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
五月的新疆阿勒泰,天蓝地绿水清,处处生机盎然,进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5月20日,环阿尔泰次区域国际合作会议在这里召开,在区域合作的画卷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新图景。
环阿尔泰次区域位于阿尔泰山脉的结合部,主要包括中、哈、蒙、俄四国的交界地带。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这里已成为一片充满希望、潜力无穷、前景广阔的热土。
当天,各国代表相聚在雄伟的阿尔泰山脚下,续写交往交流、合作共赢的精彩故事。
共话合作 把握发展机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环阿尔泰次区域经贸合作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近年来,中国新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地方间各层级互访、代表团考察交流日益频繁,举办多批次交流合作活动,建立联合科研中心,签订友好城市协议书和意向书,签署了一批合作项目。一系列举措有效增进了政治互信,密切了友好往来,为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想向中方合作伙伴推介东哈州极具潜力的投资机遇。”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州长努雷姆别特·萨克塔加诺夫表示,东哈州境内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正在加快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出口型产业链,期待与中方企业携手推进矿业资源开发与精深加工。
蒙古国乌布苏省副省长额·巴特尔桑介绍,乌布苏省牲畜存栏量达300万头(只),省内3家肉类加工厂达到国际标准,具备羊肉、马肉等产品的出口资质,已积累了向周边市场出口冷冻肉类产品的丰富经验。中国新疆地理位置优越,希望能加强肉类贸易往来,推动冷链物流、检验检疫等多领域合作。
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政府副主席维塔利·斯涅萨里认为,“环阿尔泰”并非单纯的地理概念,更是一个蕴含着独特历史文化内涵的区域,在推进边境及跨区域一体化合作进程中,正展现出巨大潜力。“此次会议搭建起重要的沟通平台,有力促进了各国地方间在经贸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人文交流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他说,希望环阿尔泰次区域各方发挥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生态相依的优势,朝着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目标迈进,共同打造区域合作典范。
共建交通 畅通合作动脉
设施联通是环阿尔泰次区域国际合作的重要支撑。
目前,环阿尔泰次区域已经在公路、铁路等交通领域取得了不少合作成果。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之间有多条公路相连。铁路方面,中欧班列途经新疆,连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
这次会议上,各方都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互联互通给予高度关注。
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政府第一副主席埃热尔·马尔奇诺夫说:“路网连通、交通枢纽建设等方面仍有广阔提升空间。中国新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双方可以共同打造更高效、更畅通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高效流通。”
哈萨克斯坦阿拜州州长别里克·瓦利高度关注新疆外贸发展情况。“近三年,中国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连续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4000亿元大关,成绩十分亮眼。”他表示,阿拜州与中国新疆毗邻,阿亚古兹—塔城铁路的建设,将有效提升阿拜州过境铁路的运力,大幅提高两地贸易额。
位于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境内的红山嘴口岸,是一个季节性开放公路口岸,历史上是中蒙贸易的重要通道。
“改善道路条件,提升口岸功能,对拓展外贸业务、优化运输物流体系至关重要。”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副省长喀·巴合提江说,将同中方共同努力,把口岸打造成两国贸易往来、人文交流的黄金通道,让合作成果惠及更多人民。
共促交流 夯实人文根基
环阿尔泰次区域各方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开展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有着悠久历史渊源与深厚现实基础。
埃热尔·马尔奇诺夫表示,通过持续深化跨国学术交流,将为促进地区间友好合作、文化交流搭建更加坚实的桥梁。
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文化教育领域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以鲁班工坊为代表的职业教育平台,带着东方工匠精神与智慧跨越重洋,为当地职业技能教育发展插上翅膀。
“鲁班工坊紧贴我国发展需求,在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设立运输设备及技术专业,为本地学子打开了通往先进技术领域的大门。”努雷姆别特·萨克塔加诺夫说,鲁班工坊不仅是技能培训的摇篮,更是中哈职业教育交流的坚实纽带,期待未来合作结出更多硕果。
阿尔泰山地区拥有壮丽自然风光和丰富旅游资源。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蒙古国科布多省等都将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大力发展。
“我国政府已将2023年—2025年定为‘蒙古旅游年’。在此背景下,吸引更多中国游客赴蒙旅游,推动两国旅游企业加强合作,加快发展双边客运交通体系,对深化两国旅游合作意义重大。”蒙古国科布多省副省长拉·恩赫巴亚尔提议,双方围绕阿尔泰山脉独特自然风光与人文资源,共同设计跨国精品旅游线路,联合举办特色文化活动,以文旅融合为纽带,促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