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各族群众尽享家门口的“文化大餐”

2024-02-02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 姚刚

■新疆已建成图书馆分馆1018个、文化馆分馆1156个,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512个,建成文化大院598个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进社区,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覆盖面,构建城市“10分钟文化圈”

■因地制宜建设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文化广场、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主题文化功能空间,打造乡村“半小时文化圈”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开展文化科技惠民活动作为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如何创新文化服务内容、延伸文化服务触角,让各族群众尽享家门口的“文化大餐”?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连线代表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群众,共话文化如何更好惠民。

群众期待 内容更多元 参与更便利

“写春联、剪窗花、送祝福……”2月1日,新疆图书馆“文化润天山 春联进万家”系列活动正在进行。艺术家们现场挥毫写“春”、泼墨送“福”、剪纸纳“新”,吸引了不少读者驻足。

乌鲁木齐市民刘丹看得专注,并不时为上初中的孩子讲解剪纸的相关知识。

刘丹家住新疆图书馆附近,是这里的常客。“有空就带孩子过来,听听讲座、看看展览、读读书,来的次数多了,明显感觉孩子可以静下来看书,也喜欢上了阅读。”刘丹说,这种氛围的熏陶很重要。

刘丹说,可以明显感受到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希望活动内容能够更丰富些,参与也能够更便利。

代表委员建议 内外协同 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圈”

文化是体现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离不开多元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如何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有效供给?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文联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曹馨予建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文化多元发展。强化文化交流合作,为新疆文化人才提供更多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同时更加关注对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

文博单位是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重要场所。“建议博物馆通过创新策展等方式,加强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释与传播,将优质文化内容主动输送到基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博物馆研究馆员阿迪力·阿布力孜说,要巧用数字化叙事形式,讲好传统文化的精彩故事。

阿迪力·阿布力孜委员认为,文化服务应做得更实更细一些,比如以居民“点菜”、政府“买单”的形式配送公共文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制服务,让各族群众享受到更加“可口”的“文化大餐”。

公共文化“服务圈”如何更好延伸至各族群众身边?自治区人大代表、库车市文化馆副馆长买买提·居买建议,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根据群众实际需求灵活调整,只有时间对上群众的表、内容对上群众的心,才能最大限度服务群众。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创新方式让文化惠民触手可及

文化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各族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很大一部分来自随处可见的文化设施。

近年来,新疆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布局,构筑公共文化空间新格局。目前,新疆已建成图书馆分馆1018个、文化馆分馆1156个,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512个,建成文化大院598个。

“以自治区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为代表的一批场馆接待人次持续攀升,优质服务与高颜值并行,成为网红打卡地。”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洁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王洁介绍,今年围绕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机制,我区将进一步健新疆、地、县、乡、村五级文化服务网络,丰富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和美术馆艺术作品,提升馆藏利用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进社区,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覆盖面,构建城市“10分钟文化圈”。

为强化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文化阵地凝聚人心和引领群众的作用,今年我区还将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文化广场、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主题文化功能空间,打造乡村“半小时文化圈”。

“互联网也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百姓零距离的有效平台。”王洁说,今年将大力推广互联网+公共文化,统筹推进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云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机构数字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加强对文化遗产等特色公共文化资源的高清采集和可视化展示,以高质量公共文化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