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格尔那达慕—文化旅游非遗体验活动资料汇编
时间:2018-08-22 | 来源:巴州党委宣传部 | 作者:

江格尔那达慕—文化旅游非遗体验活动

相关资料汇编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概况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巴音郭楞”系蒙语,意为“富饶的流域”。全州八县一市,总面积47.1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有蒙古、汉、维吾尔、回等46个民族,总人口127.93万

  巴州区位独特,交通便捷,地处南北疆结合部,是进入南的门户和新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组,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兼备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随着库尔勒国家公路运输枢组项目和出疆大通道的加快实施,巴州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东西、辐射周边的交通要冲和物流集散地。

  巴州产业完备,前景广阔,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优势矿产加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现代能源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初具规模,形成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新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巴州历史悠久,人文萃,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衢,是世界四大文明体系交汇、多元文化融合之地。古“丝绸之路”南、中两线横贯全境2000多公里,自古以来各民族和畦相处、风雨同舟、团结奋斗。

  巴州山川壮美,景观独特,地形地貌神奇多样,自然风光旖旎多彩,地形地貌神奇多样,大漠戈壁、森林草原、冰川雪峰、河流湖泊等多种量观交相辉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一一博斯勝湖、最大的亚高山高寒草甸草原一一巴音布鲁克草原、世界内陆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等极具代表性的国家级旅游资源。巴音布鲁克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并荣获“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称号。

  2017年,巴州实现地方生产总值951.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853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337元。

巴音布鲁克镇概况

  巴音布鲁克镇(蒙语意为富饶的泉水)成立于2009年4月,位于天山腹地南麓,地处和静县西北部,镇区距离和静县城288公里,距离库尔勒363公里,东南与轮台县相连,西与拜城县接壤,北与新源县、特克斯县毗邻。辖区有3个地方国营牧场,下辖2个社区、6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人口组成由汉、蒙、维、回、藏、哈等9个民族构成,总户数3053户,总人口8205人,其中蒙古族6515人,占比达到79.4%。平均海拔2500米,7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为28℃,极端最高气温为29℃,极端最低气温为—52℃。行政总面积23868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975.1万亩,由大小尤鲁都斯两个高位山间盆地和山区丘陵草场组成,是全国第二大亚高山草甸草原。境内有开都河、奎克乌苏河、乌拉斯台河水系,大小河流40余条,年径流量近30亿立方米,众多天然湖泊水域面积556.2平方公里,其中以天鹅湖为主的较大湖泊有7个。

  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概况

  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是我国第二大草原,全国最大的高山优质草原。位于和静县西北部,天山南麓,由大小珠勒图斯盘地组成。距县城270公里,距库尔勒市360公里,距乌鲁木齐400公里。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海拔2000~2500米。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36公里,面积约23835平方公里。这里幅员辽阔,绿草茵茵,牛羊成群,群山环抱,河流如带,植物种类繁多,纵横交错的泉水宛如晶莹剔透的兰宝石,与四周的雪岭冰峰交相辉映。是典型的高寒草原草场、高寒草甸草场、高寒沼泽草场和山地草甸草场。是集山丘、盆地、草原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国道217线可达。国道216线转国道218线再转国道217线均可达。

  古老的开都河穿越两盆地之间,滋润着大草原,孕育着草原上的生命。使草原上形成大大小小的牛轭湖、沼泽湿地。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保存了世界上多种的稀有物种,成为天鹅等野生动物理想的繁殖栖息地。其中鸟类23科128种;兽类12科24种;爬行类动物2科4种,两栖类2科2种,鱼科2科5种及多种无脊椎动物等。景观基本都处于原始状态,具有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主要景观有天鹅湖、九曲十八弯、哈尔诺尔、奎克乌苏石林、浩腾萨拉瀑布、一线天、塔格楞山等。

  天鹅湖概况

  天鹅湖位于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10公里,海拔2000—2500米,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四周被冰峰雪岭环抱;湖面碧波粼粼,雪峰倒影;湖畔绿草茵茵,沼泽面积广,环境十分幽静。因为受人类影响较小,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是天鹅和其它各种水禽繁衍栖息的理想乐园。

  在中国有着四种天鹅,其中有三种天鹅在这里栖息,即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天鹅自然保护区是亚洲最大、也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天鹅栖息地和种原蓄源地。具有种类多,数量大,栖息地集中,生长发育迅速,居留期长等五大特征。除此之外,雁鸭类数量也相当大,占全国雁鸭类的三分之一。

  九曲十八湾景区概况

  座落在大尤勒都斯盆地,巴音布鲁克镇南部,穿越天鹅湖。距国道217线45公里;距县城320公里;距库尔勒市400公里;距乌鲁木齐市430公里。古老的开都河蜿蜒流淌,犹如玉带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夕阳西下时,天鹅及各种水禽在夕阳中嬉水,开都河面上会映出九个太阳,河水被映得通红,堪称为绝景。

  哈尔萨拉康养泉吧概况

  从巴音布鲁克镇向西南走约90公里,距巴音郭楞乡38公里,便见到座落于阿克夏多雪峰之下的一泓“神泉”,它像一块多彩宝石,镶嵌在绿草如茵的原野上。传说这是一位佛法无边的神医漫游至此,为解口渴而用神力开掘的。其泉清洌无比,常饮祛病强身,被当地人称为“神泉”。 这里,众多之泉流喷涌不息,形成一座直径15-20米的椭圆形小湖,湖底色彩斑斓。经测定,该“神泉”实为矿泉,水中含丰富的钙、镁、钾、钠、重碳酸盐及多种微量元素,对肠胃病、高血压、风湿症、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因此,每年夏季,各族群众从南北疆专程来这里疗养者络绎不绝。

  《江格尔》简介

  《江格尔》是蒙古族的英雄史诗,主要流行于蒙古西部地区,即新疆的阿尔泰山区和额尔齐斯河流域的蒙古族聚居区。史诗叙述了以江格尔为首领的勇士们用他们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不断战胜来自周围部落的入侵,逐渐扩大自己的力量、财富和领地,建立以宝木巴为核心的美好家园的故事。它与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

  《江格尔》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篇幅逐渐增多,内容逐渐丰富,逐步成为一部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大型史诗。它起初用脱妥蒙古文字来记录,约在明代以后,为外国旅行家所注意,于是从1804年起,国外陆续有了德、俄、日等文字的部分译本,1910年以石印出版了卡尔玛克艺人奥布莱•额勒诵唱的十章本,以后逐步编订为十三章本。此次,我们“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选取色道尔吉译的《江格尔》十五章本进行再版,该版本与1958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版的十三章蒙文本相比,增加了《江格尔和阿拉谭策吉的战斗》与《萨纳拉归顺江格尔》两章,是较为完整的本子。译者色道尔吉是一位蒙古族学者、翻译家,他在其夫人奥其的协助下,历时二十二年,把这部史诗巨著翻译出来,译笔苍劲有力,用语流畅,既保持了古代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特征,又符合汉语规律,饶有韵味。

  《江格尔》是由数十部作品组成的一部大型史诗,除一部序诗外,其余各部作品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独立成篇。其中,有些作品在故事情节方面有一定的联系,但大多数作品的情节互不连贯,这些作品很难找出它们的先后顺序。贯串整个《江格尔》的是一批共同的正面人物形象。《江格尔》的开篇是一部优美动听的序诗。它称颂江格尔的身世和幼年时代的业绩,讴歌江格尔像天堂一样的幸福家乡宝木巴地方和富丽宏伟的宫殿,赞扬江格尔的闪射着日月光辉的妻子和智勇双全、忠诚无畏的勇士们,介绍了《江格尔》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并且揭示了全书的主题思想,是这部史诗的楔子。《江格尔》的故事繁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三大类作品,即结义故事、婚姻故事和征战故事,以后一类故事最为常见。 描绘的是以江格尔为首的英雄们降妖伏魔,痛歼掠夺者,保卫家乡宝木巴的辉煌业绩。譬如,“征服残暴的西拉•古尔古汗之部”:得知江格尔可汗远走他方,三十五勇士纷纷出走后,暴戾成性、险恶凶残的西拉•古尔古汗便大举进犯宝木巴地方。雄狮洪古尔只身迎敌,最后不幸被擒。西拉•古尔古汗派人将洪古尔拖进幽深的地洞,投入血海,让他受尽折磨。宝木巴地方遭到空前的浩劫,百姓们统统被驱赶到草木不生的沙原。江格尔漫游天下,在青山南面的一座宫殿里,遇到一位天仙似的姑娘。他俩结成亲密的伴侣,生下一个男孩,起名少布西古尔。过了三天,这孩子便骑着江格尔的阿兰扎尔骏马上山打猎去了。有一次打猎时,他遇上阿拉谭策吉,老英雄让他把一支箭带去交给自己的父亲。江格尔看到这支箭,想起昔日的荣誉,非常思念家乡,立即返回宝木巴。可是,故乡白骨成堆,满目荒凉。他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老人,探听到洪古尔的下落。他毅然走进地洞,到七层地狱的血海浬去寻找洪古尔。小英雄少布西古尔随后也来到了宝木巴。他召集众勇士共同对敌,除掉了万恶的西拉•古尔古汗,解救了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江格尔冲进魔窟,把恶魔斩尽杀绝,取回洪古尔的遗骨,用如意神树的叶子救活了洪古尔。江格尔和洪古尔回去跟众人一道重建家园,宝木巴地方又像从前一样繁荣富强。又如,“战胜残暴的芒乃汗之部”:芒乃汗派使者向江格尔提出五项屈辱性的条件,扬言如不应允便率领大军进攻宝木巴。洪古尔挺身而出,发誓宁可在清泉边洒热血,在荒野里抛白骨,也不去做奴隶。他单人匹马冲入敌阵,夺了敌方的战旗,杀死无数敌人。但因寡不敌众,洪古尔身负重伤。这时江格尔带领众将赶来助阵。萨纳拉、萨布尔受伤后,江格尔出马同芒乃汗激战。江格尔一枪将芒乃汗挑起来,刚举到空中时枪突然断了。洪古尔连忙跳上去同芒乃汗肉搏,其他英雄也赶上前来,大家一起斩除了这个不可一世的顽敌。《江格尔》这部蜚声中外的著名史诗,卷帙浩繁,规模宏大,广泛地反映了它从最初产生到定型之前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愿望。这部具有强烈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的大型史诗, 揭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和全体人民群众同心协力,紧密团结,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就能克敌制胜,保卫家乡,创建和平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便是《江格尔》通过一系列瑰丽多彩的画卷和可歌可泣的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江格尔》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反面形象各部并不一致,几乎每部作品都各有一种敌人﹔但整个史诗里出现的正面形象却是一致的,主要的正面人物是宝木巴的首领江格尔可汗及其将领阿拉谭策吉、洪古尔、古恩拜、萨纳拉、萨布尔、明彦、哈布图、凯•吉拉乾等。这些理想化的正面形象大都是半人半神式的英雄。他们一方面有着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禀性特征,又有着天神的非凡的智慧和本领。这些英雄不但具有疾恶如仇,勇猛善战,忠于家乡,忠于人民的共同性格特征,而且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大致可分为几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江格尔是一个军事领袖的典型,他在宝木巴地方起着缔造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阿拉谭策吉和古恩拜是智慧的化身,他们在宝木巴处于军师和谋士的地位﹔洪古尔、萨布尔、萨纳拉是冲锋陷阵的猛将,他们往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人物﹔吉拉干是一位能言善辩的宣传鼓动者,美男子明彦负责外交、礼宾活动,江格尔的马夫宝尔芒尼主管交通、后勤事务。不仅如此,即使那些性格相近的人物也各有特点。例如,洪古尔、萨布尔、萨纳拉三员猛将,一个大公无私,一个忠诚老实,一个有时不免计较个人名誉、地位,在性格上仍有一定的差异。此外,《江格尔》还较为出色地刻画了一些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在艺术创作方面也是别具匠心的。《江格尔》是在蒙古族古代短篇英雄史诗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继承、发展了蒙古族古代民间创作的艺术传统和艺术手法,语言优美精练,想象大胆奇特,擅长夸张、渲染,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著称。它还博采蒙古族民间文学中的各种韵文样式(包括民间歌谣、民间叙事诗、祝词、赞词等)在艺术上的特点、长处,用以增强表现力,达到了蒙古族传统民间韵文创作的一个高峰。它是蒙古族民间文学的一个瑰宝,在蒙古族文学发展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关于英雄史诗江格尔

  1、历史源流

  《江格尔》应产生于蒙古社会还不发达的氏族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阶段。这部史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传说江格尔是奔巴地方的首领乌宗•阿拉达尔汗之子,两岁时,父母被魔鬼掳去杀害。藏在山洞里的小江格尔被善良的人发现收养长大。江格尔从小就具有超常的智慧,高尚的品德,惊人的体力和高强的武艺。从七岁开始,他就建功立业,兼并了邻近四十二个部落,被臣民推举为可汗。

  以江格尔为首领的勇士们用他们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不断战胜来自周围部落的入侵,击败以蟒古思为头目的邪恶势力的进攻,逐渐扩大自己的力量、财富和领地,继而建立了以奔巴为核心的美好家园。这里四季如春,人们过着丰衣足食,相亲相爱的和平生活。但是这引起了江格尔的仇敌的嫉恨,江格尔手下的能工巧匠、善马贤妻都成了被掠夺的目标。史诗围绕着抢婚、夺财、强占牧地展开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从中我们可了解远古蒙古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习俗、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

  关于这部史诗产生的年代,众说纷纭。已故的苏联科学院院士科津等学者断定它产生于15世纪﹔蒙古学者巴•索德那木和捷克斯洛伐克学者帕•帕兀哈认为,它产生的时代早于15世纪,大约从13世纪开始出现,到17世纪时,主要部分也已定型。中国的研究者也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说它是原始社会的作品,有的则认为它最初产生于原始社会,流传到明代便基本上定型了。

  关于《江格尔》的产生和流传地区,其说也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它最初产生在中国新疆的阿尔泰山一带蒙古族聚居区。近几年在新疆发现的大量材料,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的可靠性。《江格尔》至今仍在新疆各地的蒙古族人民中间广为流传。也曾在苏联的卡尔梅克人中流传。现今的卡尔梅克人,是17世纪初从中国新疆游牧到伏尔加河下游定居的蒙古族卫拉特部的后裔。随着卫拉特人的迁徙,《江格尔》便传播到俄国的伏尔加河下游。这部史诗在苏联的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图瓦自治共和国、阿尔泰地区,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都有一定的影响。

  2、江格尔主要内容

  《江格尔》是由数十部作品组成的一部大型史诗,除一部序诗外,其余各部作品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独立成篇。其中,有些作品在故事情节方面有一定的联系,但大多数作品的情节互不连贯,这些作品很难找出它们的先后顺序。贯串整个《江格尔》的是一批共同的正面人物形象。

  《江格尔》的开篇是一部优美动听的序诗。它称颂江格尔的身世和幼年时代的业绩,讴歌江格尔像天堂一样的幸福家乡宝木巴地方和富丽宏伟的宫殿,赞扬江格尔的闪射着日月光辉的妻子和智勇双全、忠诚无畏的勇士们,介绍了《江格尔》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并且揭示了全书的主题思想,是这部史诗的楔子。

  《江格尔》的故事繁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三大类作品,即结义故事、婚姻故事和征战故事,以后一类故事最为常见。

  3、江格尔结义故事

  叙述的是《江格尔》中的英雄们经过战场上的交锋,或者各种考验终于结为情同手足的盟誓弟兄的事迹。譬如,“阿拉谭策吉归顺江格尔之部”:5岁的小英雄江格尔被大力士西克锡力克俘获后,西克锡力克发现江格尔是个命运非凡的帅才,怕他日后统治天下,就企图害死他。可是,西克锡力克的儿子5岁的洪古尔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他。接着,西克锡力克派江格尔去抢夺老英雄阿拉谭策吉的马群。在赶回马群时,江格尔中箭不省人事。阿兰扎尔骏马把他带回西克锡力克的门前,西克锡力克此时正要出猎,就叫妻子处死江格尔。洪古尔恳求母亲不杀江格尔,并用法术治好了江格尔的箭伤。于是,洪古尔和江格尔便结为最亲密的弟兄。西克锡力克多日不归,他俩出外寻找,发现西克锡力克被扣于阿拉谭策吉的牧场。阿拉谭策吉看出洪古尔和江格尔结为一体将无敌于天下,决心归顺他们。阿拉谭策吉便对西克锡力克说,江格尔7岁时将征服世上的妖魔鬼怪,统辖40个可汗的领地,名扬四海,威振八方。到那时,你要给他娶诺木•特古斯汗之女阿盖•莎布达拉为妻,把自己的权力交给他。我将当他的右翼首席大将,洪古尔将当他的左翼首席大将。他会治理好家乡,让宝木巴兴旺发达,繁荣富强。后来,西克锡力克果然让江格尔掌握了宝木巴的一切权力。“洪古尔和萨布尔的战斗之部”:铁臂力士萨布尔的父母临终时叮嘱他立即去投奔江格尔可汗,但他听错了双亲的遗言却去寻找沙尔•蟒古斯,骑着栗色骏马在荒凉的旷野中迷失了方向。此时江格尔正在宫中举行酒宴,阿拉谭策吉提醒他应当尽速降伏萨布尔。于是,江格尔便率部出发,他一声令下,八千勇士立刻冲上前去。萨布尔抡起八十一庹长的月牙斧,把勇士们打得人仰马翻。正在这个紧急关头,洪古尔从沉醉中醒来。他跨上铁青宝驹赶到疆场,挥舞着阴阳宝剑向萨布尔杀去。两位英雄你砍我杀,互不相让。最后洪古尔从马背上提走萨布尔,将他扔到江格尔身旁的黄花旗下。江格尔亲自敷药,治好了萨布尔的伤口。萨布尔苏醒过来后,一连三次宣誓:“我把生命交给你高尚的洪古尔,我把力量奉献给荣耀的江格尔﹗”洪古尔也庄严宣誓,跟萨布尔结为兄弟。回到宫中后,江格尔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向他们表示祝贺。

  4、江格尔婚姻故事

  通过江格尔及众英雄娶亲的各种经历,展示出他们非凡的本领和高尚的品德。譬如,“洪古尔的婚事之部”:在一次宴会上,洪古尔请求江格尔赐给他一个妻子。江格尔亲自去扎木巴拉可汗那里求婚,要为洪古尔聘娶美貌的参丹格日勒。洪古尔去迎亲时,参丹格日勒已和大力士图赫布斯拜了天地。洪古尔盛怒之下,杀死了他们,然后跨上铁青马驰去。飞奔三个月后,洪古尔跟宝驹一起昏倒在荒野上,三只黄头天鹅飞来救活了他们。他们再往前跑三个月,大海挡住了去路,海中的鲟鱼出来把他们送到了对岸。洪古尔继续奔驰,来到了查干兆拉可汗的宫殿近旁。他十分疲惫,就变为一个秃头儿,让铁青马变成一匹秃尾小马。江格尔见洪古尔娶亲久无音讯,就出外寻找,来到查干兆拉可汗的领土上正巧与洪古尔相遇。原来可汗的女儿哈林吉腊早已爱上洪古尔,正是她变成天鹅、鲟鱼拯救了洪古尔。江格尔为洪古尔聘娶了哈林吉腊公主,一同返回故乡宝木巴。又如,“萨里亨•塔布嘎的婚事之部”:江格尔在高耸入云的宫殿里举行宴会时,阿拉谭策吉提出应当请镇压四面八方的蟒古斯的英雄洪古尔来共享欢乐,江格尔便派萨里亨•塔布嘎去请洪古尔。到了洪古尔的家里,他向洪古尔说明来意后,表示还要到太阳落的地方去娶陶尔根•昭劳汗的女儿。出发时,洪古尔和勇士们都为他送行。萨里亨•塔布嘎跨着骏马踏上陶尔根•昭劳汗的领土后,首先击退了向他进攻的大黑种驼和白鼻梁的红色母驼,接着又战胜了阿尔海和萨尔海两位勇士,后来还打死凶悍的勇士道格森•哈尔。快到陶尔根•昭劳汗的宫殿时,他变成一个秃头儿,他的骏马变成一匹长癞的小驹。当他来到可汗的宫殿时,只听见陶尔根•昭劳汗正向各地来求亲的英雄好汉宣布:大家都去参加射箭、赛马、摔跤三种比赛,谁获得全胜我就把公主许配给谁。秃头儿要求参加比赛,可汗心里虽然很不乐意,也不好不让他参加。开始比赛之前,可汗请卜卦人来算算是谁娶公主。卜卦人占卜后对可汗说,将要娶公主的是个秃头儿。比赛开始了。射箭时,各地的英雄好汉谁也没射中目标,最后让秃头儿给射中了。赛马时,秃头儿骑着长癞的小驹得了第一名。摔跤时,秃头儿同天上和地下来的各路有名的摔跤手较量,把他们一个个摔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三种比赛都获胜以后,萨里亨•塔布嘎恢复了自己的原貌。于是,陶尔根•昭劳汗把最小的女儿奥特根•哈尔许配给萨里亨•塔布嘎,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5、江格尔征战故事

  描绘的是以江格尔为首的英雄们降妖伏魔,痛歼掠夺者,保卫家乡宝木巴的辉煌业绩。譬如,“征服残暴的西拉•古尔古汗之部”:得知江格尔可汗远走他方,三十五勇士纷纷出走后,暴戾成性、险恶凶残的西拉•古尔古汗便大举进犯宝木巴地方。雄狮洪古尔只身迎敌,最后不幸被擒。西拉•古尔古汗派人将洪古尔拖进幽深的地洞,投入血海,让他受尽折磨。宝木巴地方遭到空前的浩劫,百姓们统统被驱赶到草木不生的沙原。江格尔漫游天下,在青山南面的一座宫殿里,遇到一位天仙似的姑娘。他俩结成亲密的伴侣,生下一个男孩,起名少布西古尔。过了三天,这孩子便骑着江格尔的阿兰扎尔骏马上山打猎去了。有一次打猎时,他遇上阿拉谭策吉,老英雄让他把一支箭带去交给自己的父亲。江格尔看到这支箭,想起昔日的荣誉,非常思念家乡,立即返回宝木巴。可是,故乡白骨成堆,满目荒凉。他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老人,探听到洪古尔的下落。他毅然走进地洞,到七层地狱的血海浬去寻找洪古尔。小英雄少布西古尔随后也来到了宝木巴。他召集众勇士共同对敌,除掉了万恶的西拉•古尔古汗,解救了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江格尔冲进魔窟,把恶魔斩尽杀绝,取回洪古尔的遗骨,用如意神树的叶子救活了洪古尔。江格尔和洪古尔回去跟众人一道重建家园,宝木巴地方又像从前一样繁荣富强。又如,“战胜残暴的芒乃汗之部”:芒乃汗派使者向江格尔提出五项屈辱性的条件,扬言如不应允便率领大军进攻宝木巴。洪古尔挺身而出,发誓宁可在清泉边洒热血,在荒野里抛白骨,也不去做奴隶。他单人匹马冲入敌阵,夺了敌方的战旗,杀死无数敌人。但因寡不敌众,洪古尔身负重伤。这时江格尔带领众将赶来助阵。萨纳拉、萨布尔受伤后,江格尔出马同芒乃汗激战。江格尔一枪将芒乃汗挑起来,刚举到空中时枪突然断了。洪古尔连忙跳上去同芒乃汗肉搏,其他英雄也赶上前来,大家一起斩除了这个不可一世的顽敌。

  《江格尔》这部蜚声中外的著名史诗,卷帙浩繁,规模宏大,广泛地反映了它从最初产生到定型之前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愿望。这部具有强烈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的大型史诗,[3] 揭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和全体人民群众同心协力,紧密团结,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就能克敌制胜,保卫家乡,创建和平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便是《江格尔》通过一系列瑰丽多彩的画卷和可歌可泣的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江格尔》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反面形象各部并不一致,几乎每部作品都各有一种敌人﹔但整个史诗里出现的正面形象却是一致的,主要的正面人物是宝木巴的首领江格尔可汗及其将领阿拉谭策吉、洪古尔、古恩拜、萨纳拉、萨布尔、明彦、哈布图、凯•吉拉乾等。这些理想化的正面形象大都是半人半神式的英雄。他们一方面有着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禀性特征,又有着天神的非凡的智慧和本领。这些英雄不但具有疾恶如仇,勇猛善战,忠于家乡,忠于人民的共同性格特征,而且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大致可分为几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江格尔是一个军事领袖的典型,他在宝木巴地方起着缔造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阿拉谭策吉和古恩拜是智慧的化身,他们在宝木巴处于军师和谋士的地位﹔洪古尔、萨布尔、萨纳拉是冲锋陷阵的猛将,他们往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人物﹔吉拉干是一位能言善辩的宣传鼓动者,美男子明彦负责外交、礼宾活动,江格尔的马夫宝尔芒尼主管交通、后勤事务。不仅如此,即使那些性格相近的人物也各有特点。例如,洪古尔、萨布尔、萨纳拉三员猛将,一个大公无私,一个忠诚老实,一个有时不免计较个人名誉、地位,在性格上仍有一定的差异。此外,《江格尔》还较为出色地刻画了一些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在艺术创作方面也是别具匠心的。

  《江格尔》是在蒙古族古代短篇英雄史诗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继承、发展了蒙古族古代民间创作的艺术传统和艺术手法,语言优美精练,想象大胆奇特,擅长夸张、渲染,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著称。它还博采蒙古族民间文学中的各种韵文样式(包括民间歌谣、民间叙事诗、祝词、赞词等)在艺术上的特点、长处,用以增强表现力,达到了蒙古族传统民间韵文创作的一个高峰。它是蒙古族民间文学的一个瑰宝,在蒙古族文学发展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6、江格尔艺术特点

  《江格尔》作为一部长篇英雄史诗,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如描写圣主江格尔,反复辅叙了他苦难的童年与艰苦的战斗经历,把他描写成一位机智、聪明、威武、能干,深受群众拥戴,为宝木巴事业奋斗不息的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他作为一代开国汗主,是国家的缔造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受到众勇士和人民的衷心拥戴。他成了众勇士的榜样、头脑和灵魂,人民的希望,是宝木巴繁荣昌盛的象征。

  《江格尔》描写最成功的英雄形象是洪古尔。史诗饱含感情地说洪古尔身上集中了“蒙古人的99个优点”,体现了草原勇士的一切优秀品质。他对人民无限忠诚,对敌人无比痛恨,有山鹰般勇敢精神,有顽强不屈的斗志。他热爱家乡、热爱人民,不畏强暴,为了宝木巴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比较突出地体现了蒙古民族那种吃大苦耐大劳,顽强坚定和英勇尚武的性格。

  《江格尔》通过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生动的艺术形象,描绘了洋溢着草原生活气息的风景画与生活图景,体现了蒙古民族特有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在艺术风格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江格尔》的民族性还表现在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如运用丰富优美的卫拉特民间口语,融合穿插蒙古族古代民歌、祝词、赞词、格言、谚语,以及大量采用铺陈、夸张、比喻、拟人、头韵、尾韵、腹韵等。《江格尔》的故事曲折动听,语言朴实无华,故事里的人物为捍卫自己美好家园而浴血奋战的精神和可亲可敬的形象,使史诗获得了代代相传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7、江格尔国内版本

  95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边垣编写的《洪古尔》一书,这是在中国第一次出版的《江格尔》部分内容的汉文改写本。1958年在呼和浩特,1964年在乌鲁木齐先后用蒙古文出版了《江格尔传》,其中收有1910年以前在俄国出版的《江格尔》的13部作品。1978至1982年,在新疆蒙古族地区搜集到的《江格尔》共有47部,长达7、8万诗行。其中,先后印成书的共计32部。1980年出版的15部是:阿拉谭策吉和萨纳拉战斗之部,洪古尔和萨布尔战斗之部,洪古尔征服蟒古斯三兄弟之部,洪古尔击败库尔勒•占巴拉汗之子之部,征服哈尔•桑萨尔之部,萨里亨•塔布嘎的婚事之部,洪古尔的婚事之部,洪古尔活捉冬希乌尔•格日勒蟒古斯之部,汗希尔•宝东之部,征服玛拉•哈布哈之部,洪古尔征服蟒古斯布尔古特汗之部,征服哈尔•特布赫图汗之部,吉拉干击败沙尔•格日勒汗之部,小英雄霍顺乌兰、哈尔吉拉干、阿里亚双合尔活捉巴达玛乌兰之部,霍顺乌兰的婚事之部。1982至1983年付印的17部(资料本)是:西克锡力克与孤儿江格尔相遇之部,江格尔接受西克锡力克的领地之部,乌琼•阿拉德尔可汗的孤儿命名为江格尔之部,征服阿拉坦•索耀汗之部,江格尔之子阿尔巴斯•哈尔活捉鄂尔古•孟根•特布赫汗之部,江格尔掌管西克锡力克的大印之部,包尔•芒乃征服杜希•芒乃汗之部,洪古尔寻找伯父之部,江格尔向洪古尔之子霍顺乌兰授印之部,洪古尔镇压道克欣•哈尔蟒古斯之部,洪古尔征服格棱•占巴拉汗之部,英雄萨布尔娶那仁达赖汗之女诺木图古师之部,洪古尔娶阿拉奇汗的女儿之部,西克锡力克的婚事之部,洪古尔同儿子霍顺乌兰夺取蟒古斯领地之部,小勇士巴特哈那镇压耀温•乌兰蟒古斯之部,道克欣•沙尔•布尔古特之部。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江格尔》(15部)的汉文译本。

  在国外,19世纪初,俄国首次搜集、出版了《江格尔》的一些部分。最早搜集并向欧洲介绍这部史诗的是贝克曼。他从卡尔梅克人当中采录到《江格尔》的个别片断,旋即将它们译为德文于1804至1805年在里加发表。后来,俄国学者阿•鲍波洛夫尼科夫于1854年用俄文发表《江格尔》的另外两部。克•郭尔斯顿斯基于1864年用托忒蒙古文刊印了西拉•古尔古汗之部和哈尔•黑纳斯之部。弗•科特维茨于1910年又用托忒蒙古文刊印了鄂利扬•奥夫拉演唱的《江格尔》(10部)。1978年在莫斯科出版的阿•科契克夫编的《江格尔》,收入先后在俄国、苏联记录的作品25部(包括异文),共约25000诗行。蒙古人民共和国出版的有《史诗江格尔》(1968)和《名扬四海的英雄洪古尔》(1978),共收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记录的25个片断(包括不少重复的故事)。《江格尔》除蒙古文版本外,在国外还有德、日、俄、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爱沙尼亚、图瓦等多种文字的部分译文。研究“江格尔”已形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在苏、蒙、匈、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英、美、法、芬兰等国都出版过不少《江格尔》的研究著作。

  8、江格尔传承意义

  《江格尔》以其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在蒙古族文学史、社会发展史、思想史、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江格尔》是蒙古民族文化的瑰宝。

  如果说英雄史诗是蒙古族远古文学中最重要的民间文学体裁,那么《江格尔》就是这一体裁中篇幅最长、容量最大、艺术表现力最强的代表,它代表了蒙古族英雄史诗的最高成就,从而也代表了蒙古族远古文学的最高成就,成为蒙古族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在蒙古族英雄史诗的历史类型中,《江格尔》是继单篇史诗、串连复合史诗之后出现的大型并列复合史诗。这样的长篇英雄史诗在蒙古族土生土长的文学中虽然只有《江格尔》一部,但从后来蒙古《格斯尔可汗传》的流传形成看,并列复合史诗的结构实际已经成为蒙古族长篇英雄史诗结构的一种规范。

  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在继承远古中短篇英雄史诗婚姻和征战两类题材和主题的同时,又新增加了部落联盟的题材和主题,从而把远古中短篇史诗所反映的氏族与氏族、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婚姻、征战斗争扩大到部落联盟,把塑造氏族、部落首领单个或几个英雄形象扩大到塑造以江格尔、洪吉尔为代表的部落联盟英雄群体,在更加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深刻地反映了蒙古氏族制度瓦解、奴隶制度确立的过程。这样内容深广、人物众多的鸿篇巨制,不但在远古时期的蒙古族文学中首屈一指,在整个蒙古族文学史中也不多见。

  《江格尔》富于变化的音韵格律在蒙古族诗歌发展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从《江格尔》的音韵格律中,一方面可以发现萨满教祭词神歌等蒙古族诗歌音韵格律最初的萌芽形态,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蒙古族诗歌音韵格律走向成熟道路上的种种发展轨迹。这就使它不但成为研究蒙古族诗歌音韵格律发展的重要资料,而且成为学习蒙古族诗歌音韵格律的基本典范。

  《江格尔》还为认识远古蒙古人朴素的神幻浪漫的审美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如:对通人言晓人意、将外在形体美与内在精神美融为一体的“蒙古马”的审美观念;对以力、勇、义为基本性格特征的部落英雄人体美与个性美的审美观念;对于英雄相对立的贪婪、凶恶、残暴的蟒古斯的审美观念;对兽形类比的审美观念;对理想化的自然美与社会美的审美观念,等等。这一系列以游牧文化(含狩猎文化)为根基的独特的审美观念对蒙古族传统的民族审美意识的形成发展同样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1]

  《江格尔》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深深扎根于蒙古族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从13世纪左右诞生起,主要由“江格尔齐”在民间传唱,流传至今。“江格尔齐”,蒙古语意为专门演唱史诗《江格尔》的民间艺人。他们以超群的记忆,丰富的知识,受到牧民们的尊重。另外,因为蒙古族很早就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江格尔》又有蒙古文手抄本流传于民间。手抄本叫“立江格尔”。《江格尔》在一代一代“江格尔齐”的演唱中,不断增删、加工,加上手抄本的文字的直观性,使《江格尔》的增删加工,要比单纯的口头文学更细致、更考究。

  在1771年,也就是清乾隆十六年开始了《江格尔》的整理工作,最初由新疆的蒙古族王公们分散进行。当时有12章回、32章回不等,究竟《江格尔》有多少章回,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说:“收集到的共有60余部,10万行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主持下,整理工作有组织的由专家进行。我国第一个《江格尔》的正式版本是1958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3章蒙古文版;198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15章蒙古文版;汉译本有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和1988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的15章本。另外,新疆整理的《江格尔资料本1~9集》,988年印齐。人们期待着《江格尔》最终正式版本面世,像《玛纳斯》的完成本一样,成为传世珍品。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江格尔》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也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形势十分严峻。著名的民间艺人有的已经过世,在世的也都已经年届高龄,面临着“人亡歌息”的危险。因此,对《江格尔》传承人和资料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必须抓紧,以使这部宝贵的史诗长唱于世间。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江格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加•朱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李日甫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夏日尼曼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巴州《江格尔〉》概况

  举世闻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卫拉特蒙古古典文学艺术珍品。它被中外学者誉为蒙古族古典文学“三座高峰”之一,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是世界著名的长篇英雄史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它是世界英雄史诗中章回最多、篇幅最大、英雄形象高大、分布范围广阔、艺术手法精湛,是天下无双的,国内外英雄史诗中首屈一指的,至今尚被民间艺人口头吟唱流传的活态艺术。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田野调查所得到的资料来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江格尔》主要流传地区之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巴州蒙古族民间《江格尔》演唱活动频繁,艺人较多,演唱内容较为丰富,史诗传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从巴州和静、和硕、焉耆、博湖县等地搜集到了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具有明显地域性特征的50多种《江格尔》变体。而这些语言生动、韵律优美,大约10万多诗行音频资料一直在自治区文联民协保存着。遗憾的是演唱这些《江格尔》的作者---江格尔齐,除两位健在之外,其他人都已过世。因而这批资料就显得格外弥足珍贵。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蒙古族优秀文化遗产,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从2013年开始组织编纂,2015年10月出版《巴州江格尔》(三卷)即和静卷;和静、焉耆卷;和硕、博湖卷。

  为了保护和传承英雄史诗“江格尔”,于2016年8月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巴西力克筹建了英雄史诗“江格尔文化园”和江格尔敖包前立“江格尔书籍纪念”碑。

  为什么把巴西里克村称为江格尔家园

  江格尔是神话英雄的史诗,东归壮举是现实英雄的史诗,二者跨越时空的精神烛照千古,江格尔所歌颂和保卫的幸福家园“阿如宝木巴”是我们守望相助的乐土,而在现实中,巴音布鲁克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阿如宝木巴”,是东归英雄的故乡,是我们的江格尔家园。

  中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江格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加•朱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李日甫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夏日尼曼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巴音布鲁克的巴希里克村更是有传承数代的江格尔齐家族。

  夏日尼曼1947年出生于新疆巴州和静县巩乃斯乡。他的叔父托木古提是一位著名的江格尔爱好者,也是土尔扈特汗的专职江格尔齐。夏日尼曼讲述和说唱过的“江格尔”史诗共有17章,他所讲述和说唱的“江格尔”史诗多种文学作品已被选入和静县编辑出版的民间文学丛书中,有的已被选入自治区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丛书。

  《江格尔传承人》电视纪录片(脚本)

  让我们的孩子在江格尔的传唱中感悟中华文化的斑斓多姿,感触千人想象的绮丽华彩。---海飞(作家、著名童书出版人)(播音 黑屏白字 键盘声)

  和静县第一小学四年级江格尔传承人巴特尔在为人们演唱江格尔篇章【同期声说唱】【内容:在好久以前有一位英雄,他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他吃饭的碗可以遮住天上的太阳,他的手掌可以掌握整个世界,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可汗的子孙,这位巨人的名字叫江格尔。他永远都活在人们的心里,所以这位英雄被人们传唱至今。】

  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以史诗中主要人物江格尔命名的史诗。这部史诗诞生于12世纪至17世纪上半叶,当时主要流传在卫拉特蒙古族聚集区。 

  随着社会的变迁,《江格尔》的传承面临着"人亡歌息" 的危险。因此,对《江格尔》传承人和资料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必须抓紧,以使这部宝贵的史诗长唱于世间。

  现场同期清唱:

  四季犹如春之阳。

  没有痛苦和死亡,

  人永葆青春时光。

  没有潦倒和贫穷,

  只有富足和繁荣。

  李日甫,第四代《江格尔》传承人。聪慧的李日甫自幼热爱《江格尔》说唱,得到祖爷排力吉提、爷爷道尔吉、和父亲布外江格尔的真传,2007年获得国家级《江格尔》传承人殊荣。2016年春天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6岁。

  生前,李日甫为和硕特《江格尔》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李日甫老人除了整理和收集《江格尔》说唱的资料外,还积极投身民间艺人、中小学《江格尔》学习的传帮带教育工作。经常参加国内外及地方组织的《江格尔》研讨会。年轻时,李日甫还多次获得《江格尔》说唱比赛一等奖。

  李•巴特尔,李日甫的儿子,也许是家庭的熏染,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江格尔》,现担任新疆和硕县文化馆馆长、和硕县非遗文化保护中心主任、和硕县蒙俗文化保护协会会长等职务,也是李日甫家族第五代江格尔传承人。李•巴特尔还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级江格尔传承人之一。

  李•巴特尔除本职工作外,每周定期为和硕县中小学生授课,传授江格尔知识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们对江格尔唱词的理解,李•巴特尔从文字使用上着手,新疆卫拉特蒙古族普遍使用的是蒙文托忒文字,托忒蒙语翻译即明白又清楚之意,你可以怎么说,就可以怎么写,卫拉特托忒文字发音和书写是统一的。

  【李•巴特尔: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级江格尔传承人】

  【同期声:我现在主攻蒙语托忒文,因为它的发音清晰,表达明白,谁来念都可以比较准确的发音,而蒙语胡图木文就不一样了,第一个人可以编写出来,但是第二个人念得时候,未必能表达准确的意思。】

  李•巴特尔只要有闲暇时间,就整理父亲留下来的江格尔文稿和说唱乐谱。

  【李•巴特尔: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级江格尔传承人】

  我现在一有空,就整理父亲遗留下江格尔说唱手稿,都是用蒙文托忒文字整理,现在已经书写了三个章节了,三万字左右,工作量很大,我会不懈努力坚持下去的。

  李•巴特尔一有空就回家陪陪母亲苏苏来,虽然都在和硕县城里居住,因工作太忙,一周也回不了几趟家。

  母亲苏苏来见到儿子回来,她就会把父亲的荣誉证书拿出来,怀念他们一起走过的岁月。

  孙子也许将是这个家族第六代江格尔传承人了。

  【新疆和静县一中巴金华老师,正引领同事们说唱江格尔,领会其内涵。】

  巴金华,新疆和静县一中教师,她是和静县中小学江格尔教程课本编撰小组成员。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静县教育局出资,鼓励非遗江格尔传承学习小组编撰一部校本教材。

  【巴金华:新疆和静县一中老师】同期声:口语的学生可以理解也可以记,但是他写用托忒文,就是我们卫拉特用的(文字),这些学生不知道的托忒文字,我们学校要组织一个团队,把口头传说得东西记载下来,传承下去。

  老师们还根据不同年龄段,编著不通的版本,尤其是针对幼儿这个群体,他们虽然不能理解英雄们的故事,但对蒙古族传统的民族审美意识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巴金华:新疆和静县一中老师】同期声:当时我们学校的整个建设,是以《江格尔》起头的,老师都是手写的《江格尔》说唱计划,(这是)江格尔说唱教学计划。

  满都拉老师一家人,对江格尔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只要有一点闲暇时间,就坐在一起弹唱着江格尔曲调,加深对这部史诗理解。

  满都拉是和静县四中专职江格尔老师,兼任和静县江格尔传承人协会会长。除了日常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参与和静县中小学江格尔教程课本编撰工作。为了尽快编写好教材,满都拉常常加班加点。甚至劝说妻子布鲁盖加入《江格尔》保护工作群体中。

  布鲁盖老师曾经是和静县四中教高级教师,为支持丈夫满都拉对《江格尔》的保护工作,她毅然放弃高职,做起幼儿园江格尔传承工作。面对一群天真的孩子,她总是全身心的投入。

  孟根苏荣就是布鲁盖老师培养出的小小“江格尔其”。“江格尔其”,蒙古语意为专门演唱史诗《江格尔》的民间艺人。

  别看他小小年纪,孟根苏荣在和静县江格尔演唱大赛中获得少年组一等奖。

  【布鲁盖:新疆和静县四中老师】同期声:那个时候,没有电影,没有电视,长辈们每天都会给我们涌读江格尔听,他们讲的故事惟妙惟肖,就像是在看电影,让人身临其境,所以,从那个时候起,我对《江格尔》有了很深的感情,小时候对《江格尔》是喜爱,现在我看到满都拉老师,一心为普及《江格尔》而努力,我很受影响,对江格尔有了更深的感情。

  哈西才次克是和静县四中初二年级的学生,每天按时参加《江格尔》早读课,为了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江格尔》的精髓,早读、排练、朗读、演出都是拿出自己最佳状态。哈西才次克是一个来自巴仑台牧民家的孩子,小学一年级就来到和静县四中就读,经过五年《江格尔》班的学习,现在哈西才次克,已经能够涌读《江格尔》四个章节,通过学习江格尔,也懂得很多门类知识,对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民俗等有个大致了解,为以后进入社会,工作、生活有着很多的启发和帮助。

  【哈西才次克:新疆和静县四中初二学生 】同期声: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在这个学校就读,从三年级开始在江格尔班学的《江格尔》,三年级到现在学了五年的《江格尔》,学了四个章节《江格尔》,现在在学第五章节,学习《江格尔》能提高背诵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江格尔》是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以后我将努力学习《江格尔》,争取成为一名作家而努力。

  和静县于2007年在中小学普及江格尔传承课程,尤其是在县一中、四中、第一小学、巴音布鲁克镇小学、巩乃斯镇小学都开设了江格尔学习普及班,从幼儿班到初二年级,报名人数每年递增。

  《江格尔》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深深扎根于蒙古族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江格尔》主要由"江格尔其"在民间传唱,流传至今。他们以超群的记忆,丰富的知识,受到牧民们的尊重。

  73岁的夏日尼曼老人身体大不如以前,加上常年病疼的折磨,行动很是不方便,他出生在新疆和静县巩乃斯镇阿尔先村。夏日尼曼老人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很深的感情,每年夏季都要从和静县城回来居住一段时间,左邻右舍的亲朋好友也会来他家看望,一些民间艺人也借机向夏日尼曼讨教。夏日尼曼老人也是新疆唯一一个在世的国家级《江格尔》代表性传承人。

  满都拉和李杰早早就腾出了时间,看望自己最敬仰的夏日尼曼老师,夏日尼曼老人告诉满都拉,孩子是《江格尔》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方法,让孩子们从心底里去接受、去喜欢、去热爱,对于《江格尔》文化的保护,是一门终身都需要去学习研究的工作,满都拉也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想法和困惑,向尼曼老师一一请教,

  夏日尼曼老人担任和静县五所中小学,江格尔传承指导老师。

  【夏日尼曼:国家级江格尔传承人】同期声:我从2007年5月29日开始,我再和静县一中学教起了《江格尔》,经学校教务处的安排,我在初一 初二年级开设一天一节的《江格尔》课程,直到现在。

  夏日尼曼老人的最大心愿就是民间艺人的不断接力,幼儿园到社会团体的积极参与,也如同《江格尔》故事里的人物,为捍卫自己美好家园而浴血奋战的精神和可亲可敬的形象,使史诗获得了代代相传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这是一部 让我们的孩子在江格尔的传唱中感悟中华文化的斑斓多姿,感触千人想象的绮丽华彩电视纪录片。纪录居住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卫拉特蒙古族,付出毕生经历传承江格尔不懈努力的故事。

江格尔盛宴中的菜品和文化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江格尔》通过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生动的艺术形象,描绘了洋溢着草原生活气息的风景画与生活图景。《江格尔》的每一个英雄故事都源自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故事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风俗、饮食和礼仪。

  在巴音布鲁克天鹅湖畔的江格尔家园,东归英雄的后裔——土尔扈特人传承并发展了史诗的文化外延,他们从《江格尔》史诗中提炼发掘草原饮食文化的精髓,结合现代环保、有机、营养、健康的理念,经过长期摸索改良,形成了荟萃草原饮食精华的江格尔盛宴,所以说江格尔盛宴既是饕餮大餐,也是文化盛宴!

  1、江格尔迎客茶

  江格尔盛宴第一道美食就是江格尔迎客茶,它还有个名字叫“草原迎客第一道”,这是给尊贵的客人接风洗尘,以新鲜牦牛奶、砖茶、水和盐为原料熬制。

  奶茶蒙古语称"苏台茶" ,喝此种奶茶是蒙古族的传统饮食习俗。除了解渴外,也是补充人体营养的一种主要饮品。若要有客人至家中,热情好客的主人首先斟上香喷喷的奶茶,表示对客人的真诚欢迎。若客人光临家中而不斟茶将被视为草原上最不礼之行为。

  奶茶以新鲜牦牛奶、砖茶、水、盐巴为原料,铁锅中放入少量水,取一小块砖茶,煮开后用汤勺反复扬搅,熬至茶汤色红亮,茶香浓郁。加入适量水调和茶汤浓淡,煮开后加入新鲜牦牛奶反复扬搅,等待奶香和茶香充分融合后,加入适量酥油和盐巴,一锅飘香四溢的奶茶就熬制好了。

  2、江格尔家园

  陪伴美味奶茶的最佳伴侣是江格尔家园,是草原特色点心的大荟萃,由锅盔、油饼、油果子、德吉、都萨木里、八宝糌粑等组合而成,整体造型呈现出巴音布鲁克九曲十八弯美景和山河草原的壮阔、牛羊五畜的肥美,寓意有山有水有草原有牲畜,才有安居乐业的家园。

  油饼、油果子和德吉都是蒙古人招待贵客必须上的主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油炸的食物非常难得,所以用来招待贵客也显得主人家对客人的尊重。圆形的是油饼,切成小方块的叫油果子,各种动物造型的叫德吉。

  都萨木里是牛奶、鸡蛋、面粉、加糖调和至均匀的糊状,用小勺舀出直接下锅炸熟的软糯甜点。

  八宝糌粑制作非常讲究,用炒熟的青稞粒,加酥油或羊油、核桃仁、葡萄干等,在特制的木杵里不断捶打粉末状,在取出捏成各种形状直接食用,也可作为锅盔的馅料一起食用,口感香甜不腻,深得大家喜爱。

  大草原辽阔无边,经常方圆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才能见到一个蒙古包。有客人至家中,即使是陌生人,善良热情的女主人倒奶茶的同时,也会端上各种面点给客人,让客人先缓解一下疲乏饥渴。

  3、江格尔“绝处逢生”

  土尔扈特部族民间传说中有一位英雄骁勇善战,被敌对势力的汗王忌惮。恰巧汗王的王妃是这位英雄的妹妹,汗王就以王妃思乡心切为由邀请兄长前来探望,其实背后早就在出城所有必经之路上设下陷阱。王妃无意间得知这个阴谋,就以送行为由请兄长前来话别,席间有一道菜就是把煮好的羊肉切成大小薄厚均匀的片状,摆盘成圈状,用羊后腿带关节骨“髀石”的棒骨横搭圈中央,关节骨“髀石”指向东方。无需言语,兄长便明白了妹妹的意图,连夜向东方的深山逃去,终于绝地逢生冲出了重重包围,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宝木巴,并最终建功立业成为人人传颂的大英雄。“绝地逢生”这道菜便由此而得名。

  “绝地逢生”是草原手把肉的精华版。草原手把手选用7个月月龄羔羊,以传统蒙古宰牲手法屠宰,即在羊胸前心口处开口,手伸进羊的胸腔,瞬间用力捏断羊的心脏大动脉停止羊心脏跳动,敬天敬地仪式之后剥皮、去内脏。从羊的每个关节处分割成七块,选取肉质鲜嫩精道的羔羊后腿下锅煮熟,切片摆盘,搭配以草原野韭菜、洋葱、蒜泥、羊棒骨原汤调制而成的汤汁蘸料。

  4、江格尔高湖全羊养胃汤

  江格尔高湖全羊养胃汤,高湖即蒙古语“高勒湖尔”音译,意为:流动的泉水。将羔羊全身每一个部位的肉切片,搭配胡萝卜等蔬菜,以草原特产十余种中草药调味,装进新鲜羊胃,加入全羊骨浓汤封口,慢火煨熟,食用时割开封口部分,羊汤犹如泉水般涌出,肉味鲜香浓郁,汤汁驱寒祛湿,养胃效果尤其突出。

  5、江格尔烤羊背

  江格尔烤羊背的灶具非常奇特,俗称铁凹子,是现代电饼铛的老祖宗。以羊尾油打底,选用上好的黑头羊脊背置于铁凹子内盖好密封,埋于烧好的牛粪堆内,360度包裹连烤带闷,出凹子时羊背外焦里嫩,香酥可口,是江格尔盛宴中的极品。烤羊背献给长辈和尊贵的客人,寓意吉祥如意,幸福圆满。

  6、江格尔九曲回肠

  江格尔九曲回肠是草原风干肉香肠和草原血肠的组合拼盘,食色鲜明,香味独特,入口生津,意怀牵肠挂肚,形似蜿蜒流淌,可谓色香味意形俱佳。

  蒙古风干肉香肠,选用巴音布鲁克特有的黑头羊肉,切成条状,略微腌制,晾晒一至两天,待羊肉条水分自然蒸发至略干,装进洗干净的羊肠中,两端用线绳绑好,略微熏制,放入锅中煮熟,切片装盘即可。在宰羊放血时,将羊血收集到提前准备好的盛有少量盐水的干净容器中备用,待羊血自然凝结成血块后加入凉水,用手反复揉捏血块至米粒大小,捞出不能揉碎的杂质和血丝,加入羊油丁、洋葱丁、适量盐巴调味后,灌入洗干净的羊肠中,两端用线绳绑好封口,入锅煮熟,血肠就做成了。

  7、江格尔非常开心

  这道菜被草原上的牧民称作“非常开心”,“非”是指面肺子、“常”是米肠子,“开心”则是煮熟后一切两半的羊心,这样的三件套经典搭配,米和面在此相会,菜和肉共聚一盘,非常开心的菜名让人开怀一笑,不由胃口大开。

  8、江格尔雪山牛肉羹

  雪山牛肉羹选用优质巴音布鲁克伴野血牦牛肉风干肉,在特制的木杵中经过千百次捶打制成肉松,旺油爆炒后加雪莲水煮开,打入蛋清呈白色絮状,口味绵软,营养丰富,是养生极品。

  巴音布鲁克伴野血牦牛长年生活在海拔3000 米左右的高寒地带,五世生钦活佛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将这一优良的品种由拉萨引至新疆,造福一方百姓牧民。如今,巴音布鲁克伴野血牦牛和黑头羊是经过国家认证的有机产品。

  9、江格尔铁凹包子

  烤完羊背的铁凹子通常会被牧民们二次利用,火堆温度尚在,只需20分钟左右,通体金黄的铁凹包子就登场亮相了,铁凹包子以草原特产沙葱拌羊肉肉馅,表皮金黄,内含汤汁,回味悠长,丝毫不逊色于有中华面点冠军之称的蟹黄灌汤小笼包。

  10、野蘑菇全羊骨浓汤捞饭

  江格尔野蘑菇全羊骨浓汤捞饭,是粗犷特色中比较精致的另类。选用巴音布鲁克独有的蘑菇,学名“天山雷菇”,与全羊骨浓汤熬制,搭配咖喱、土豆丁,胡萝卜丁,红绿椒丁精心烹制出浓稠鲜香的浇头,搭配香米,吃一口满口生津,回味无穷。

  天山雷菇曾经是土尔扈特部进献清朝皇家的唯一贡品,而全羊骨浓汤则是用全羊所有部位的骨头,剔除所有连骨肉,大火熬制6个小时的浓汤,营养丰富,是补钙佳品。

  11、江格尔天鹅湖酸奶糕

  天鹅湖酸奶糕是一道创新做法的甜点,由面粉、鸡蛋、牦牛酸奶混合调制成均匀的糊状,加入适量白糖、酵母搅拌均匀。倒入底部抹油的模具中静置,等待其发酵至两倍体积后加入葡萄干,上笼屉蒸熟,其色泽黄亮,口感软糯香甜,酸奶的香醇混合葡萄干的天香,风味独特。

  12、江格尔圆钱饭

  江格尔盛宴最后一道菜是混搭了主食、羊肉、蔬菜和汤汁的圆钱饭。这道美食历史悠久,过去牧民在放牧时,因为没有携带做面食的工具,就将和好的面用手捏成圆形的面片下到肉汤内煮熟食用,因面片形似银元,故名圆钱饭。江格尔盛宴的圆钱饭经过改良后,加入了蔬菜,羊肉也进行了炒制,味道和营养更胜一筹,加之暗含恭喜发财之意,所以上桌后常常被一抢而空。

  13、江格尔盛宴的饮品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江格尔盛宴好菜配好酒,来自草原最深情的问候就是奶酒,奶酒是将取出酥油后的酸奶煮沸,盖上专用的木笼屉蒸馏而成。酒体无色透明,奶香、酒香协调,口感柔和、绵甜爽净,饮后奶香悠长。通常十斤牛奶才能酿造出一斤奶酒,它有白酒特点,同时富含粮食白酒无法代替的营养。

  包次是土尔扈特人喜爱的一种特殊饮品,相当于江南地区的米酒。它的配料和做法都非常奇特。将小麦粒放入特质木桶中进行捶打,而后用石磨磨成粗粉。锅烧热,放入羊尾油煸炒,炒到有油渗出,加入大米继续炒制,而后兑入适量温开水烧开。将面粉用凉水调成糊状,反复搅拌待均匀后,倒入已经煮开的锅里,再次开锅后倒入发酵缸中,晾凉后加入酵母,而后再均匀撒上一层事先磨好的小麦粗粉,封盖放在温暖的地方,约两天后就发酵好了,用纱布过滤去掉残渣后就可以饮用了。包次的味道酸中带甜,能很好的帮助消化。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美景连着美食,美食连着文化,江格尔盛宴,让我们大快朵颐的文化大餐,英雄的故事在草原上千年传扬,牧人的长调在草原上千年传唱,江格尔盛宴的美食在草原上千年飘香,就在巴州等着您来品尝。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江格尔”文化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维吾尔、回、汉等46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州。自古以来,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各民族之间相互团结、相互协作,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形成了巴州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瑰宝。巴州民族艺术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历史悠久、品类繁多,丰富多彩,是巴州文化的优势之一,也是新疆代表地区之一,在全疆有着非常重要和独特的地位。其中江格尔文化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一、“江格尔”文化的起源与文化空间

  蒙古族人民在远古而又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大量优美丰富多采的民间口头文学。在神话、传说、民歌、祝赞词基础上产生了形式多样的叙事长诗。其中蒙古族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是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学之峰,也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它和希腊的《荷马史诗》、印度的《罗摩衍那》史诗一样,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江格尔》已传唱700余年,民间说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已收集出版并初选出单独成章的江格尔汗传奇叙事约70章,近10万诗行,深刻反映了卫拉特蒙古的古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司法制度、生活习俗、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是蒙古人的杰出创造和口承“百科全书”。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汉文典籍《旧唐书》(公元945年)。新疆古称西域,13世纪初随成吉思汗西征进入西域并在这里生息繁衍的蒙古人被称作卫拉特蒙古、漠西蒙古。构成新疆蒙古族的主要成员包括世居的土尔扈特、和硕特、绰罗斯、杜尔伯特、察哈尔、扎哈沁、乌梁海和1771年由伏尔加河下游东归到新疆的土尔扈特、和硕特诸部落。古代西域卫拉特蒙古地区是史诗《江格尔》的主要产生地之一。大约形成于14世纪的史诗《江格尔》,是说唱、口传的韵文史诗,是迄今流传于新疆各蒙古社区的同一主题的史诗不同章节传奇叙事及其各种异文的总称。《江格尔》主要由民间专门的史诗说唱艺人“江格尔其”说唱、传承。通常,蒙古人的聚会、庆典、人生礼仪、传统节日和专门举办的“江格尔演唱会”是其主要的文化空间。。

  二、“江格尔”文化的内容与表现形式

  史诗《江格尔》用卫拉特蒙古语传唱,主要讲述了以江格尔汗为首的12雄狮大将、32伯东(意即公野猪)和6012勇士,为追求幸福生活,同邪恶势力进行英勇顽强地斗争并终于取得胜利,建立和保卫了一个强盛的理想之国——宝木巴国的传奇叙事。该史诗深刻反映了蒙古人民的斗争生活和崇高理想,以及对本民族影响较为深远的历史事件,并对蒙古人的传统信仰、伦理道德、生产、生活等各方面作了绘声绘色的描述。说唱史诗《江格尔》是民众娱乐、记忆历史、歌颂英雄、憧憬理想、传承文化、学习知识、教育后代、祈福禳灾等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实践形式之一。因而,《江格尔》已成为卫拉特蒙古人文化身份认同的显著象征,被视为其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保护和发展蒙古族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对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民族自尊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人类社会也都有着促进作用。历代杰出的“江格尔其”是本遗产得以不断完善并传承、发展的重要群体。他们经长期家传或师承习得,并在不断为民众说唱史诗的实践中逐步提高技巧。在新疆,已收集出版由不同“江格尔其”说唱的《江格尔》资料本13册,共100多种异文,约20万诗行。其中,初选出单独成章、不同情节的《江格尔》史诗约70章、10万诗行。其诗词丰富精练、韵律合辙优美、比喻精彩生动,许多词语已融入到民众的日常语言之中。在民间,说唱《江格尔》有只唱不说、只说不唱或先说后唱、先唱后说等多种表现形式。说唱史诗以一人无伴奏演唱或念说为主,近代也有采用新疆蒙古族传统乐器托布秀尔伴奏自弹自唱的不同形式。演唱史诗的曲调采用五声音阶及上下句对称结构,不同的演唱者采用不同的曲调和旋律,演唱时,音调、旋律往往随叙事情景和人物的不同而变化发展。“江格尔其”常常在语词选用、情节渲染、曲调旋律变化等方面即兴发挥,将继承传统与个人创造巧妙结合,使史诗的传承、发展充满活力。中国三大史诗之一的《江格尔》是蒙古人民的杰出创造和口承“百科全书”,至今仍是培育人民文化心理、民族性格、创造能力和艺术技巧的丰富源泉。

  三、巴州“江格尔”文化的分布与活动

  目前,巴州蒙古族总人口仅有5万余人。人口总数较少、大部分分居于山区和农区,极少部分居住于城镇等原因,影响了本遗产在更大范围的可见度、认知度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而且,现代化进程加快,牧民逐步由游牧转为定居,蒙古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大的变化,使得史诗《江格尔》的说唱环境和氛围发生了巨大变化。最近虽然愿意传习《江格尔》的年轻人有所增加,但能够成才的却很少。

  史诗《江格尔》主要流传在我国新疆蒙古族聚居。它自产生之时就开始口口相传地流传在蒙古族人民生活当中,迄今为止还保持着它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巴州“江格尔”文化主要分布于北四县(即:和静县、和硕县、焉耆县、博湖县)是蒙古族聚集县,如和静县的巴音布鲁克、巩乃斯、巴伦台、哈尔莫墩镇、和硕县的特吾力克镇、那音克尔乡、博湖县的乌兰再格森乡乌图阿热勒村、塔温觉肯乡敖瓦图村、本布图镇、焉耆县的包尔海乡等乡镇。因此,当前必须建立本遗产民间传承机制,资助“江格尔其”的生活和传唱活动,选编《江格尔》的代表性内容纳入蒙古中小学语文课程,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建立数据库和开设专门网站,出版史诗不同异文的托忒蒙文本、汉译本、英译本和《江格尔》详介词典等。

  四、巴州“江格尔”文化的机构与成绩

  (一)政府重视,机构健全。为加强“江格尔”文化保护工作,巴州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巴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加强江格尔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在和静县、和硕县、博湖县、焉耆县成立了“江格尔”文化传承中心,配备了专职干部和必要的设备。主要职责是组织、指导、协调本县域内江格尔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整理、传承、保护、项目申报等工作。同时各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确保江格尔文化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尤其是博湖县投资110万元兴建了全疆最大的(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县级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目前正式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活动。(二)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弘扬和传播“江格尔”文化。巴州充分利用财政每年定期举办的文化遗产日、东归那达慕艺术节以及重大节日等时机向各族干部群众宣传江格尔文化。组织开展了江格尔文化文艺节目展演,江格尔文化遗产图片展。在东归那达慕节艺术节上,举办江格尔演唱等七项技艺比赛。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江格尔文化,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效果。(三)群策群力、主动出击,大力开展普查申报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各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和村组文化中心户的作用,在北四县农牧区建立《江格尔》搜集点,同时组织文化工作者深入农牧区,利用录音、录像等手段,对散落在民间的江格尔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式收集。二是在各县市先后建立了《江格尔》说唱者档案和电子资料档案库,并对大部分文字资料和曲目进行整理。三是在抢救、挖掘、收集、整理,江格尔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抓特色,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各县江格尔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它获得新的生命力。同时,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把原本处于民间自娱自乐、自生自灭状态的江格尔片段搬上舞台,使其成为舞台艺术,其系统性、规范化和精致程度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成为巴州文化品牌。(四)多措并举,确保“江格尔”文化发扬光大。为了进一步扩大江格尔文化的影响,我们积极组织队伍参加新疆首届民间文化艺术节。巴州共选送4个节目、70件展品参赛。其中,博湖县弹唱《江格尔》获“优秀节目奖”;并获“金手鼓”奖。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乌图阿热勒村蒙古族因拥有保存完好、历史悠久、富有本土特色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而被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自治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为确保“江格尔”文化能够弘扬、传承和发展,各县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及传承人创办培训基地,鼓励、支持江格尔老艺人通过口传心授等形式传帮带,使江格尔文化传承人后继有人。比如焉耆县于2007年6月27日在包尔海乡挂牌成立了“焉耆县‘江格尔’保护传承中心”。认真开展调查、摸清本县的传承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登记、建档工作。定期组织传承人进行培训、交流活动,要求每个传承人再带一两名学生,同时给每个传承人一定的传承保护费。

  2008年6月,巴州文化局在巴州蒙古小学揭牌成立“江格尔培训基地”,在此同时和静县一中、和硕县文化馆聘请了国家级“江格尔”艺人图.尼曼和李日甫老人(此二人为国家级传承人,每年有10000元的津贴)为担任传承培养工作,主要是中小学生。培训基地采取教育机构与原生态民间传承的方式,就地培养和招录年轻的传承人,使《江格尔》史诗这一份活的遗产在民间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焉耆县政府授予江格尔传承人的荣誉称号等办法,鼓励他们传授《江格尔》说唱艺术。奖励在保护、传承《江格尔》说唱艺术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经常在各种节、假日活动中组织《江格尔》说唱者进行表演,同时在节日期间开展慰问老艺人活动,提高了老艺人对《江格尔》说唱者的积极性。2009年参加首届新疆卫拉特蒙古民间艺术才艺展示,多人分别荣获“优秀民间艺人”称号。目前共普查到江格尔说唱传承人共26人,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夏日尼曼和李日甫,他们会讲述和说唱《江格尔》史诗共有十几章,先后多次参加县、州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型演出,表演《江格尔》史诗,并参加了《江格尔》史诗国际研讨会。

  2007-2010年和静县第一中学、第四中学成立了“江格尔”基地,同时设置了“江格尔”课程,聘请国家级“江格尔其”夏日尼曼和青年“江格尔其”满都来担任《江格尔》教师,目前和静县“江格尔”培训基地共培养弟子300名,这些学生都已学习《江格尔》的前五章内容。和静县目前正在筹备出版江格尔教材。自2006年开始至今,搜集、整理《江格尔》视频资料VCD一盘,30分钟;录像带1盘,90分钟;录音带共8盘,其中夏日尼曼60分钟磁带5盘,李日甫200分钟磁带2盘,新耐30分钟磁带1盘。

  州财政也先后投入近300万元用于《江格尔》(三卷本)的出版,并在江格尔的主要传承地和静县巴音布后鲁克镇巴西力克村建立“江格尔民族文化园”,在2018年8月在巴音布鲁克举办“巴州江格尔那达慕——文化旅游非遗体验活动”。

  五、“江格尔”文化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党政有关部门开展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进行过专门的大量抢救、搜集、整理、挖掘工作,出版、发表了大量的有关《江格尔》书籍和学术论著,也多次举办过不定期的国际性和国内性学术研讨会。尤其是近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新疆蒙古族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也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极其严峻形势:1、著名“江格尔其”大多数已经过世,在世的也都为数不多,而且也已年届高龄,面临着“人亡歌息”的危机。2、《江格尔》传承人的社会地位较以前相比有所下降。3、随着现代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们的审美需求有所改变,对蒙古族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说唱的兴趣也日益在淡漠。4、受经济利益等多方面影响,目前只有寥寥无几的青年人在学说唱《江格尔》。

  六、“江格尔”文化的保护措施

  1、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搜集、挖掘、研究清楚新疆蒙古族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这一巨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所以,对它尽快地进行系统的搜集、整理、挖掘、研究出版和建立《江格尔》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2、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是活态的民间口传文学作品。活态史诗的存在,不仅要有优秀的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作品本身,而且更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只要有《江格尔》说唱者,才有积极热心的听众。希腊、印度史诗在民间失传的原因就是因为失去了普通听众,又失去了民间说唱者和讲述者。艺人的说唱和听众的接受是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能活在民间的两种决定性因素,如果失去了“江格尔其”和听众,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的说唱就不可能再生存下去了。为此,面对新疆蒙古族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面临着“人亡歌息”的危机,对新疆蒙古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3、要保护新疆蒙古族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的原汁原味,不断提高新疆蒙古族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说唱技艺,协调发展的动态保护机制。4、制定专门的《江格尔》文化的保护条列。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2014年10月15日)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人类文明是由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国就更多了,从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屈原、王羲之、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关汉卿、曹雪芹,到“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到聂耳、冼星海、梅兰芳、齐白石、徐悲鸿,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从《格萨尔王传》、《玛纳斯》到《江格尔》史诗,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产生了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节选(2018年3月20日)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我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今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

三大史诗

  中国三大少数民族著名史诗《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等重要场合述及“三大史诗”,激励中华各族儿女发扬伟大创造精神,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大史诗震撼人心的伟大之处在于其跨省区、跨民族、跨国界传播的宏伟格局;在于凝聚民心、团结人民、给予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和向往;在于结合口头与书面形式的活态传承体系以及恢弘的叙事主题和崇高的演述风格。

  以三大史诗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核心元素之一,同时也是接轨国际、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

  三大史诗是人民的史诗,带着泥土芬芳,凝结着人民的智慧与心声。安定世界、主张正义、造福百姓、建设美丽家园,是“三大史诗”核心主题,这对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边疆稳定都有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三大史诗是中国多民族文化“百科全书”,是文学、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例证。

  《东归•印象》实景剧

  《东归•印象》是第一部描写土尔扈特东归壮举的大型实景剧。以“回归”为主题,通过展示土尔扈特部东归文化,生动展现东归历史,还原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率部回归祖国沿途历经千难万阻的过程,以及定居后土尔扈特部后裔们目前生产生活的现状,大力弘扬东归爱国主义精神 、向社会传递了爱国爱家的强大正能量。

  《东归•印象》的音乐融入大量土尔扈特文化元素,原汁原味的服装道具,不加雕琢的唱腔和原生态的舞蹈,将自然风光和传统艺术与现代舞美完美融合,在现实的基础上再现了史诗般浓郁的民族风情。让人们在自然中真切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英雄气息,普通牧民的本色出演,让人耳目一新。这是民族文化保存和交流的历史见证,是土尔扈特人宝贵的爱国精神文化遗产。

  《东归•印象》将整个巴音布鲁克草原当做了流动的舞台,而演员不仅就在观众的身边,还会巧妙的与其进行交流和互动,因其内涵的深厚,其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旅游演出的范畴,它以东归英雄史诗为载体,展示出土尔扈特蒙古族民族的忠诚爱国的精神境界。渥巴锡汗率领土尔扈特部经历了八个月的长途跋涉最终回归祖国,出发时带领的17万人,到最后剩下不足7万人,可以说是血泪历程,悲壮之极!此次壮举,以其雄伟悲壮震惊世界,永垂青史。

  《东归•印象》实景舞台剧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东归》为主题,以巴音布鲁克草原真实的山峦河流为背景,60多名演员真情演绎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途中与沙皇奋战、迁徙的历史史实,再现了东归壮举 。第二部分《回家》在“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可容纳600人的演艺大厅内,演员用轻盈、优美的舞姿和低沉雄厚的长调伴随着大屏幕上展翅高飞的天鹅,一望无际的草原,神往的九曲十八弯等景色,将观众们的思绪带入巴音布鲁克大草原,通过土尔扈特婚礼、蒙古族歌舞托布秀尔、萨吾尔登、江格尔等展现土尔扈特后裔安居乐业的画面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该剧以质朴而震撼的艺术展示了东归精神传递的独有的文化魅力,展现各民族在和静这片热土上繁荣昌盛,休戚与共生活景象。

  近年来,和静县围绕“文化强县和旅游名域”战略定位,以挖掘东归历史文化和推进全域旅游结合起来,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为了让文化走出去,作为东归文化的综合演绎和体现,投资2000余万元的大型实景舞台剧《东归•印象》曾先后赴河北、天津、北京及等省市及新疆大剧院巡回演出,充分展现了巴州和静县地域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历史人文,鲜明的民族民俗风情特质。该剧将娱乐性、知识性、观赏性高度完美结合,既具有高品质的文艺商品属性,又不过分商业化,既有较艺术水准,又能雅俗共赏,给观众以最大的艺术享受。从2014年开始,该剧每年5至10月份,每天在国家5A级景区巴音布鲁克进行市场化演出,从11月份至来年4月份,每个周末在和静县城公益演出,该剧分为实景剧和舞台剧,在景区常态化演出,并先后赴北京、天津、乌鲁木齐、石家庄等8个城市巡演,累计演出180余场次,观众9.2万人次,常态化演出,使躺着的历史站了起来、让沉睡的景区活了起来,实现了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初级阶段向以文化旅游为主的高级阶段转变,为巴州和静县开创了一条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激发了各族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和静县对外展示的亮丽名片。2015年9月,《东归•印象》中一段舞蹈萨吾尔登在第四届中国蒙古舞大赛中获得银奖。

《江格尔传奇》实景剧

  剧本编辑:萨巴图巴衣尔

  剧本审核:其艾仁才

  表演人数:16人(来自巴西乐格村的16名非演员普通牧民组成)

  演出地点:巴西乐格村江格尔家园

  《江格尔》是一部具有强烈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的大型史诗,揭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和全体人民群众同心协力,紧密团结,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就能克敌制胜,保卫家乡,创建和平幸福美好的家园。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种基因要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我们要把江格尔这种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江格尔传奇》实景剧以江格尔史诗为载体,通过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生动的艺术形象,描绘了洋溢着草原生活气息的风景画与生活图景,体现了江格尔和他的十二位英雄们为捍卫自己美好家园而浴血奋战的精神。实景剧用他们原生的动作,用他们质朴的歌声,带给人们心灵震撼的同时,通过《江格尔传奇》实景剧充分展现巴州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吸引国内外游客,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第一幕:伴随着江格尔颂江格尔和他的十二位英雄登场。

  第二幕:主持人介绍江格尔与他美丽的夫人。

  第三幕:由江格尔介绍他的十二位英雄,同时江格尔十二位英雄各自展示自己的技能。

  一、英雄阿拉坦策吉巴瓦— 他能预卜未来九十九年后的事能记述过去九十九年的往事他能准确的讲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情。

  二、阿日格乌兰洪古尔— 他就是阿日宝木巴图的英雄他是宝拉图拉嘎座上的诺颜百万英雄的楷模宝木巴图的一轮太阳狮子英雄阿日格乌兰洪古尔。

  三、宝日芒乃— 他用他那吓破三岁熊罴熊胆的雷鸣般的怒毫声召来江格尔手下的宝通那八千名阿尔扎的英雄他就是吉雅图阿拉德尔汗的独生子年轻的宝日芒乃英雄。

  四、哈日萨纳拉— 无论遇到多么强大的敌人他从来不在敌人面前磕头他有一双结实的肩膀从来没有碰过地面他有男子汉的九种超人的技艺他就是沙毛白额马的骑手本巴英雄道格新哈日萨纳拉。

  五、铭彦— 他像一轮初升的太阳朝着东边一站,那南梯卜的人都以为黎明时分大了朝着西边一站那北梯的人都以为黎明时分到了他就是额尔和图克汗的儿子天下有名的美男子铭彦。

  哈日尼敦—他伸出双手甩出套马的长索从没有失手过甲禁得住七十支长戟的利刃他就是可汗吉雅齐阿拉德尔之子额尔和哈日尼敦。

  萨布尔—狮子不管有多大的力气禁不住萨布尔抢斧一劈骏马不管跑得多快也休想跑在萨布尔的前头。

  哈日吉林苏木其—他在他两岁那一年一箭射中了飞在天空中的鹦鹉和猫头鹰的鼻孔因此他获得了神箭勇士哈日吉林的称号。

  赛力肯塔巴格— 他从十二个月的路程之外能准确地辨认出小马驹和二岁马他就是雪白马的骑手赛力肯 塔巴格。

  贺吉拉根— 他懂天下九种语言唐苏克宝本巴图的五百个臣民百姓雪片似得递来诉状他都能及时断案他是执法断案的长官。

  古哲根贡布— 他蜷缩着身躯坐下能占二十五个人的位置他能舒展着身躯坐下能占五十五个人的位置他就是大黑马的骑手古哲根贡布巴特尔。

  耳朵足足有九拃长它有九庹长的虎牙是霍尔穆斯坦赐给的银合快马的头一个种子他就是道格新希尔格的次子道格新塔黑勒阿拉坦阿拉。

  第四幕:歌颂江格尔,跳起萨吾尔登,盛宴开始。

  第五幕:在民间歌手们的优美歌声中实景剧闭幕。

天山雪莲

  雪莲花,因其顶形似莲花,故得名雪莲花,简称雪莲。为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状茎粗,颈部被多数褐色的叶残迹。茎粗壮,无毛。叶密集,基生叶和茎生叶无柄,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最上部叶苞叶状,膜质,淡黄色,包围总花序,边缘有尖齿。头状花序10-20个,在茎顶密集成球形的总花序。总苞半球形,直径1厘米;总苞片3-4层,边缘或全部紫褐色。小花紫色。瘦果长圆形。冠毛污白色。花果期7-9月。

  天山雪莲,又名“雪荷花”,当地维吾尔语称其为“塔格依力斯”。属菊科凤毛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新疆特有的珍奇名贵中草药;分布于中国多地高寒地带,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也有分布。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磺砾石滩中,海拔2400-4000米。以天山所产最多,质亦最佳,生长于天山山脉悬崖陡壁之上、冰渍岩缝之中;那里气候奇寒、终年积雪不化,一般植物根本无法生存,而雪莲却能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和空气稀薄的缺氧环境中傲霜斗雪、顽强生长。

  这种独有的生存习性和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其天然而稀有,并造就了它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神奇的药用价值,人们奉雪莲为“百草之王”、“药中极品”。

  1996年中国已将天山雪莲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天山雪莲是唯一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雪莲植物,是中国国家三级濒危物种。2000年国务院13号文件已明令禁止采挖野生雪莲。

  和静县雪莲资源分布在巴音布鲁克地区、巩乃斯、巴伦台、克尔古提等地区海拔2800米以上雪山、年产70--120万朵。2005年开始县政府纳入日常工作范围2007年县政府下发文件封育雪莲资源但非法乱挖乱菜现象依然存在。每年县政府组织林业、畜牧、公安、工商等部门和各乡镇政府清山清林4次、和静县森林公安每年办理乱挖乱采雪莲案件17次、行政处理人员43人次、没收雪莲3--5万朵左右。

  和静县是新疆雪莲和紫草的主产区,年产量分别为80万朵和20吨。此外,在巴音布鲁克区的珠勒图斯盆地、巩乃斯沟、阿尔先沟等地,中医药资源十分丰富,盛产党参、羌活、贝母、独活等药用植物。

  雪莲享有“西域奇花”美誉,不仅是雪山上的一种美丽花卉,更是珍贵的药用植物。每年7至8月,是天山雪莲绽放季节。50年前,在新疆海拔1800米左右的部分山区就可以采挖到雪莲;而如今,在海拔3000米以下已难觅其踪迹。除了资源总量锐减外,雪莲花头直径也由30厘米下降到10厘米左右。

  据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林业局党支部书记欧阳宏志介绍,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山区雪线上升,雪莲生长区域缩小,加之盗挖分子大量增加,甚至将雪莲连根拔起,致使雪莲连开花结籽的机会都没有,使得当地野生雪莲数量急剧减少。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将面临更加严重的破坏。

  新疆蒙古族赛马项目简介

  赛马被称为蒙古族男子三项竞技中的一项,深为草原人民所喜爱。新疆蒙古族赛马一般会在喜庆节日,特别是每年那达慕节大会上,在约定的场地,进行竞赛。参加赛马者自愿报名,不受年龄性别限制,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是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蒙古族的赛马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有奔马、走马。奔马赛,也称“速度赛马”。是长距离的速度比赛,是一种毅力性赛马。传统的赛奔马为了减轻马的负荷,都不备鞍,轻装上阵。参加奔马赛的骏马一般较多,少则数十,多则逾百。奔马赛,不计时,不论马的年龄,没有固定的场地跑道,一般都不分组,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赛奔马的赛程一般在20至50公里之间,比赛时裁判一声令下,所有的参赛者同时脱缰,这时草原上万马奔腾,蹄声震撼,蔚为壮观,骑手们头缠丝带,缨穗飘扬,身着艳袍,五彩缤纷,一路催马扬鞭,一路跃马驰骋。精湛的骑术、人马和谐的配合,不时赢得观众赞许,在欢呼喝彩声中一个个冲过终点。

  走马赛,为技巧性很强的竞赛,是比试马走的侧步平稳和速度。参赛的走马要备上精美的鞍辔,把骏马打扮得漂漂亮亮。参赛的走马必须是经过严格的训练,使走马的步伐分左右两侧前后蹄同时迈出,以稳健为尚,既快又稳,姿势和谐、优美,以最先到达者为胜。比赛既要有马的技能,也要有骑手的驾驭水平。

  参赛的马匹不分品种,分组抽签,分道比赛,按时间多少录取名次。比赛中,参加者只准一人一马,没有特殊情况不准换马,比赛分直线跑道和圆场跑道进行,不准用马鞭帛打他人的马匹;若运动员中途落马,允许上马继续比赛。规则要求起跑后100米内不准在里圈跑,过100米压过10米后方可时里圈。否则为犯规。胜利者、取得名次的马匹,在那达慕大会上集中在主席台前依次排好,由优秀的民族歌手高声朗诵“赛马诗”。赞马诗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描述马匹的雄骏,介绍骑手的事迹,形容比赛的特点,宣告比赛的名次等,获得第一名十分惹人注目,在其马头上、马身上撒奶酒或鲜奶以示庆贺。除这种传统的赛马方式外,近些年还出现了障碍赛、花样赛等新的赛马形式,使这一马上运动项目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卫拉特蒙古式摔跤简介

  和静县是以蒙古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县,摔跤运动在和静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蒙古族牧民所喜爱的传统摔跤,称为蒙古式摔跤;一种是中国式摔跤。

  蒙古式摔跤是蒙古族牧民的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它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摔跤方法,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塔克楞节(那达幕)不可缺少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

  古老的蒙古式摔跤规则比较随便,不分级别,平常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组织摔跤手配对和编排,比赛赛手多少不限,但不能出现奇数,比赛一般采用单淘汰制,比赛时摔跤手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单德格”,腰系“希力布格”,下身穿肥大的摔跤裤,脚蹬蒙古靴,颈上套着五色绸制成的“景格”,“景格”标志着摔跤手获得的名次。入场前摔跤手唱“摔跤歌”,跳蒙古舞,活动手脚,作准备活动。入场时摔跤手用毛毯盖住头和上身,互不见面,表示不知对方的实力,揭开后就进行角力。

  蒙古族十分敬重有威望的摔跤手,年迈时都被授予“达尔罕”终身荣誉称号。竞赛时取得第一名者被称为“嗄勒忙那”(意为角斗大力士)。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普及和提高摔跤运动水平,自治州体委对蒙古式摔跤规则进行改革,使之更规范化和适合于现代竞技代体育的发展。

  

  

  

分享:

微新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