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婷 通讯员 胡俊秀
八月的阿勒泰,蓝天白云下草木葱郁,万物并秀。在大山深处,70多岁的老中医王仁穿梭在花丛草甸间采集标本——这是他从事中医工作几十年来坚持的习惯。作为阿尔泰山中草药博物馆名誉馆长,王仁不仅亲手制作了千余种中草药标本,更编著完成《新疆阿尔泰山脉野生植物图谱》《哈萨克药志》等11部著作,用毕生心血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草木传奇”。
“阿勒泰地区就是一座天然‘百草堂’,这里的中草药资源很丰富。”王仁的话语中满是自豪,“当地2300多种植物中,700多种有药用价值,天生百草医养人。”
地处阿尔泰山南麓的阿勒泰地区,凭借冷凉气候和充足光照,孕育了甘草、赤芍、柴胡、贝母等200余种药用植物。近年来,当地立足这个“草木宝藏”,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让山野间的“草”蜕变为富民的“宝”,蹚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致富路。
8月6日,在位于哈巴河县的新疆惠诚中草药种植科技有限公司中草药种植基地,一条条滴灌带贯穿田间,技术人员正在查看甘草长势,并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我们主要以甘草制种、育苗为核心,公司今年种植了2000亩中草药。”该公司总经理王文新介绍。
哈巴河县2019年引入新疆惠诚中草药种植科技有限公司后,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种植黄芪、甘草、板蓝根,让中草药成为群众增收的新渠道。如今在阿勒泰地区,这样的场景已不鲜见。
阿尔泰山的巍峨、准噶尔盆地的广袤,加之额尔齐斯河等水系的滋养,阿勒泰地区成为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也为发展中草药产业提供了沃土。
为提高中草药产量,阿勒泰地区推广“林药”“粮药”套种、板蓝根垄作栽培、甘草覆膜滴灌等技术。2024年,在青河蓝斯利药业有限公司3000亩板蓝根示范田,经专家测产亩产达313.72公斤,刷新了新疆板蓝根单产纪录,为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技术范本。
在青河蓝斯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清洗干净的板蓝根等中草药被加工成饮片和提取物。“今年,公司预计加工干湿药材1.6万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该公司董事长周江超说。
青河蓝斯利药业有限公司是阿勒泰地区通过招商引进的集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中草药产业链企业,年产值近1亿元。“公司下设种植基地、市场销售、药材加工和科技研发等多个部门,每年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农牧民就业近300人,去年仅支付季节性用工工资就达500万元。”周江超说。
2020年以来,阿勒泰地区陆续引进14家从事中草药种植、加工及制药的企业,不断完善中草药产业链。“通过政企合作,推动制定了阿勒泰地区中草药地方标准8项,涵盖板蓝根、小茴香等品种,通过生产示范带动,不断提升本地区中草药质量。”阿勒泰地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进安说。
8月5日,在阿尔泰山中草药博物馆室外中草药种植基地,浓郁的草药花香沁人肺腑。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引下,认真观察每一株中草药的长势,他们还亲手挑选艾叶、薄荷等自己喜欢的中草药制作成香囊。
“阿尔泰山中草药博物馆就是一个大学堂,我不仅认识了很多中草药,还感受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还学着制作了中药香囊。”学生王启告诉记者,这样的研学游活动特别有意义。
阿尔泰山中草药博物馆成立于2019年,展馆分上下两层,设有主展厅、野生展厅、种植展厅3座室内展厅和1处室外实景展区。博物馆展示了600多张中草药图片、300多件实物和100多件标本,种植了50多种观赏性中草药以及稀有花卉,成为新疆研学和观摩中草药种植的实践基地。
“从规模种植到加工销售再到研学实践,我们正努力将阿勒泰地区的中草药发扬光大,形成完整的中草药全产业链。”王进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