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林草局统一部署,为全面掌握自治区小蠹虫、树蜂等松科植物蛀干类害虫种类和发生现状,进一步提升精准防控能力,构建科学防控体系,新疆林检中心于2025年5月全面启动全区松树钻蛀类害虫系统调查工作。
精心组织部署,压实各方责任。新疆林检中心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林草专项重点任务资金900余万元,委托新疆农业大学和新疆林业科学院实施调查,结合新疆松林分布及历史虫情监测数据,科学制定新疆松树钻蛀类害虫系统调查技术方案,多次与新疆农业大学和新疆林业科学院召开工作部署座谈会,优化监测调查技术,明确调查重点、划分调查区域、确定踏查路线,规范取样、标本制作及信息采集报送流程,确保调查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开展专题培训,强化技术支撑。5月9日,新疆林检中心牵头举办技术培训班,邀请国家林草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和新疆农业大学专家教授,聚焦新疆主要松树钻蛀害虫的精准识别、危害诊断、标准地设置、野外数据采集、APP使用及安全作业规程等核心内容,对参与本次调查的各级林检技术骨干和调查人员进行了室内培训与野外实操训练,并于5月19日至21日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国家林草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组织的松树钻蛀类害虫系统调查技术线上培训班,确保本次调查标准统一、方法科学、数据可靠。
深入实地踏查,科学取样监测。调查组严格按照预定方案,深入天山东部、天山西部、阿尔泰山等重点生态区域的松林分布区,采用线路踏查与定点详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林分进行地毯式巡查。在踏查发现疑似危害点或高风险区域,按照技术规范设立标准样地进行详查,详细记录标准地位置、林分状况、被害株率,并选取典型受害木,通过解析受害部位,采集不同虫态的害虫活体或标本,精准鉴定害虫种类并评估危害等级。并通过松材线虫病疫情监管平台APP现场实时录入,上传虫情照片、标本编码及初步研判结果等关键数据信息,确保调查信息的时效性、完整性与可追溯性。
下一步,新疆林检中心将依据当前调查结果,动态调整优化监测布局,对高风险区域实施加密监测与跟踪;深化实验室鉴定分析工作,精确掌握主要害虫的种群动态;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及时部署针对性的预防与综合治理策略,构建松树钻蛀类害虫防控体系,优化监测调查技术,夯实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