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博乐市第一小学非遗手工社团学生在学习制作漆扇。目前,该小学共开设了47个社团,涵盖国画、剪纸、书法、戏剧等多个领域,让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韩亮摄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沈祖孝
今年起,新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让孩子们“动”起来、“跑”起来。各地中小学目前已迎来开学季,各学校对新规落实得怎么样?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尽情享受活力“一刻”
课间多了5分钟,课间活动如何安排?
开学第一天,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小学的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学校的操场焕然一新,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的游戏场。这里不仅有安全、有趣的地面游戏,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增设了蹴鞠、捶丸、投壶、礼射等传统游戏。
“新学期的课间真是太棒了,能和同学们一起探索这些新奇的游戏,肯定会很有趣!”该校六年级学生钱奕璇满怀期待地分享着自己的喜悦。
上午第一节课下课铃声响起,乌鲁木齐市第十中学初二(5)班学生热依拉·阿巴拜克里便迫不及待地约上同学,一同奔向校内体育馆的乒乓球台。
乒乓球台前,围满了热切观战的学生。经过几轮激烈的“对决”,热依拉脸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课间多了5分钟,让我们有更多时间走出教室、锻炼身体,上课也更有精神了。”热依拉开心地说。
操场上,跳绳、踢毽子、踢足球、体能游戏、打篮球……各类运动竞相上演,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尽情释放着活力。教室里,三五成群的学生或下跳棋,或玩魔方,或谈笑风生,或远眺放松。
在昌吉市第九中学,一到下课,学生便像欢快的小鸟一样,满怀欣喜地冲出教室、奔向操场,他们或跳绳,或踢球,玩着各种简单而有趣的游戏,享受着课间的欢乐时光。“课间休息延长到15分钟,让我们放松的时间更多了,不仅增强了体质,还提高了学习效率。”该校学生张艺晨说。
奔跑、传球、射门,足球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在和田市第五中学足球场上,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在15分钟课间,孩子们享受着运动之乐。
“以前课间10分钟,学生要上厕所、喝水,再活动的话时间有些紧张。现在孩子有更多时间可以运动、晒太阳、玩耍,享受活力‘一刻’。”和田市第五中学校长李林杰说。
多出的5分钟从哪来
新学期,自治区教育厅要求各地,严禁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延迟离校及变相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在紧凑的学校日程安排中,多出来的5分钟从哪来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针对时长安排上的挑战,多数学校采取了灵活调整策略,从大课间等长时段休息时间中拆出小时段,再将这些时间平均补入各个小课间。这种调配方式,既不会让学生明显感到长休息时间被削减,又能有效缓解小课间的匆忙感,使学生们得以更好地放松和恢复精力。
乌鲁木齐市第十中学将上午下午的两个大课间进行了调整。该校党总支书记车飞说,增加课间休息时长后,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劳逸结合,同时也促使老师们优化上课节奏,提升孩子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库车市乌尊镇中心小学从原本的大课间时间“拆”出10分钟,再均匀地“补”进了2个小课间。“经过细致优化调整,学校课程安排和每节课的时长并未因课间活动时间的增加受到影响。”该校党支部书记段旭鹤说。
为了保证15分钟的课间时间,阿勒泰市中心小学加强了对各班级的监督检查,严禁老师拖堂或提前上课。同时,倡导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参与到课间活动中去,共同享受这宝贵的休闲时光。
“课间,我和学生一起运动、做游戏,不仅锻炼了身体,收获了快乐,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该校教师董娜说。
有限场地无限活力
为了让学生课间活动有更多空间,一些学校因地制宜拓展和开发利用活动空间,达到“场地有限,但体育活动无限”的效果。
“乌鲁木齐市第十中学利用楼道空间、开放各功能室和地下运动场地等,见缝插针为学生们创造活动空间。”车飞说,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被巧妙利用起来了。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五小学根据场地实际和学生多元需求,将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融入课间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该校校长胡晶介绍,开学前老师们精心绘制了一张“校园课间运动区间划分图”,根据校园内不同场地的特点,划分出踢毽子、跳绳、玩沙包等不同功能的运动区域,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传统体育运动的乐趣。
同时,该校还充分发挥创客空间、阅览室、实验室、美术室等功能室的作用,在课间全面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知识的奥秘。
“学校还将持续优化推进课间活动项目,设置民间传统体育以及多种地面小游戏等项目,不断拓宽课间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创设更多课间活动场景,让学生的课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胡晶说。
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小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划分校园内的课间活动区域,并在每一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都安排了安全管理员,确保学生的活动安全。
该校校长高景表示,学校优化体育空间,挖掘学校“金边银角”,创建一个既安全又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希望学生们能在这样一个自由、和谐的环境中,享受课间时光,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