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工作人员在塔城市金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组装车间查验风力发电机叶轮。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邹懿摄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热依达
无人机掠过巴克图口岸附近的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先行发展区(以下简称“塔城试验区先行发展区”),广袤芨芨草滩与现代化工业景观在此交融。5月21日,鳞次栉比的厂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幅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园区画面,填满了“新疆农信·农商银行”航拍新疆大型全媒体采访团飞手们的无人机取景框。
镜头缓缓推进,塔城试验区先行发展区空地上,巨型风机叶片舒展如大鹏羽翼,不同规格的分片式塔筒整齐排列,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有序摆放,工业气息扑面而来。
“如今,塔城试验区先行发展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已基本形成。”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塔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贾兴玲说。
曾经,坐拥老风口—玛依塔斯、禾角克—铁列克提两大新疆著名风区,核心区域9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超8米/秒的塔城,却只能看着风资源“呼啸而过”。冬春两季呼啸的大风,虽蕴含巨大能量,却因缺乏配套产业,未能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经济优势,当地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几乎一片空白。
转机始于2020年12月,随着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获批及近年来塔城对新能源产业的科学布局,发展的新机遇悄然降临。
“我们是首批落地塔城试验区先行发展区的企业之一,也是第一个实现投产的。”三一(塔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行政事务专员阿斯哈尔·阿根站在4.9万平方米的厂房前,言语间满是自豪,“企业刚落地时,这里还是一片戈壁,如今已建成具备年产600个风机叶片能力的现代化生产基地。”
自2022年投产至今,该公司已累计生产195套风机叶片,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至哈萨克斯坦。
沿着风机叶片生产线望去,成型的叶片如银翼舒展。这批叶片即将运往位于托里县境内的老风口风区,为风力发电机组装上“翅膀”。
“投产初期,我们生产的是84米长的风机叶片,今年已全面升级生产线,正全力生产112米长的叶片。”阿斯哈尔介绍,近期,企业计划再建一座厂房,用于生产更大型的131米长的风机叶片。
与三一(塔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相邻的中国水电四局(塔城)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内,生产区的空地上摆满了大小不一的分片式塔筒。公司总工程师汪五十四正俯身仔细检查6米直径的分片式塔筒,“每段25米长的塔筒,焊接精度误差必须严格控制在毫米级。”他指着工人正在焊接的纵向连接法兰说。该企业于2023年落地塔城试验区先行发展区,规划年产风力发电机塔筒400套。
“今年我们已承接100多套订单,生产计划一直排到8月底。目前,员工们正24小时轮班作业,确保按时完成订单任务。”汪五十四说。
作为塔城试验区先行发展区最早落地的企业,塔城市金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已率先尝到产业升级的甜头。其投资1.03亿元建设的风电高端装备“碳中和”智慧园区示范项目,自2023年投产以来,年产值已突破4亿元,带动40余人实现就业。园区内,V12、V17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与叶轮正有序组装。
“随着塔城试验区先行发展区风电装备产业链不断完善,越来越多客户慕名而来,订单量持续增长,企业也真正实现了抱团发展。”塔城市金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设备总装厂厂长陈阳说。
从曾经的产业空白,到如今的全链布局,塔城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完成了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华丽转身,一座面向中亚的新能源产业高地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