2.2万余人,让各族群众在旅游活动中自然相遇、频繁互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25年1月—8月,阿克苏地区累计接待游客3098.74万人次,同比增长20.5%;实现游客总花费201.53亿元,同比增长26.22%。旅游人次、总花费均创历史新高。
二是文艺作品搭桥,促进文化深度交流。充分发挥文艺作品润物无声的作用,推出《阿克苏之约》《印鉴西域·梦回它乾》《杏花之约·丝路龟兹》《爷爷的萨玛瓦尔》《春风吹绿柯柯牙》等系列精品剧目,再现各民族深入交流、团结和睦、共建家园的繁盛景象;推出《长风万里》《奔腾的托什干河》《援疆干部》《苹果红了》等一批影视作品,激发各族群众情感共鸣;推出《王三街》《诗意栖居柯柯牙》《柯小驼漫游奇境记》《文物里的阿克苏》等系列丛书,用本土原创作品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史实,唤起各族儿女对共有历史记忆的深情回望,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三是文化内涵铸魂,增进情感深度交融。依托林基路烈士纪念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柯柯牙纪念馆、刘平国刻石等资源,积极打造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产品,推出24条精品旅游线路,广泛开展龟兹文化研学游、柯柯牙工程绿色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游、托木尔自然风光游,在旅游中领略、研究、解读、阐释中华文化,让旅游成为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让游客乘兴而来、高兴游玩、走得留恋、收获满满。
今后,我们将着力推动文化润疆,深入实施旅游兴疆战略,进一步发挥旅游在助推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旅游更好地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我们阿克苏地区在推动法治建设护航经济发展方面是如何做的?谢谢。
阿克苏地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杨和成: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阿克苏、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持续在简政放权、职能转变、服务保障上用心发力,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以良法善治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大力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专项活动,发布《征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问题线索公告》,今年以来,评查涉企行政执法案卷828卷,制发《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行政执法监督督办函》62份,重点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行为,推行涉企柔性执法,规范行使行政裁量权,有效提升企业监管精准度。
二是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召开地区“政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今年以来,组织58家律所开展助企纾困活动,服务企业1397家,审查合同3578件。大力实施“微笑阿克苏”行动,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招商大使、宣传员”的氛围。
三是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行涉企“繁简分流”“简案速办”“繁案精办”,推行行政复议前置,促进企业合规经营,提升企业维权意识。今年以来,受理前调解案件21件,以调解、和解方式结案102件,实现了定分止争、案结事了。
今后,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着力解决失信违诺、“新官不理旧账”、征地拆迁、化解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发挥好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以高质量法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阿克苏实践。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兵团日报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兵团日报记者,请问阿克苏地区在推动乡村振兴,增加农牧民收入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谢谢。
徐忠: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近年来,我们始终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2024年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826元,同比增长9.1%,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42%、经营性收入占比40%,成为农民收入的两大主要来源。
一是发展富民产业,提高经营性收入。深入开展粮棉“百千万”高产攻关,推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和棉花全过程质量提升行动,积极推广应用干播湿出、精量播种等生产新技术、新模式,粮食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长”。同时,积极推广粮经复合种植,持续提高群众种植收益。扎实推进林果标准化生产,挂果面积440万亩、预计总产300万吨,产量创历年新高。认真落实自治区“牧九条”政策,扎实推进“多羔肉羊优势区”建设,做强“百万肉牛”养殖基地,上半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11.04万吨、2.73万吨、6.56万吨,一产稳健发展为经营性收入提供坚实支撑。
二是强化就业服务,提高工资性收入。构建“地县乡村”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建成10个地县调度中心、62个乡镇(园区)就业驿站、600个村(社区)服务站。通过摸清劳动力底数,开展订单、定岗、定向技能培训,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做到“以人找岗”“以岗找人”精准匹配。
三是深化农村改革,提高财产性收入。持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鼓励发展现代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盘活闲置资产壮大集体经济。今年以来,241个村集体组织落实股权收益分红0.35亿元,惠及8万户农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共享产业增值收益。
下一步,地区将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目标,持续夯实农业基础、优化就业服务、深化农村改革、落实惠民政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打造南疆共同富裕先行区,让农牧民生活更红火。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乌鲁木齐晚报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乌鲁木齐晚报记者,请问阿克苏地区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南疆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示范区上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阿克苏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黄顺春:
阿克苏地区深入实施“人才强阿”战略,持续优化聚才引智环境,全力打造南疆高层次人才集聚示范区,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谋新局。地委、行署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将高层次人才示范区建设纳入“十四五”总体布局,列入地委委员会、行署常务会常设议题,着力破解人才工作难点瓶颈。推动人才工作与地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深度融合,形成“产业索引人才、人才集聚创新、创新赋能产业”的良好局面。
搭平台。重点建设阿克苏阿拉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引进黄庆学、吴光辉、金智新三位院士创建新疆智能装备研究院,支持朱玉贤、曹晓风院士在阿建立院士工作站。浙疆果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地区煤炭研究院等20余个高能级科创平台相继落地。全力推进重点人才培养计划,237名人才进入自治区序列,217名技术人员参加少数民族特培,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搭建高质量平台。
建机制。大力实施“千名硕博引进计划”“百名硕博社会实践活动”,统筹推进领军人才领航、特聘专家选聘、银龄人才遴选等7项重点任务,填补“高精尖缺”人才集聚政策空白。出台《关于在阿克苏阿拉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自主创新人才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赋予高新区更灵活政策,源头吸引激励人才。深化人才评价改革,用足用好南疆职称评定优惠政策,累计3.6万名技术人才取得职称。
优待遇。相继出台《关于加快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 助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地区医疗卫生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指导意见》等政策,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设立6000万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池”,在阿定居购房的硕士最高补贴40万,博士最高70万,医疗领域最高达160万。实行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发放“阿克苏人才服务卡”,积极协调解决人才医疗保障、住房安居、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营造拴心留人良好环境。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李强: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请大家继续关注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