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足迹:油龙跃出黑油山 克拉玛依一举惊华夏
时间:2015-05-04 | 来源:亚心网 | 作者:刘书成 陈峰

  

1955年10月29日,钻井队庆祝克拉玛依一号井出油。(照片由张志和提供)

  六十甲子一轮回。沧桑巨变中,新疆各族人民用汗水和毅力,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谱写了一篇篇恢宏的华彩乐章。今起,晨报推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特别报道“家园60年”,5月4日刊出的是第一部分——新疆足迹。新疆足迹共60篇,记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成立至今的60年进程中,那些值得留于史册的发展建设成就。

  克拉玛依一号井(原称黑油山一号井)位于克拉玛依市南郊,是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井,60年来,它一直是克拉玛依人的骄傲。

  1955年10月29日,经过100多天的钻探、开采,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性油流,一号井的出油,宣告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被发现,揭开了新疆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序幕,有力地回击了“中国陆相贫油”的言论。

  经过60年的艰苦奋斗,克拉玛依油田已建成全国陆上第四大油田和西部重要石化基地,如今已成为建设“新疆大庆”的主战场之一。

  打井100多天出油

  “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译音,得名于克拉玛依油田发现地、现为克拉玛依市区东角的一座天然沥青丘——黑油山。一公斤装的一罐黑油山原油原件,现在是克拉玛依矿史博物馆玻璃橱窗中的展品。

  让我们随着这罐黑油山原油原件,把时光拉回到那个艰难而又充满激情的岁月。

  建国初期,石油极度匮乏让经济发展滞后的新中国举步维艰。而按照当时“油在西北”的传统观念和掌握的有限资料,新疆石油工业被寄予厚望。

  1955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地质勘探会议决定,在黑油山打探井。刚刚成立的新疆石油公司随即拟定、设计了钻探黑油山一号井方案。

  当年6月,独山子矿务局派出由8个民族、36人组成的1219青年钻井队,来到了黑油山,工具是简单的大扳手、简陋的钻头,衣着是羊皮袄和毡帽,饮用水由骆驼驮着一桶桶铁皮桶运来。

  那些以苦为荣的日子被这样的文字记录了下来……太阳酷热,蚊蝇横行,干渴缺水。一日大风袭来,把帐篷吹跑了,我们只好裹着棉衣趴在地面上,狂风过后,大家都找不到棉被和脸盆了,但我们能看到一双双闪动的眼睛和荒原上站立的井架……

  从1955年7月6日开钻,到井深626米,到10月29日黑油山一号井喷出工业性油流,1219青年钻井队共打了100多天时间。

  1219青年钻井队队长(技师)陆铭宝曾向石油作家赵钧海介绍说,这100多天是何等的难挨又是何等兴奋。他说:打到300多米深时,突然发生了井喷,那狂吼的水柱呼啸而出,卷着泥沙拍打得井架啪啪直响。那气流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吓蒙了。在他的带领下,1219青年钻井队组成了突击队,他们硬是把钻杆下到井里,然后用脸盆、铁桶或碗缸回收散流的泥浆压井……  

分享:

微新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