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第七场)

2025-09-02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原标题:新疆举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围绕“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作介绍

9月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围绕“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作介绍。自治区工信厅党组书记、副厅长赵曦峰;自治区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多福;自治区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华斌;自治区工信厅一级巡视员柳奇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雪亮主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雪亮: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出席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是该系列的第七场,主题是: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自治区工信厅党组书记、副厅长赵曦峰先生;自治区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多福先生;自治区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华斌先生;自治区工信厅一级巡视员柳奇先生。

首先,有请赵曦峰先生介绍情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信厅党组书记、副厅长赵曦峰: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自治区工信厅,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全区工信系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工作部署,坚决扛起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全区工业经济增长稳中有进,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初步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成果显现,“智改数转网联”步伐加快,工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今年1-7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高于全国(6.3%)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

一是产业韧性持续提升。持续优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优势资源转化,特色优势产业强基增效。积极推动油气增储上产与就地转化,大力延伸石化产业链,油气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建设。2024年油气当量6664万吨、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充分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持续提升清洁利用水平,一批煤制油气、煤质烯烃、煤炭分级分质利用项目加快建设,2024年煤炭产量居全国第四位,较2020年翻一番。大力实施找矿突破行动,加快开发战略性矿产资源,和田大红柳滩锂铍矿等采选冶一体化基地加快建设,2024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居全国第一。制定出台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新九条”,全力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下游延伸,建立全产业链体系,2024年棉纱等产量居全国前列,带动就业效果明显。先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风电机组产量居全国第一,特高压输电技术全球领先,农机装备制造聚力突破,乌昌石光伏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是企业培育量质齐升。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聚焦管理和服务并重、帮扶和发展并举,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培育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积极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着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倍增培育行动成效显著,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5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99家,分别是2020年的3.9倍、2.4倍。“十行百亿千企”专项行动成果显著,与17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5万余家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贷款余额超7300亿元。“专精特新”专板建设初见成效,累计推荐入板企业253家(含兵团),科力股份在北交所成功上市、实现零的突破。

三是创新活力加快释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整合创新要素资源,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十四五”以来,指导企业实施研发及成果产业化项目1564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113项,认定自治区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94个,发布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揭榜挂帅”项目19项,攻克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核心技术难题。截至2024年底,累计认定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530家、产业创新研究院22家,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19家,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坚实基础。

四是数智赋能不断深化。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动数字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区累计建成5G基站8.5万个,覆盖全区所有乡镇以上区域;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个,标识解析服务在多个重点行业实现应用。转型步伐稳健有力,累计培育国家级智能工厂4个、5G工厂3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10个,昌吉州、克拉玛依市分别入选国家第二、三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算力规模实现跃升,建成数据中心63个、总算力规模达2.77万PFlops,新疆智算实现“从无到有”历史性突破。

五是绿色转型稳步推进。深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加快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新型工业化的含绿量持续提升。截至目前,累计培育绿色工厂194家、较2020年增加79家,培育绿色供应链企业10家,绿色工业园区15家,开发绿色设计产品53种、较2020年翻一番,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入选全国“无废园区”典型案例。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2.6%,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末下降25.8%,绿色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按照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工作部署,锚定党中央赋予新疆的“五大战略定位”,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抓手,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构建具有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新贡献。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接下来,我和我的同事很高兴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谢谢大家。

经济日报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经济日报记者。数据显示,1-7月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请问如何看待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

赵曦峰: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柳奇同志回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信厅一级巡视员柳奇:

1-7月,全国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企业创新活力不断释放,一些先行指标和积极因素都在改善,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呈现出“向稳、向新、向优”的特点。我区工业经济克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工业产品价格低位运行等不利因素影响,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区工业总量持续扩增、结构稳步向优、质量总体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做好要素协调保障工作,全力稳住工业基本盘,努力实现全年工业增长目标任务。一是聚焦监测协调稳运行。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州监测,加大重点工业企业用电量、产品价格、产能利用率等指标分析力度,多维度研判工业走势,提升对经济运行形势分析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及时提出管用有效的应对举措。二是聚焦包联帮扶解难题。围绕增量投产达效、减量帮促止损,对包联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行清单化管理,建立问题收集、协调办理、跟踪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做实做细助企服务,精准打通影响产业健康发展、企业良性生产经营的难点堵点,持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三是聚焦政策落地提信心。落实落细国家“四稳”“两新”政策,结合我区发展产业需求,适时研究出台支持行业发展的针对性措施;积极对接工信部,抓好即将实施的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的落实;跟踪落实好自治区支持煤炭、铝基、1,4-丁二醇、纺织服装等行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四是聚焦生产要素强保障。加强与自治区发改、驻疆央企等部门单位沟通对接,切实解决好天然气保供难题、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用气需求,持续推进本地重点产品铁路运费下浮及运输保障工作,扩大绿电直供试点范围、统筹推动电力市场化交易水平提升,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中国日报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中国日报记者。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备受社会关注。请问自治区在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方面有何考虑和具体举措?

赵曦峰: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高华斌同志回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华斌: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要求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自治区工信厅坚决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安排部署,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帮扶和发展并举,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政策体系。2020年以来,我们推动出台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自治区贯彻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工作措施、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培育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精准化政策供给持续优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加大优质企业培育。深入落实自治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实施细则,在各领域深入精准挖掘、系统培育一批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及创新能力突出的优质中小企业,筑牢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根基。截至目前,累计评价创新型中小企业2365家,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9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5家。

三是持续拓宽融资渠道。深入开展“十行百亿千企”“一月一链”等融资促进活动,与17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搭建融资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金融产品,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同时,支持新疆股权交易中心建设“专精特新”专板,推荐253家企业(含兵团)入板培育,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具备潜力的“专精特新”企业申报新三板挂牌、北交所上市,助力企业直接融资。截至目前,我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有2家在新三板挂牌,1家在北交所上市。

四是强化助企服务质效。深入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月”和“助企纾困地州行”等系列活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集中力量解决企业“不知道、看不懂、不会用”的难题,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累计发布政策信息17.3万条,开展政策宣贯、融资促进、法律咨询、引才育才等活动1.2万场次,服务超过30万家中小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更优发展环境。同时,不断细化完善培育服务举措,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坚持走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之路。

工人日报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工人日报记者。工业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是扩投资、稳增长、促转型的关键,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当前自治区工业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情况?谢谢。

赵曦峰: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今年以来,自治区工信厅紧盯工业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开工项目加快建设、在建项目竣工投产、技改项目落地见效,为工业经济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一是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加强项目谋划储备,滚动建立2025年工业投资项目库,实施清单管理,精准掌握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同时,加强重点项目调度,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规划、用地、用电、产业配套等方面问题,优化要素配置,着力打通重点项目建设难点堵点。上半年,库尔勒120万吨乙烯、哈密400万吨煤制油工程、准东2个20亿方煤制天然气、哈密伊吾1500万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火烧云铅锌矿采矿及冶炼工程等855个续建、新建项目加快建设,1-7月,带动全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6%,增速高于全国(9%)6.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二是着力推进竣工项目投产见效。建立拟投产项目清单,全力做好项目投产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形成新的增长点。上半年,吐鲁番100万吨煤制甲醇、库尔勒10万吨1,4-丁二醇、和田洛浦60万吨铅锌冶炼工程、哈密100万吨羧酸及下游产品一体化等143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三是着力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深入贯彻落实“两新”政策,强化政策宣传解读,围绕工业领域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等重点方向,积极开展项目储备和申报,62个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获得8.56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涉及化工、纺织、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步伐。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好工业领域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加强政策争取,强化跟踪服务,推动现代煤化工、绿色矿业、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行业项目抢抓黄金期、干出加速度,为全区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新动力。

中国新闻社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中国新闻社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请问,自治区在推动产业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怎样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谢谢。

赵曦峰: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程多福同志回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多福:

近年来,自治区工信厅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一是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制度体系,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会同自治区科技厅等相关部门,印发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工作方案,修订了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支持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奖励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组织开展了工业企业研发投入50强评选活动,为推动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成果产出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二是持续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推动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累计认定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530家、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19家,较2020年分别增加了230家、17家,累计认定产业创新研究院22家,涌现了一批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为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筑牢根基。

三是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通创新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十四五”以来,支持研发及成果产业化项目113项,发布实施工信领域“揭榜挂帅”项目19项,认定自治区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94项,认定新产品新技术171项,其中风电机组偏航集电环等87项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攻克了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核心技术。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高质量科技供给,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建设新疆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新疆日报社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新疆日报社记者。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新疆特色优势产业,不仅关系着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关系着就业和民生,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当前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发展方向?

赵曦峰: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高华斌同志回答。

高华斌: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系统谋划、周密部署,指导编制专项规划、出台精准支持政策、加强重点项目招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发挥了产业带动就业作用。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我们始终坚持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做强做大。目前,新疆已经形成棉花、化纤、纺纱、织造、印染、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棉花产量全国第一,棉纱、粘胶纤维、棉布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四、第五位,中国棉花棉纱交易中心正式挂牌运营。2024年,全疆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工业增加值是2020年的1.67倍,棉花疆内转化率较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42%,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促进各族群众高质量就业、增收致富的重要民生产业。

二是带动就业成效显著。我们积极创造就业岗位,为全疆各族人民、特别是南疆地区各族群众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了有力支撑,初步实现了棉花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带动约百万人就业目标,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三是向南发展势头强劲。我们坚持就业第一、南疆优先导向,推动出台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新九条”,在政策指导、产业集聚、重大项目等方面持续向南疆倾斜,已形成以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综合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为主导,巴楚、沙雅、库车、于田、草湖、图木舒克等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区。截至2024年底,南疆纺纱产能占全疆的75%,各类织机占64%以上,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就业人数、重点项目投资等指标,南疆占比均超70%以上。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阿克苏纺织工业城产值均突破百亿大关,为做活南疆“棋眼”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抢抓战略发展机遇,立足棉花资源禀赋,加快延链补链强链,编制出台纺织服装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带动更多新疆各族群众稳定就业,为推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更大贡献。

央广网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央广网记者。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是全球性的议题,自治区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目前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进展情况?未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赵曦峰: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自治区始终把绿色转型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严格对标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能源结构绿色调整为发力点,全面实施节能降碳行动,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一是突出政策引领导向。按照《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编制方案》工作要求,聚焦钢铁、有色、建材、石化、5G和数据中心等节能降碳重点行业,制定“1+5”碳达峰实施方案,着力推动重点领域低碳发展。二是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充分发挥自治区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大力支持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十四五”以来,支持改造项目66个、资金9027万元,有效推动了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三是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坚持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以绿色示范引领为先导,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十四五”以来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11家,比“十三五”末增加51家;培育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9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7家、开发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52种,分别比“十三五”末增加2家、2家、25种。四是严格实施节能监察。“十四五”以来,聚焦重点企业、重点用能设备,共完成983家重点企业节能监察,指导企业不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2.6%。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抓“存量改造”,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加强先进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探索培育零碳工厂和零碳工业园区,再培育一批绿色制造标杆。抓“增量做强”,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充分发挥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推动制造业全方位绿色化转型。抓“回收增益”,开展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材料回收及高值化利用,推广动力电池智能化精细化拆解、湿法全组分资源化回收等共性技术,不断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产业园区是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自治区产业园区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下一步又将如何加力支持?谢谢。

赵曦峰: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柳奇同志回答。

柳奇: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园区发展,全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和引领区。截至目前,经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园区95家(不含兵团,下同),其中国家级21家,自治区级74家。2024年,全区自治区级及以上园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12家,占全疆规上工业企业的48.8%。

我们坚持改革突破,持续深化自治区园区管理制度改革,先后出台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推动园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园区(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发展目标,推动部分有条件的园区率先开展聘用制、绩效薪酬制改革,园区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我们坚持优化布局,按照“一县一园区”原则,推动园区优化整合、提质增效。鄯善县、若羌县完成县域内两家自治区级园区优化整合,阿瓦提县、独山子区13个县(区)完成自治区级园区设立。克拉玛依、阿克苏阿拉尔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其中阿克苏阿拉尔高新区填补南疆无国家级高新区的空白,全区园区布局不断优化。

我们坚持集聚发展,推动建成乌鲁木齐高新区、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等14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国家级3家。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向准东经开区、伊吾工业园区、托克逊工业园区等园区聚集,纺织服装产业向库尔勒经开区、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巴楚工业园、伊东工业园区等园区集聚,风电装备产业向乌鲁木齐经开区、哈密市高新区、昌吉木垒工业园等园区聚集,园区产业配套能力迅速提升、产业生态快速建立。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规划引领,深挖园区发展潜力,系统谋划自治区园区“十五五”发展规划,推动形成功能梯度布局、产业各具特色、区域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园区经济服务职能,深化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实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运营模式,提升园区管理效能,增强园区内生动力。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度,系统梳理园区产业链上下游链条,锚定园区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定向招商、精心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持续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陈雪亮: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请大家继续关注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