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琳
8月27日,伊宁市六星街亚历山大手风琴珍藏馆内,一曲终了,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卡米拉情不自禁起身鼓掌。“中国新疆的音乐、舞蹈,还有人们的笑容,都让我觉得特别亲切。”她动情地说,此次研学将成为她珍贵的回忆。这句话,道出了整个研学团成员共同的心声。
8月22日至2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留学生研学团一行20余人,赴新疆开展为期7天的“理解当代中国 感知开放新疆”主题研学活动。他们先后走进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温泉县,以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伊宁市,从生产一线到自然景观,从民俗街区到文博场馆,以脚步丈量新疆发展轨迹,亲眼见证真实立体的新疆新貌。
在博乐市青得里镇夏布尔塔村特润文化产业园,留学生们详细了解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创新。走进青得里镇昂崩那巴格村的博乐市湖玛食品加工厂,听工作人员讲解从牧场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品尝醇厚香甜的奶制品。
在温泉县,留学生们先后探访新疆北鲵馆、冷水鱼基地和湿地水上温泉公园。在高白鲑、虹鳟游弋的冷水鱼基地,他们频频提问,了解生态养殖与产业发展的路径。清风拂过湿地湖面,远处天山轮廓隐约可见,留学生们不禁赞叹:“这里的生态保护做得真好。”
在有着“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之称的赛里木湖,湛蓝的湖水与远山白云相接,微风拂过,湖面泛起粼粼波光。来自贝宁的留学生郝强不断按下相机快门,“这是我见过最纯净的湖,像一块镶嵌在草原上的宝石!”还有留学生俯身捡起湖边的石子,说要把它带回国。
8月26日,研学团一行走进特克斯县。以《易经》文化布局的八卦城让留学生们眼前一亮。他们登顶太极坛俯瞰全城,八条主街对应八卦方位,科学合理的设计使这里即便没有红绿灯也能畅通有序。非洲学院外籍教师伊斯曼感叹:“这座城市不仅美丽,而且充满智慧。”
当天下午,喀拉峻草原迎来这批特殊的客人。八月的草原绿意未褪、微黄初染,牛羊如珍珠般散落草场。来自刚果(布)的张小龙即兴吟诵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赢得一片掌声;来自苏丹的艾沙静坐草原,良久才说:“站在这里,感觉心胸都变开阔了,特别自由。”在景区,亚洲学院外籍教师汉迪偶遇本国游客,两人交谈起来。“现在来中国越来越方便,我一定要向更多朋友推荐新疆。”汉迪说。
在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蓝色大门、墙壁与彩色马车构成独特风景。“这种蓝色让人心动了。”郝强赞叹。马来西亚留学生魏靖轩则一路拍照,“每一栋房子都像艺术品,走在这里就像逛民居博物馆。”
在居民庭院葡萄架下,留学生们体验制作维吾尔族花帽,串珠子、缀铃铛,欢笑声不绝于耳。据介绍,目前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已打造88处民俗家访点,带动3000多人就业,实现文化保护与群众增收双赢。
在六星街景区,留学生们或倾听手风琴演奏,或体验民族风旅拍,或品尝地道美食。刚果(布)留学生董婷说:“这里的氛围太欢乐了,人们都特别友好,我肯定还会来!”
研学团还走访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伊宁市多民族文化展示馆,系统了解当地多民族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现实成就。
8月28日,研学团返京。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留学生邱婧妍表示:“一周的时间很短,但看到的、感受到的太多了。”来自刚果(布)的留学生马夏渔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见闻:“开放的中国新疆值得被更多人看见!”留学生们纷纷表示,愿成为中国新疆故事的传播者,让世界看见一个真实、立体、开放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