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全面推进第四次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

2024-08-05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通讯员安丽珺从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协调工作机制办公室获悉:截至目前,全疆96个县级普查单元中,73个县级普查单元已启动实地调查,登记“四普”数据3114处,其中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2656处、新发现458处。

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协调工作机制办公室工作人员、自治区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三级调研员彭涛介绍,新疆作为文物资源富集之地,自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以来,迅速行动,主动作为,于今年5月全面进入普查工作实地调查阶段,108支队伍693名普查队员不畏困难,奔赴天山南北,扎实、全面推进实地调查。

今年2月,吐鲁番市高昌区被确定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13个国家级试点区县之一,展开古文化遗址调查。试点期间,普查队运用北斗定位、RTK测量、无人机航拍等现代技术,复核134处文物点,新发现文物点14处。

“6月26日至29日,普查队对文献所载‘移摩道’进行了调查,因调查区域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高山、深谷、河流、草甸、石滩交错,普查队租用马队,行程61公里,最高工作区域海拔3400米。”吐鲁番市第四次文物普查协调机制办公室主任、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张勇说,本次调查,在移摩道新发现文物点26处,其中古文化遗址3处(2处为早期人类活动遗址、1处为祭祀遗址)、岩画1处、古墓葬22处(共包含墓葬256座),新发现的战国至秦汉时期石构祭祀遗址在吐鲁番境内属首次发现。

阿勒泰地区组建普查队伍9支,专业人员49人,六县一市同步启动实地调查。截至8月1日,该地已复核“三普”不可移动文物点433处,新发现24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四普’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根据阿勒泰地区实际情况,抢抓时机,全力以赴,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普查任务。”阿勒泰地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队长、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局)党组成员、文博院院长何会来说。

截至8月1日,喀什地区已完成151处不可移动文物点的数据采集、复核工作。喀什地区博物馆副馆长亚力昆·赛依提说:“开展不可移动文物实地调查是对喀什地区文物资源的一个全面梳理,这为我们下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管理、活化利用等打下基础。”

“通过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我们将更加清晰地掌握新疆乃至全国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为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相信在全体普查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守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历史文脉得以永续传承。”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协调工作机制办公室副主任、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党志豪说。

文物普查旨在通过全面调查我国境内(含地上、地下、水下)人类创造的,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分别于1956年、1981年、2007年先后开展了3次全国文物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