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超百万吨级油田为何如此安静

2025-07-14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一阵风,吹过一人高的玉米田,秸秆“沙沙”响;走近油井,地面上几只蚂蚱振翅而飞……站在两排总计16口油井的一座采油平台前,除了这些声音,再无其他声响,非常安静。

极目四望,这样的采油平台星星点点分布在戈壁上,离它们不远处,是大片的麦田和玉米地。天空中白云悠悠,地面上微风吹拂,田野和戈壁浑然一体,安详静谧。

7月3日,“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成员来到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在采油平台、联合站生产区,一片静谧的生产场面,让记者惊讶。

“我们采用先进的压裂技术和电潜泵采油工艺开采页岩油,关键设备全在地下,地面上看不出多少痕迹。”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吉庆油田作业区页岩油运行维护中心主任李建财说。

页岩油是附着在页岩层系缝隙中的石油,属于最难开采的石油之一。吉木萨尔页岩油的埋深超3500米,渗透率是常规油藏的万分之一,要把油开采出来,相当于从“磨刀石里榨油”。

“压裂技术是开采页岩油的一项有效手段。”李建财介绍,页岩是一种特别致密的岩石,就像被压实的泥板,里面藏着很多石油,但这些石油被锁在岩石的微小缝隙里,靠自己根本流不动。要让油流出来,需要先打一口深井,一直钻到页岩层(可能深达几千米),往井里泵入一种“高压混合液”——主要是水,再加点沙子和少量化学添加剂,用超高压力把这种液体往页岩层里挤,“撑裂”致密的页岩。页岩出现裂缝后,混在液体里的沙子就像“小支架”一样留在裂缝里,不让裂缝闭合,藏在页岩里的石油就顺着这些被沙子撑住的裂缝,慢慢流到井口,被收集起来。

“压裂技术的核心就是用高压挤出裂缝,用沙子‘撑住’裂缝,让锁在缝隙中的原油有了通道,慢慢流出来。没有这个技术,页岩里的石油就只能永远埋在地下。”李建财说,因为这些操作都是在地下几千米进行,人在地面上很难感觉到震动,因此采油区才会这么安静。

地底下的油流到井口后,会被收集出来输送到联合站生产区。在这里,分离装置会实现油、气、水及杂质的分离,之后,低含水、低杂质的原油沿管道被送往炼厂,进行炼化生产。联合站的分离装置技术先进,噪声也很小。

吉木萨尔页岩油是新疆油田近年来发现的10亿吨级大油田之一,自2011年起进入开发阶段。10多年间,随着一大批地质研究、钻井、压裂、采油等关键技术的创新攻关取得成果,其开发进入上产“快车道”。2024年页岩油年产量实现100万吨的跨越,今年上半年累计生产原油88万吨,同比增长82.2%。压裂技术只是作业区众多创新技术中的一个,2020年1月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成立以来,已研发出黄金靶体跟踪、优快钻井等多项打破国内纪录的技术。

目前,我国已成立3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分别是新疆吉木萨尔、大庆古龙、胜利济阳。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规划,今年,吉木萨尔页岩油年产量将达到170万吨,将全面完成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建设任务目标,形成的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及管理经验将为国内页岩油开发提供“吉木萨尔方案”,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新的力量。

“这个油田啥时候都安安静静的,对我们没有啥影响,我们该种地种地、该收麦收麦。”采油区旁一处麦田,村民麦麦提·艾山正在查看麦子成熟情况,准备收割,“有时候在地头休息,会看一看油田,心里很纳闷,咋啥声音都没有,就把地下的石油采出来了,这个油田厉害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