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通讯员 郭子毅
“铺平最后一块石头,朋友们都走了,我特意多留了两个小时,朋友们怕我饿着,给我留了一个馕、几瓶水。当时戈壁滩上很安静,只有呼呼的风声,我仿佛听到了50多年前战士们修建这些大字的声音。现在,我们干了一件和他们一样的事情,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觉很奇妙。”自发修复新疆哈密戈壁滩上“为人民服务”飞行地标的四川自媒体博主陆遥回忆着当时的感受。
11月6日,在哈密市伊州区沁城乡“为人民服务”飞行地标前,陆遥接受了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专访。
陆遥是中国汽车互联网平台企业易车网成都工作室的视频编导。谈起拍摄“为人民服务”飞行地标的初衷,陆遥说:“当时在工作室讨论选题时,因为工作室负责人是哈密人,我还有一个很好的哈密朋友,他俩给我推荐了这个选题。但这两人只知道这几个大字是空军当年训练时的地标,但不知道这些地标背后的故事。作为一名编导,直觉告诉我,这个地标背后一定有一些不平凡的故事。”
随后,陆遥从成都来到了哈密。“当赶到现场亲眼看到这些大字时,我感到非常震撼,但同时也看到了越野车玩漂移时留下的车辙印。那一刻,大家心里都特别不是滋味。可能很多人还不清楚这是红色文物遗产,保护意识不够,把这里当成了户外越野地。”陆遥说,当时心里涌现出一种非常朴素的情感——“我们要修复它”,公司也很支持我们做这件事,“所以我们就开干了。”
修复的过程非常辛苦。为了找到颜色、质地都匹配的戈壁石,陆遥带着哈密的热心朋友花了一周多时间,一铲一铲地装车、运送、铺设。这是对体力和耐心的巨大考验。戈壁滩上条件艰苦,吃饭基本就靠自带的干粮和水。
“参与飞行地标修复工作的朋友没有一句怨言,都觉得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陆遥说。
修复完毕后,为了确认修复效果,陆遥联系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寻求帮助。该公司相关人员认为用卫星做公益也是科技报国的一种形式,决定无偿提供技术支持。经查找公司存档影像库,他们发现从卫星影像上可以看到文字的变化,遂应陆遥请求,帮助他规划了23秒的拍摄时机。9月28日12时45分51秒,吉林一号卫星飞过“为人民服务”大字上空时按下快门,拍摄到了修复后的画面。最新传回的卫星影像清晰显示,现场已修复达标。
“把修复飞行地标的经历剪辑成视频放到网络上后,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陆遥说,他发布的修复飞行地标视频在B站和抖音等平台的播放量4000万人次左右,评论数万条,“让我没想到的是,几万条评论都是鼓励和赞扬,我很感动。”
人民空军官方账号在陆遥发布的视频下留言回应:“人民空军为人民,人民空军人民爱。向您致谢!”这条简短的致谢在短时间内获得数万网友点赞。
“其实修复飞行地标能受到这么多人关注,我特别意外。我觉得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在评论区叫好的每一位网友,属于每一个关心这段历史、愿意为保护文化印记付出的人。”陆遥坦言,“我只是做了自己能做的小事,真正珍贵的是飞行地标大字背后人民空军的奋斗精神。希望通过这件事,能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些散落在各地的历史地标,不只是冰冷的遗迹,更是鲜活的精神载体。它们需要被看见、被倾听,更需要被共同守护。对我来说,我会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因为有太多藏在平凡角落的珍贵故事值得被挖掘。我会保持初心,把更多有温度的好故事分享给大家。”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