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
时间:2016-07-04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黄琰 尼加提·尼牙孜
阿里木说:“卖羊肉串的时候,我会感到很快乐。”

  阿里木:我不是名人 希望将来能办所留守儿童学校

  如今,以卖羊肉串为生的阿里木算得上是名人了。尤其是岁末年初,阿里木有点忙,不是在忙做生意,而是在接受一拨又一拨来自全国媒体记者的采访。很多人关心,阿里木现在出名了,将来还会卖烤羊肉串吗?以后有什么计算?

  阿里木说:“我不是什么名人,我还是以前的那个阿里木,我喜欢卖烤羊肉串,今年我希望能找个老婆和我一起卖烤羊肉串,然后用赚来的钱办一个留守儿童学校,让孩子们通过努力学习,早日摆脱贫困,那样,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和谐美好,这是我做大的愿望。”

  阿里木办留守儿童学校的愿望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他说源自这么多年在外面漂泊的感受,在没有饭吃、没有钱的时候,有好心人向我伸出援助之手,他们有恩于我,我也要感恩他们,但是后来我想,与其感恩他们,不如感恩社会。

  心怀感恩 回馈社会

  自幼家境贫寒,因上不起学读到高二时选择了参军,退伍后,被分配到一个偏远乡镇的供销社工作,因为心好,经常给困难的人赊账,最后自己的饭碗也丢了。为了挣钱,1997年,他离开了新疆,踏上了他的漂泊之旅,三年来,到过北京、郑州、北海、昆明等地打工。因为一次浸润心灵的感动,阿里木留在了毕节。

  阿里木回忆说:“刚到毕节,身上只剩10块钱和一个烤箱,花了1块钱和‘背篼’(帮人背东西的人)住在一起,买了1块钱的馒头、1块钱的荞凉粉充饥,又用6块5毛钱买了1斤羊肉串成35串羊肉串,大约能卖17块5毛钱。卖了20串时,烤箱和剩下的羊肉串被城管没收了。

  “就在最困难的时候,我遇上了素不相识的酒吧老板刘老二,他给了我100块钱,还帮我在他的店子前摆起烧烤摊。后来我拼命做生意,5天就把钱还清了。

  “我没有钱、肚子饿的时候,捡垃圾吃,有好心人看到,就请我吃饭;来毕节的第一年,还有人邀请我去家里过年,还有很多事情,他们给我的帮助,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我,我就想,社会上有这么多好人,我也一定要好好报答这个社会。”

  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阿里木捐助的对象重点在贫困的孩子。他一直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他说:“这个世界上的人各种各样,但善良的心都应该是一样的,贡献也是一样的,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只有他们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勤俭节约 只为爱心事业

  在毕节的十年间,阿里木用他烤羊肉串挣来的钱共资助了百名贫困学生,资助金额高达10万元。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语——“裸捐”来形容是最贴切不过的了。所不同的,裸捐的人通常是大款,而阿里木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生意人。

  阿里木不是有钱人,他的生活的十分俭朴,可他总说我已经生活的很好了。在毕节采访期间,我们去了阿里木的住处,在毕节城区桂花路租住的一间民房里,这是他搬过7次的家,走进房间,除了一张床,一个冷冻羊肉的冰柜、一台电脑和几个锅碗外,再也找不到一件值钱的东西,床上只有一条薄被子和一个薄毛毯,眼前的这一切让人难以想象。可阿里木却说,很好了,还能洗澡,以前的房子洗不了澡。

  阿里木的手机是朋友送的,铃声是国歌,手机里还存了其他歌曲,都是“红歌”,屏幕有点裂痕,阿里木说他最喜欢这个手机了,特别是里面歌曲,都是当兵时候的歌曲,听上去很亲切。

  阿里木就是这样一个节俭的人,有不少人都劝他把挣到的钱存起来,找个老婆,不要继续这么傻了。然而,阿里木对自己爱心事业依旧“痴心不改”。“比我生活条件差的人还有很多,在贫困山区还有许多贫困群众和贫困孩子需要帮助,我知道,我一个人的力量非常微小,可是如果大家都能献出一份爱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早日摆脱贫困,那样,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和谐美好。”阿里木说,这是我多年来的最大心愿。

  善举征服家人 给自己更大动力

  阿里木家境贫寒,起初他用自己赚来的辛苦钱去帮助素不相识的人,亲人并不理解,认为怎么不先帮助家人,但是随着时间的“鉴证”,阿里木用行动征服了亲人,并得到亲人的支持。

  “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人物评选颁奖晚会后,阿里木和远在和静的母亲视频,阿里木说,母亲再一次为我感到骄傲,她说我是民族团结的好榜样。

  阿里木已经两年没有回过新疆了,他曾给母亲写过一首诗,表达对母亲的相思之情——你走过的地方可以长出花来,你站立的地方有香水的味道,亲爱的妈妈,我想你,我们分别是那个贫穷的日子,困难过后我们一定会再见面,我期待和你一起在桑树下吃拉面……

  过几天,阿里木将回和静看望家人,他说:“很久没见母亲了,她已经老了,不知道见时会不会激动落泪,如果回去能找个老婆带回毕节,就更好了。”阿里木幽默的说。

  我不是名人 还是以前卖羊肉串的阿里木

  阿里木获过很多荣誉:2007年贵州都市十大年度人物、第二届贵州省道德模范、“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人物;阿里木被媒体关注:2010年12月23日,阿里木出现在央视《朝闻天下》里的“我这五年”,而在一个月前,央视新闻频道才报道过他,算上2004年当时在央视西部频道播出的专题片,阿里木已在中国最权威的电视媒体上露过三次脸。如今,阿里木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名人”了。

  面对这些荣誉和媒体的聚焦,阿里木说我不看重这些,这些荣誉对我不重要,我也不是你们说的名人,我还是以前的阿里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负责的人。有媒体称我是“好人阿里木”,也有说“卖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个“卖羊肉串的阿里木”,因为卖羊肉串的时候我会感到特别快乐。

  “这一个月来,我没有做生意,一直在接受媒体的采访,虽然没有赚钱,但是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我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但绝不是想出名,而是通过你们媒体,能让更多人来关注教育,关注资助贫困学生。如果媒体对我的报道能让我的生意好,那我更高兴,因为生意好了,赚的钱多了,离我办留守儿童学校的愿望就不远了。”

  39岁的维吾尔族汉子阿里木并不觉得自己是“草根英雄”。整整8年,在贵州省毕节市,阿里木以烤羊肉串赚钱为生,同时还用卖烤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2011.1.20)

  网络投票高居榜首

  2010年底,新华社发起“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人物评选。作为候选人之一,阿里木最终获得24万多张网络投票,高居榜首。

  当年9月,阿里木获评贵州省道德模范,到任刚满一个月的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被其感人故事深深打动,并号召全省人民向阿里木学习。之后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栗战书在不同地方、不同场合多次“力挺”阿里木。

  而在“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发起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也给阿里木投了一票,称他为新疆人民的“好巴郎”。

  这个身材壮实、经常胡子拉碴的新疆汉子,20元的土布褂子,8元的布鞋,20元的蓝布裤子,一穿好几年;他喜欢吃水果,为了便宜他常常挑快烂了的买,削掉坏的再吃;一个囊或两个馒头,加一杯水,就打发掉一顿饭。

  这样的生活,阿里木却觉得十分满足:“生活嘛,吃饱就可以了。”

  2002年,阿里木路过贵州镇远县,参与扑灭了一起山火,当地政府奖励他300元现金。随后,他通过毕节地区妇联组织,将这笔奖金连同自己身上的200元钱,捐给毕节学院一位因贫濒临辍学的女生:“我第一次感到,500元钱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个很小的数目,对贫困生却帮得上大忙。”

  从此,阿里木烤羊肉串的收入,大多用在了捐资助学上。他几乎没有存款,喜欢把挣来的钱一股脑儿塞进抽屉,用时再抓一把出来。到底赚了多少,资助了多少,也没个准数。“这么多年,有多余的钱了就去资助,直接资助的学生有100多个,加起来有10多万元吧。”他说。

  数年如一日资助贫困生

  4年前,阿里木揣着5000元钱,来到毕节学院,提出想资助一些困难学生。

  “一大摞钱,什么面值的都有,还带着一股子烤羊肉串的味道。”毕节学院党委副书记汤宇华清楚地记得,“我们的心情非常沉重,这个社会上有的是比阿里木生活宽裕的人,这对他而言,几乎是倾其所有。”

  很快,毕节学院决定配套5000元,将这笔全校金额最小的助学金命名为“阿里木助学金”。

  “没读书缺文化,我只会烤羊肉串,绝不能让那些贫困孩子和我一样。”阿里木读到高二就参军入伍,对文化教育,他有着近乎崇拜的尊重,“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人的思想和命运。”

  2007年11月,得知大方县达溪镇聚河小学大部分学生没有书包后,阿里木从批发市场买了181个新书包。由于交通闭塞,不通汽车,他和朋友在农户家借了一匹马,“路太陡了,下坡时,大伙要拉住马尾巴,马才不会滚下去”。

  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后,阿里木走进聚河小学破旧的教学楼,将新书包递到每一个孩子手中,“自然条件太恶劣了。如果把我放在那儿,我都坚持不下来”。

  如今,阿里木又开始考虑更长远的资助计划,他打算未来10年攒钱办一所留守儿童学校,让那些得不到父母温暖的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眼下,阿里木还想娶个老婆,“要求不高,她一定要能理解我的想法,支持我继续资助贫困孩子”。

  为感激帮助过自己的好人

  去年4月14日,得知玉树地震的消息后,阿里木第3天就携带装有行军床、被褥以及锅碗瓢盆的两大包行李,从贵阳飞往西宁,奔赴玉树救援。强忍着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痛欲裂和恶心呕吐,阿里木带着在西宁用8000多元购置的牛肉和蔬菜,赶到灾区协助部队官兵施救。

  “我做的一切,都是对那些在自己困难时刻伸出援手的好人的感激。”乐于助人的阿里木,永远记得在最困难时帮助过自己的人。

  出生在新疆和静县乃门莫敦乡的阿里木,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是当地供销社职工,一家9口,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生活。读到高二时,家里没法再供阿里木上学,他选择了参军。后来复员回到地方。

  2002年,刚到毕节时,阿里木孑然一身,“身上只有10块钱和一个烤箱,买一块钱的馒头,一块钱的荞凉粉,6块5毛钱买1斤羊肉,穿成35串,能卖17块5毛钱。”

  “这世上总有好人。”阿里木说,一个农民工兄弟请他吃过一顿两块钱的豆花饭,“我知道两块钱对他来说,赚得也不容易,那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一顿饭”。

  随后,一个并不太熟悉的酒吧老板借给他100块钱。有了本钱,阿里木拼命做生意,5天就把钱如数归还,“到如今,我们都还是好朋友”。

  “人关心人多一点儿,这个社会就多一点儿和谐。”阿里木说。

分享:

微新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