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一座现代化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改善着边疆职工群众的就医体验。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新疆兵团阿拉尔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阿拉尔医院”)借助对口援疆,通过实施“输血”“造血”双管齐下、推动技术平移等措施,着力为当地培育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让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如今,该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和应急为一体,各项医疗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25年6月,微创手术同比增长40.62%,日间手术同比增长180.82%,转外就医患者同比下降54.46%。

阿拉尔市民周银说:“在阿拉尔本地,能有这样一所全方位的医院,真的非常方便。医院里现代化、科技感的元素也很多,确实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好处。”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当地缺少有经验的神经介入专家的现状,依托浙江援疆力量充实医院的神经内科力量,援疆医生王文敏领命而来。
王文敏说:“刚来那会儿,只有一个放射介入科,仅一位本院医生和我一起做手术。现在软硬件都好了,越来越多的本地医生可以独立开展手术,这对患者来说帮助很大。”
除日常诊疗外,王文敏还积极参与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并将“援疆”转为“常驻”。“我的愿望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整合浙江的优质资源和先进经验,提升团队整体实力,扩大人才队伍规模。”王文敏说。
多年来,先后有援疆专家153人次,通过托管帮扶,引进医疗新技术181项,其中59项填补南疆技术空白,有效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医院构建起“1+5+N”医疗服务新体系,打造“邵医模式”兵团实践新样板。
“随着浙大邵逸夫医院及浙江的一些中医院的加入,中医领域从最初的一人一诊室,发展到现在中医医生和医护人员有四五十人,整个团队服务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也赢得患者的认可。”新疆兵团第一师中医院针灸推拿科执行副主任章金宝说。
浙江省台州市援疆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指挥长杨虎说:“通过搭建平台、培养人才、服务下沉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多维度助力第一师阿拉尔市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如今,从“组团式”医疗援疆到建立5G机器人手术中心,浙江援疆正构建覆盖南疆的“3小时急救圈”。
此外,由浙江援疆资金建设的总面积4700平方米的浙大邵逸夫医院阿拉尔医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预计今年9月正式投用。
“项目投入使用后,在医疗学术交流、培训研讨、高层次医疗人才集聚、跨地区优质医疗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这也是我们援疆的一个重要目的。”杨虎说。
.png)
“我们现在还有直升机,免费运送周边病人,还能开展远程机器人手术。”浙大邵逸夫医院阿拉尔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雷说:“我们正与周边一些国家开展交流,越来越多的学术专家也愿意到我们这边来。”(林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