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司路路
9月9日至15日,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国家媒体负责人研讨班的24位成员,从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等19国齐聚中国新疆,开启为期7天的参访之旅。他们来到乌鲁木齐市、喀什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深入企业、社区与文化场所,实地感受新疆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安定和谐、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
看创新:新疆发展活力满满
9月10日,新疆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展厅内,原本蓬松的羊毛经梳理、纺纱、织造等多道工艺,蜕变为色彩斑斓、纹理细腻的毛纺面料。研讨班成员驻足观赏,连连赞叹精湛的工艺,大家不停按下快门,定格面料的细腻质感与匠心细节。
“吉尔吉斯斯坦羊毛资源丰富,却多以原材料出口,深加工方面是短板。”吉尔吉斯斯坦财富通讯社经济观察家兹拉塔·特特尔说,“新疆将本地羊毛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打开了国内外市场,关键在技术研发与产业链延伸。这种‘资源变产业’的模式,为我们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思路,也显示出这里的经济发展潜力。”
同日,卓郎新疆智能机械有限公司展厅内,智能机床的机械臂精准完成焊接动作。加拿大自媒体频道博主贾马尔·阿尔沙里夫参观后表示,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连接中亚、西亚市场,有天然优势。智能装备制造是未来的方向,企业发展潜力巨大。
9月11日,位于喀什市的中农海稻西部喀什耐盐碱作物育种中心试验田里,稻穗随风摇曳。哈萨克斯坦头条新闻网总经理叶尔然·巴格达托夫俯身查看稻粒:“哈萨克斯坦也有盐碱地难题,海水稻技术让荒漠变‘良田’,还能带动农户增收。这种农业创新不仅助力本地发展,还能为周边国家提供支持,是‘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生动体现。”
见交融:各族群众亲如一家
9月13日,在喀什市东湖街道东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各族群众欢聚一堂。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居住着多民族居民,通过“邻里节”“技能互助课”等活动,大家互帮互助,早已亲如一家。
丹麦知名作家尼尔斯·汉坐在长椅上,望着眼前场景笑道:“老人们的歌声默契合拍,孩子们的友谊纯粹真挚。中国新疆各族人民不是简单‘在一起’,而是真正‘融在一起’,这种氛围不是刻意营造的,是日常相处中慢慢沉淀出来的状态,很动人。”
谈及此,尼尔斯还想起走访过的喀什市乃则尔巴格镇徕宁村幼儿园,“幼儿园里彩色滑梯、卡通教室充满童趣,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唱歌做游戏,歌声稚嫩、场景感人。各民族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学习,这份童年情谊会成为他们未来团结奋进的坚实基础,中国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早已在下一代心中扎下了根。”
感安宁:同心共建和谐家园
9月13日,伊宁市六星街的彩色民居在夕阳下格外亮眼。巴基斯坦开普省《每日团结报》专栏作家艾莎·彼比走进了一家手工冰淇凌店,与店主攀谈后,她感慨地说:“街上每个人都放松自在,大家安心做生意、逛街、聊天,这份安全感是社会稳定带来的。”
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黑甲山街道跃进街南社区,墙上的矛盾调解流程图步骤清晰。阿尔巴尼亚广播电视台资深记者比约兰达·楚库认真翻看居民诉求台账,见记录密密麻麻,她不住点头:“社区服务做得细致,调解矛盾、帮助老人都很及时。大家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安心生活、工作,这样的和谐环境,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研讨班成员们还参观了“新疆的反恐和去极端化斗争主题展”,通过实物、图片、视频了解新疆反恐历程与成效。俄罗斯塔斯社高级编审叶卡捷琳娜·谢尔盖耶夫娜·伊尼亚金娜说:“任何国家都需要稳定环境保障民生发展,如今这里的人民脸上有笑容、市场有活力,就是稳定带来的最好成果。”
7天行程转瞬即逝。返程时,不少媒体负责人仍在翻看照片、笔记。大家表示,此次新疆之行看到了经济发展活力满满、各族人民生活热气腾腾的真实新疆。未来,他们会把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人,让世界更真切地了解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