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 彩陶之路上的重要驿站

2024-01-11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在哈密市博物馆古代文明陈列厅,一个个历经数千年岁月仍色彩鲜明的彩陶引人注目。这些纹饰精美的彩陶,生动形象展示了先秦时期哈密先民的劳动和生活情景。

彩陶是一种烧前绘彩的陶器,烧制前先把各种颜色纹饰绘在陶坯上,经过晾晒、压磨,再入窑烧制。据专家考证,中国的彩陶起源于陕西老官台和甘肃大地湾文化,距今约8000年,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彩陶的文明中心之一。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彩陶的出现,说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粟作农业比较成熟,保障了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人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创造和美化自己的生活。

“这些彩陶是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的,无论是器形还是纹饰,和甘肃酒泉、玉门等地的四坝文化、火烧沟文化中的彩陶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哈密市博物馆馆长严枫介绍,天山北路墓地早期墓葬距今约4000年,1997年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墓葬706座,出土千余件彩陶。

哈密灿烂的彩陶文化从何而来?欧亚东部地区彩陶文化向西传播的线路,被称为史前彩陶之路。公元前2000年左右,彩陶文化随着欧亚东部人群的西迁抵达哈密盆地,哈密在新疆地区率先进入了彩陶文化时期。在这一时期,哈密彩陶形成了早期以天山北路墓地的双耳彩陶罐为代表,后期以焉不拉克文化彩陶陶豆、陶杯为代表,前后相承、独具异彩的彩陶文化。

“哈密盆地是彩陶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是新疆出土彩陶最多的地方,年代也最早,彩陶自东向西传播和演变发展的‘彩陶之路’也雏形渐显。在哈密短暂停留之后,彩陶文化继续沿天山向西流布,至公元前后消失于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东岸。”严枫说,值得一提的是,哈密彩陶以双耳罐类器物最为常见,作为生活日用品,它不仅增加了器物的美观度,更大大方便了使用,尤其是一些较大的器形,设置双耳使提拿搬运更为安全可靠。

天山北路墓地出土的双耳菱格纹彩陶罐是河西走廊四坝文化的典型器物,部分彩陶其器身上流行的垂带纹、折线纹、几何纹又与马厂文化陶器接近。“早在距今4000年前后,马厂和四坝这两种彩陶文化,已经进入新疆哈密,证明了新疆同中原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联系。”严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