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然气惠泽千万家
时间:2015-04-10 | 来源:新疆日报 | 作者:刘枫

  公元前139年,张骞凿空西域,根本不会想到,2000多年后,在他开辟的丝绸之路上,又崛起一条能源之路。

  有人说,中国版图上有四条彩带:第一条是黄河,第二条是长江,第三条是长城,第四条就是万里能源国脉。

  2004年10月1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贯通。“火凤凰”从新疆塔里木起飞,以气壮山河之势,飞奔上海和长江三角洲。

  之后,这条万里能源国脉,跨过千山万水直达祖国心脏。从此,沿线120余座城市、3000多家企业、4亿人用上了来自西陲的天然气。

  三山挥手送紫气,千里携风贯西东;

  不是中华腾飞日,哪得烈火映日红。

  这首激情小诗表达了新疆人的豪情和感恩。

  如今,天山脚下的清洁能源已成为推动祖国“经济快车”的动力,也成为造福各族人民的“福气”。

  上海张阿姨说:西边来的天然气清洁环保,阿拉用的放心

  4月3日,一场春雨过后,浦江两岸天蓝地净、花红柳绿。徜徉在黄浦江畔,远眺对岸浦东陆家嘴新貌:蓝天下,以“东方明珠”为代表的建筑群,被阳光涂上一层银辉;江面上一艘艘巨轮劈波斩浪,一群群海鸥水鸟逐浪翻飞。

  人们伫立在上海滩,享受着西气东输工程带来的清新空气和明媚的阳光。

  家住上海浦东潍坊新村街道的张美英阿姨,提着菜篮回家做午饭了,没过多久一桌香喷喷的饭菜端上了桌。她美滋滋地说,“西边来的天然气清洁环保,阿拉用的放心!”

  30年前,张阿姨住进这个小区。那时烧煤球,要用板车去几公里外的煤厂拉,一次拉100公斤,还要一桶一桶地提到楼上码齐,影响楼道卫生不说,烧火做饭时烟熏火燎,让人直流泪。2004年,她住的小区通上了天然气,再也不用为做饭取暖发愁了。她指着绿草茵茵、清洁整齐的小区说,有了天然气小区环境也变了,满地炉渣变成了绿地。

  此刻,远在万里之遥的克拉2作业区采气队付队长徐箭,正带领员工巡井。“这是西气东输的‘咽喉’,井口阀门一开一关,北京和上海就有感应。”他清楚地记得,2010年12月10日晚,克拉2-8井采气树液动翼阀刺漏,100多个大压气把钢管打成了“麻花”。如果不及时控制外泄气,擦出一点火星就会爆炸。在这千钧一发之时,采气队长胡超奋不顾身冲进阀室关井卸压,抢险队员紧跟其后,切割、焊接、修补,直到第二天上午管道恢复正常。

  2014年10月,张阿姨和上海朋友来南疆旅游,专门参观了克拉2作业区,当看到石油人坚守在荒漠戈壁,听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后感动得直掉泪。临别,张阿姨拉着胡超的手说:“谢谢你们,让阿拉在万里之外享受到了新疆的福气!”

  是啊,这股“福气”凝结着塔里木石油人的心血和汗水。在“死亡之海”,气层埋藏在7000多米深的地下,要打一口超深井足足要用一年甚至更长。

  张阿姨发自肺腑的话,代表了上海人民的心声。从2004年起,上海居民天然气用户,每年以20万户至30万户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底,上海有望告别人工煤气。

  克拉2投产至今,塔里木油田已向下游输气1463.39亿立方米,相当于少用2亿吨标准煤,减少有害物质排放1000多万吨。

  在西气东输的终点,上海白鹤镇见证了气化上海的进程。西部来的气从最初的5亿立方米,增加到60亿立方米。

  上海如此,全国亦如此。10年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不足2.5%,2010年达到5.3%。据有关专家预测,随着西气东输三线的竣工投产,到2015年年末,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增至10%。

  西气东输如同一个杠杆,撬动了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正是从西气东输开始,气化江苏、气化河南、气化广西、气化东北……我国正快步迈入天然气时代。

  西气东输不仅解了长三角、珠三角能源之“渴”,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同时激活了沿途省区钢铁、水泥、建材和机械电子等行业,形成了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乌恰,我国最西端的小县城。2000多年前,张骞经此越过帕米尔高原一路向西,完成凿空西域的壮举。未来,这里将成为我国又一条进口天然气管道的入口,并汇入西气东输管网,再为能源之路“提气”。

  丝绸之路打上能源之路印记,西气东输是重要标志。

  通过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四线,来自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天然气,汇入西气东输管道,为共和国巨人输送源源不断的“血脉”。

  3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能源中国展望》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科院研究员徐小杰作了“生态能源新战略”报告。他认为,在“生态能源新战略”构想下,“中国蓝”的壮美画卷将展现在世界面前。

分享:

微新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