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司路路
8月1日至7日,乌兹别克斯坦友好人士代表团一行走进新疆,先后在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地参访。从现代化产业园区到传统村落,从文化地标到口岸枢纽,代表团用7天时间沉浸式感受新疆的经济活力、社会和谐与民生温度,在亲眼所见中读懂真实的新疆。
8月1日,代表团首站探访乌鲁木齐国际纺服中心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实地了解新疆棉纺织产业的发展成果与独特区位优势。“从原料到成品,产业链的完整度超出预期。”乌兹别克斯坦世界经济与外交大学前沿国际研究所亚太中心主任博博洪诺夫·阿布博斯仔细查看面料样品,“我们期待更多合作,把中国新疆的优质产品带回家乡。”
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黑甲山街道跃进街南社区,看着各族群众在文化活动室载歌载舞的场景,代表团成员纷纷赞叹。社区负责人介绍,这里居住着多个民族,大家互帮互助、亲如手足,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社区还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在“新疆的反恐和去极端化斗争主题展”展厅,代表团一行通过翔实的图文资料、实物展品和影像记录,深入了解新疆依法打击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历程与成效。“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和幸福生活。”乌兹别克斯坦维吾尔文化中心主席伊斯肯杰列夫·乌森·穆塔利波维奇说,“新疆通过一系列措施保障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创造了良好环境。”
在新疆国际大巴扎,维吾尔族刺绣、哈萨克族毡房模型、回族小吃琳琅满目。“从手工艺品到美食,每个细节都透着文化自信。”乌兹别克斯坦国家人权中心分析处处长乌特克尔别克·奥奇洛夫说,“这里不仅是市场,更是中国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舞台。”
坎儿井的汩汩清泉、交河故城的历史遗迹……8月3日至4日,代表团在吐鲁番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坎儿井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现在仍在滋养农田,这是对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乌兹别克斯坦世界经济与外交大学前沿国际研究所副所长加法罗夫·奥迪尔在坎儿井暗渠旁驻足良久。
8月5日至6日,代表团走进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在温泉县扎勒木特乡博格达尔村,“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展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团结一心、互助帮扶,这种做法让各民族的心贴得更近。”加法罗夫·奥迪尔在本子上写下:新疆人民团结奋进、和谐共处的氛围令人印象深刻。
阿拉山口口岸的繁忙景象让代表团成员看到新疆对外开放的活力。在阿拉山口公路口岸多式联运中心,集装箱卡车正有序通过智能验关通道,吊装设备将中欧班列上的货物快速转运至跨境货车。阿拉山口跨境电商产业园里,智能分拣设备将一件件包裹精准分流,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发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物流信息。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国家和法律研究所所长图尔古诺夫·穆罗琼·图尔孙巴耶维奇俯身查看一箱即将发运的电暖器,外包装上的乌兹别克语标识格外醒目。“这些商品在我们国家很受欢迎,以前要经过多个环节,现在从新疆直接发货,成本降低了不少。”他拿出手机拍摄分拣流程,“这种高效的物流体系,正是我们两国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基础。”
8月7日,代表团成员参访结束。“7天的行程太短,但看到的一切足够真实:中国新疆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生活幸福。”乌兹别克斯坦民族关系和侨胞委员会副主席舒库罗夫·贝克佐德·阿卜杜卡尤莫维奇说,“我们会把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告诉更多乌兹别克斯坦民众,让两国人民的友谊像天山雪松一样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