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一颗核桃串起72亿元产业链

2025-08-01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昆仑山雪水的千年滋养,年均日照2800小时的淬炼,北纬37°黄金纬度带的恩赐,孕育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核桃的独特品质,更让这片绿洲沃土上的核桃凝萃成一颗颗“绿洲黄金”。

喀什地区拥有全疆最大的核桃种植规模,总面积达200万亩,年产量超过43万吨,全产业链产值高达72亿元。如今的喀什,已形成一条从种植到加工、从销售到品牌、从文化到旅游的完整产业链,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带来无限机遇。

丰硕成果源于种植业的精细化管理。

近日,在泽普县波斯喀木乡玉吉买艾日克村的核桃地里,技术人员正仔细检测饱满的青果,园内核桃挂满枝头,果实颗颗饱满,圆润诱人。“今年核桃的产量和质量均优于往年。”技术人员说。

今年以来,波斯喀木乡以核桃产业提质增效为核心,全域推进综合管护行动。通过网格化责任机制,该乡派遣林果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抢抓林果管理的有利时机,确保3万亩核桃“村不漏户、户不漏树”的精细化管理。组织农户参与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科学修枝等全流程管护。依托喀什地区联动山东、新疆等科研院所开展林果技术实训,村民从凭经验摸索转向按标准操作。如今,一批掌握绿色防控、水肥调控等核心技术的“土专家”活跃在田间,推动管护水平跨越式提升,亩产显著提高,较传统种植增效超30%。

波斯喀木乡是喀什地区林果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多年来,喀什地区多措并举促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通过构建“专家团队+技术员+农户”三级培训网络,推广标准化生产体系。同时,借力区域性综合交易市场、跨境电商销售平台,加速将喀什核桃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经济优势。

喀什地区叶城县是“中国核桃之乡”,农民家家种有核桃树。全县有超过35万农牧民依托核桃产业链实现增收致富,覆盖种植、加工、销售、物流、包装、电商等全产业链环节。人均种植核桃1.5亩,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核桃产业的收入占30%。

目前,叶城县已培育扶持核桃生产加工企业14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2家,核桃农民合作社415家,核桃种植大户1670余户,构建起县有龙头、乡有基地、村有合作社、户有收益的生产经营格局,形成了“一产接二连三”的融合发展模式,带动全县人均核桃产业收入4000元。同时,在加工能力建设方面,持续推动企业核桃机械加工一体化建设,现已配备各类核桃加工设备1045台、加工生产线33条,实现脱青皮、水洗、烘干、分选、剥壳脱衣等初加工环节标准化生产。

从荣获“中国核桃之乡”、“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到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再到2023年入围“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叶城核桃”的金字招牌正焕发出夺目光彩。

与此同时,喀什地区以科技推动核桃产业提档升级。

注入强劲科技动能。喀什地区深度强化科技协作,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动,创新设立喀什地区昆仑鲜果产业研究院、营养健康食品创新产业研究院及叶城核桃产业研究院。聚焦品种优选、栽培技术、产品研发与健康营养等关键环节,持续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

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喀什地区通过63家龙头企业构建起核桃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将核桃精深加工为乳饮、精油、蛋白粉等数十种高附加值产品,年加工核桃18万吨,创造产值超25亿元,带动1.8万余人实现稳定就业。依托5家林副产物加工企业,创新实现核桃全资源化利用:从青皮中提取单宁酸,果壳制成机制炭,枝条压制成优质板材,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净,仅此一项年创产值1.9亿元。

如今,“绿洲黄金”香飘万里,走进千家万户。

喀什地区建成1座年交易量逾10万吨的区域性核桃综合交易市场,成为新疆核桃产业的重要枢纽。在对外贸易方面,依托中国(新疆)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和政策优势,核桃产品远销海外,年出口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地超1.6万吨。在国内市场开拓上,搭建“大仓东移”“疆品南下粤品北上”“沪喀优品”“一盒子喀什”等多元化销售平台,年销售核桃4万吨。此外,已有30余户商家携120余款商品入驻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推动喀什核桃加速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陈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