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新疆人】孟锦慧:以音乐为桥梁宣传新疆
时间:2016-07-04 | 来源:新疆网 | 作者:赵西娅

孟锦慧

    从喀什到上海,从部队护士到女高音歌唱家,她凭借不懈的努力一步步踏上梦想的舞台,还利用各种机会推介新疆和新疆民歌,她就是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孟锦慧。

    尽管在上海生活和工作了25年,但孟锦慧仍然在做着和新疆息息相关的事。她不仅在上海为新疆民歌做宣传,在过去的10年间,还多次把上海的学习成果带回新疆。

    “博大精深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我们要用新的策略去发展它、传播它,让更多的人能够演唱、喜欢它。”孟锦慧说。

    梦想根植于心

    近日,一场学生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学院学术厅拉开帷幕。台上,学生们正在进行最后的彩排;台下,孟锦慧耐心地给他们做着指导。

    这场“上海音乐学院孟锦慧学生音乐会”是孟锦慧所教授的学生们的汇报演出。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给她安排一场这样的演出。

    孟锦慧一边纠正着学生们的呼吸、发声,一边检查着他们的服装。她说,每一场音乐会,其实都是一堂音乐课,她都会全力以赴,因为那代表着她和她的学生们的形象和水平。

    孟锦慧1968年出生于喀什部队大院。1984年高考落榜后,她进入南疆军区通讯总站,成了一名通讯兵,活跃在部队的文艺舞台上。本来,有个文工团想把她招进去,可是遭到父母的反对。两年后孟锦慧考取了当地军医学校护理专业,毕业后成为乌鲁木齐后勤部的一名军护。

    那个时候,虽然她还不太懂什么是音乐,但踏上舞台高歌的梦想,却像一粒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迫不及待地等着生根开花。只要有时间,她就听磁带、听录音,跟着歌星学唱、模仿。

    1988年,她正式向新疆艺术学院声乐教授李小琴学习声乐。

    两年后,孟锦慧孤身一人来到上海,成功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大四时,她参加全国民歌精英大赛,获得二等奖;本科毕业一年后,又参加了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获得银奖。

    倾心培养新疆学生

    蒙古族女孩特日格力是孟锦慧的学生。2010年,特日格力由自治区文化厅出资,作为“新疆定向委培生”被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录取。

    特日格力说,孟锦慧老师非常认真,总会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她,包括民乐的韵味,还有腔调。

    巴合提加玛丽?加库兰是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族姑娘,与特日格力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说,孟锦慧老师跟学生的感情特别好,有时候甚至像母女、像姐妹、像知心朋友、像闺蜜,因为有这样的感情基础,他们很信任这个老师。

    “在学习中,她总是很耐心地在练声和专业曲目的选曲上帮助我。”巴合提加玛丽言语中对老师充满感激。有一次,她生病了,孟锦慧就拿自己的钱给她,让两个同学陪着去看病。

    去年,巴合提加玛丽参加了央视的《争奇斗艳冠军歌手争霸赛》,在金钟奖的选拔赛中顺利入围。再有一段时间,她将代表上海音乐学院参加金钟奖的比赛。

    孟锦慧说:“特日格力和巴合提加玛丽这两个学生共同的特点是朴实淳厚,这是我们新疆人最美好的特质。如果将来回到新疆,我希望她们能像我一样,在新疆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生,把我的这个接力棒继续传递下去。”

    做好新疆外宣使者

    这些年里,孟锦慧经常利用各种机会推介新疆与新疆民歌,立志要把新疆音乐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

    孟锦慧至今都记得,在上海市岳阳路200弄的“大不同会馆”,她和学生们举办关于新疆民歌公益讲座的情景。

    当她以维吾尔语演唱的维吾尔族民歌《亚鲁》拉开了讲座的序幕后,观众中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孟锦慧说,这些年,她不仅在上海为新疆民歌做宣传,还多次把上海的学习成果带到新疆。

    2009年底,孟锦慧回新疆,参加新疆教育学院音乐会。当时,她带了13名老师和新疆的同行们交流。她说,新疆的声乐要发展,就需要多一些“请进来”“走出去”。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个桥梁,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桥梁。

    “新疆的音乐大都是用手鼓、热瓦普、冬不拉这些少数民族乐器来演奏的,会用新疆少数民族乐器地道演奏的只有我们新疆人,可是如果用交响乐的形式就能更广泛地传播。”孟锦慧认为,缘于交响乐的普遍性,如果用这种形式演奏新疆音乐非常有利于传播,而这种音乐文化不应仅仅局限在新疆,更应传到全国乃至世界,让更多的人通过新疆的歌曲来认识、了解新疆。

分享:

微新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