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葡萄酒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时间:2018-08-22 | 来源:巴州宣传部 | 作者:

  一、巴州葡萄酒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葡萄酒产区葡萄种植情况

  巴州现有酿酒葡萄种植面积22万亩,约占全疆总面积的40%,其中,焉耆县9.8万亩,和硕县9.7万亩,博湖县2.3万亩,和静县0.3万亩。形成了焉耆东西戈壁产区、和硕产区、博湖南山产区和和静产区,酿酒葡萄主载品种有赤霞珠、马瑟兰、雷司令、西拉、霞多丽、品丽珠、梅洛、威戴尔、蛇龙珠、贵人香、梅桂香等11种,赤霞珠种植面积最大,约占总面积的68%

  (二)葡萄酒产区酒庄建设、生产加工情况

  巴州产区现有葡萄酒加工企业及酒庄37(焉耆15家、和硕19家、博湖2、和静1),已经取得生产许可证20(焉耆9家、和硕9家、博湖1家、和静1)32家具有种植基地,总面积9.5万亩,约占全州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43%28家葡萄酒加工企业及酒庄已经建成投产,7家在建,葡萄酒及葡萄汁设计加工能力近8万吨,2017年巴州产区共生产葡萄酒约0.9万吨,其中,焉耆葡萄酒产区约0.39万吨,和硕产区约0.42万吨,博湖产区0.025万吨,和静产区0.063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约45000万元。10余家葡萄酒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国家、自治区、巴州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行销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

  (三)品牌建设及获奖情况

  目前,巴州产区已经培育以“乡都”、“芳香”、“天塞”、“中菲”、“国菲”、“轩言”、“元森”等一批具有一定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的葡萄酒品牌,获得“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认证,被评为“新疆名牌”、“新疆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

  2017年共获得世界级奖项10个,其中:金奖3(布鲁塞尔金奖一个,柏林金奖2),银奖5(布鲁塞尔银奖4个,伦敦银奖一个),铜奖2(伦敦铜奖2),各类国家级奖项118个。有力促进了葡萄酒产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推动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葡萄酒产业,在自治州第十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加快巴州葡萄酒产业发展,构筑 “一湖四县百庄”葡萄酒产业布局,打造“中国沙漠原生态葡萄酒庄之都”和独具特色的葡萄酒区域品牌。根据《自治州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以博斯腾湖为中心,辐射焉耆、和硕、博湖和和静县的“一湖四县百庄”的整体葡萄酒产业布局,积极打造葡萄酒产业综合发展。整合部分农业、旅游资源,按照先规划后发展、小分散大集中、先标准、后生产、先自建后扶持的原则,将适宜发展葡萄酒产业的酒庄确定为主要发展区域,通过葡萄、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带动周边小酒庄的发展,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督促相关县市成立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参与,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报团取暖,形成合作共赢的优势。2017年焉耆乡都酒业与和硕冠颐酒业达成合作协议,利用乡都的知名度和冠颐的资源优势实现合作共赢。三是加强行业指导。指导成立巴州葡萄酒协会,入会会员企业38家。引导企业严格依法生产经营,诚实守信,由分散松散型向集中紧密型过渡。

  (二)提升发展层次。通过组织域内葡萄酒企业举办学习培训、专业论坛、技术推广及展示交易、推介会等活动,有效提升了葡萄酒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组织焉耆盆地12家葡萄酒企进行电商培训,加大对葡萄酒企业互联网培训指导。举办2期巴州焉耆盆地葡萄酒专业技术讲座培训班,提升酒庄酒企种植、管理和葡萄酒酿造水平。成功举办“春季酿酒师技术交流会”、“五色海岸南疆酿酒师暨新酒节技术交流会”,加强全疆和全国葡萄酒技术人员之间交流互动。焉耆县成为全疆首个全国有机农业酿酒葡萄示范基地,初步形成“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概念,

  (三)扩大品牌影响。打造“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名片”和特色葡萄酒文化,进一步彰显新疆焉耆盆地地域特性,提升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品牌影响力。目前,焉耆盆地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材料已报自治区质监局初审。围绕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重要节点,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组织域内企业参加亚欧博览会、糖酒会、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等。在中国酒业博览会中全国有10款葡萄酒获中国酒业“青酌奖”荣誉。其中,新疆产区有7款酒获奖,仅巴州焉耆盆地产区有5款酒榜上有名。大力宣传推介我州优势资源和投资环境,不断提升巴州葡萄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招商引资和商贸合作,促进品牌和商标战略的实施。

  (四)促进产业融合。探索葡萄酒种植、加工、市场营销、旅游等行业为一体的最佳运作模式,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解决酿酒葡萄种植散户原料卖难的问题,乡都酒业拟在和硕县新建酒庄,指导和硕县酿酒葡萄种植散户种植和收购酿酒葡萄原料。博湖县采取由政府以资产入股的形式与上海金恪投资控股集团合作,成立了新疆罄玉葡萄产业综合园,联合开发葡萄产业综合体项目。葡萄产业综合体建设包括生态葡萄种植、葡萄酒庄、旅游度假村、民族马术俱乐部、5000亩沙漠生态公园和葡萄小镇等。

  (五)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相关政策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把葡萄酒产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提供资金支持和良好金融服务;争取西丹庄园、中菲酿酒股份有限公司2个自治区技改项目资金120万元。各县相应出台了支持当地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政策,给予土地、资金等方面政策支持。如,焉耆县、和硕县分别对符合产业规划的酒庄基础设施建设、酒文化打造、餐饮住宿、基地观光旅游及酿酒师、品酒师的培训等给予适当补助。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制定完善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将巴州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纳入国家、自治区层面的葡萄酒产发展规划。焉耆县、和硕县、博湖县、和静县按照自治州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要求,修编完成《葡萄酒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及《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总规划》。库尔勒市加快完成《库尔勒葡萄酒文化一条街总体规划》。按照规划要求,抓紧做好项目实施前期工作。

  (二)加强葡萄酒基地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融资”的原则,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葡萄酒基地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新品种引进、育苗基地、技术培训、品牌宣传等方面的补助。提高基地机械化水平,鼓励支持葡萄酒生产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反租倒包、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种植基地。

  (三)加大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对葡萄酒企业的培育推荐力度,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深入调研,发掘葡萄酒产业中的潜在品牌,主动引导帮扶,实施重点培育商标全程跟踪指导,倾心为葡萄酒企业争创名优服务。对巴州的葡萄酒企业进行摸底、梳理、筛选,择优列入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采取培育引导措施,组织建立起衔接紧、后劲足、实力强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创建梯队,形成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的创建格局和工作态势。鼓励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投资葡萄酒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引进提取葡萄籽油、葡萄籽精华素、葡萄籽超微粉、葡萄酒渣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快扶持做强做优乡都、芳香、瑞峰、天塞、中菲等一批葡萄酒龙头企业,打造在全国、全疆由较大影响力的大中型葡萄酒企业或企业集团。引导鼓励葡萄酒企业间横向联合、兼并重组,加快形成有竞争了的葡萄酒企业联合体。支持海瑞盛葡萄籽精油、花青素、葡萄面膜等延伸产品达产。支持发展包装材料、包装印刷、玻璃制品等相关联行业,尽快形成葡萄酒产业发展所需的配套产能。

  (四)打造提升产区品牌影响力。一是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产区有机认证。积极申请焉耆盆地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推广有机产品认证,制定出台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保护办法》、《葡萄酒分级酒庄评定管理办法》、《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等。二是开发特色名牌产品。引导企业把握高端产品销售大幅下降和中低端产品销售逐步上升、比重明显增加的重大趋势变化,适时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多元化、特色化葡萄酒个性产品,形成干型、半干型、甜型、起泡、特种葡萄酒、白兰地等多种规格的产品布局。三是发挥好葡萄酒协会的作用,组织企业联合开拓市场、抱成团打响产区品牌。运用“互联网+”“葡萄酒+”等形式,加大对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宣传推广力度,以品牌赢得市场,以品牌促进发展。四是加大产区品牌宣传力度,拓展国内外市场营销渠道。积极引导葡萄酒生产加工企业培育葡萄酒品牌和地域品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充分利用国家及国际葡萄酒交易会、展销会、评酒大赛和互联网等进行宣传推介,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葡萄酒展等活动。努力打造葡萄酒产区和特色葡萄酒文化,实现由“做酒”到“创牌”的转变,树立巴州葡萄酒整体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巴音技术学院等专业院校合作,积极培养实用技术人才。

  

分享:

微新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