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张莉
新疆深入挖掘全民阅读在文化润疆中的重要作用,以全民阅读凝聚团结奋进之力、形成现代文明风尚、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筑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根基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并将其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全民阅读是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新疆深入挖掘全民阅读在文化润疆中的重要作用,以全民阅读凝聚团结奋进之力、形成现代文明风尚、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筑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根基。
2024年,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播出后,作家李娟的作品图书受到广泛关注。《我的阿勒泰》登上微信读书热搜榜,《遥远的向日葵地》《羊道》《冬牧场》等书写阿勒泰生活的作品也热度飙升。同年,作家刘亮程的长篇小说《本巴》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这是新疆作家首次获得这一奖项。与《我的阿勒泰》相似,《本巴》在自由而热烈的精神家园中让人们爱上阅读、爱上文学。
开拓阅读空间,营造阅读氛围,让书香弥漫天山南北。截至目前,全疆共有各级公共图书馆111个,其中96个公共图书馆获评全国上等级馆,包括24个一级图书馆、20个二级图书馆、52个三级图书馆。此外,还有各级公共图书馆分馆1018个,文化大院示范点598个。新疆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52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024年,全疆各级公共图书馆总流通量达612.9万人次,数字阅读资源平台点击量达1958.5万人次,全疆各级公共图书馆共举办全民阅读系列推广活动超1.3万场,参与人数超493万人次。多样化的阅读系列活动,营造了更为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
顺应现代化生活,数字化阅读蓬勃发展,让书香遍布“云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达80.6%,其中手机阅读占比高达78.7%,选择听书的读者占38.5%,选择看视频讲书的占5.7%。手机阅读、听书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打破了传统阅读方式对环境、时间的限制,满足了人们碎片化阅读需求。以新疆文化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的“书香新疆”数字化阅读平台为例,截至2024年,阅读量突破1100万次,用户人数超20万人次。2024年,通过新疆图书馆网站和“文旅游阅共体”小程序看电子书的阅读量较2023年分别增长了1.7%和8.25%。在乌鲁木齐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阅读电子书、听书的数量约35.3万人次,比上一年度增加了约17.6万人次。
成绩背后,阅读基础设施覆盖不均衡,阅读内容供给结构性矛盾,优质内容下沉困难等问题依旧显著,亟须有效解决。新疆地域辽阔,导致文化服务成本高。加之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出版物或上线电子书籍要满足多民族阅读需求,导致内容生产和分发成本倍增。
解决现实问题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全民阅读的重大意义、深远影响,凸显书香新疆建设的战略性地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纵深推进。
开展全民阅读是落实文化润疆的重要举措。在新疆这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地区,全民阅读不仅承载着知识传播的基本功能,更肩负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的时代使命。要以全民阅读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层的文化支撑和柔性而持久的文化动能。
开展全民阅读是实现富民兴疆的重要环节。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新疆人民真正享受到了时代红利,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但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手头富,更要思想富,思想富才能久富,久富才能兴疆。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开展全民阅读,就要通过阅读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文化自信,让文明素质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从而展现新疆开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气象。
开展全民阅读,助力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阅读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让书香成为连接各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效举措。阅读作为共通的精神活动,能够消弭文化差异,使多元文化在深度阅读中实现交融共生。开展全民阅读的深意在于以文化认同促进民族交融、以知识共享消弭认知鸿沟。例如,在阿瓦提县开展的“同读一本书”活动中,阿瓦提县、绍兴市的小学生,以文字为舟,共读经典,借助“云端”开启了一场文化对话与心灵共鸣,在共读中增进了文化认同。
围绕书香新疆建设,开展全民阅读,重在行动,重在落实,要找准痛点,对症下药,解决好“怎么做”的问题。
用科技赋能全民阅读。建设多样化阅读平台,打造完备阅读生态系统。开发多语种阅读APP,丰富阅读体验。建立“天山云书库”共享平台,建设电子书库,实现纸质书与有声书的无缝衔接,让更多好书共享在基层,流传于民间。
建立特色阅读空间。学习外省先进经验,例如,内蒙古的“草原书屋”将阅读空间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结合,打造丰富多样的文化空间。结合新疆特色,打造独特文化标识。例如,依托“北庭故城”遗址,在昌吉建设特色阅读空间,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阅读教育资源。
打破壁垒、深度思考,让读书入脑入心。推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总馆主导协调多个分馆共建共享,打破借阅壁垒。打破时空壁垒,与援疆省市共建特色阅读空间,交流共享阅读心得。举办多样化阅读分享活动,培养社区阅读推广人,鼓励全民参与、全民思考、全民交流。让网红书店、网红书屋发挥阅读的本质作用,引导青年群体摒弃浮躁的打卡拍照,静下心来阅读、思考。
瀚海天山书香漫卷,全民阅读浸润心田。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唯有构建全民阅读长效机制,持续注入优质文化资源,激发社会参与的创新活力,方能让书香永驻天山,让文化自信在新疆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