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60年·新疆记忆:20万市民街头清雪那是相当壮观
时间:2015-08-25 | 来源:亚心网 | 作者:张冬梅 马元
  家园60年·新疆记忆

  20万市民街头清雪那是相当壮观

  乌鲁木齐清雪模式从“人海战术”到机械化大跨越

  从曾经的“人海战术”清雪,到如今的机械化“即下即清,雪停路净”,35年来,乌鲁木齐市的清雪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雪停就是命令 路上清雪人山人海

  1980年,乌市政府学习哈尔滨的清雪经验,动员群众上街扫雪。“雪停就是命令”也是当年提出的。

  为了动员群众上街清雪,乌鲁木齐市政府采取“动员”和“命令”相结合的手段,给沿街各单位划分清雪区域,规定雪停后两个小时必须清除完。对于清雪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市政府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品就是铁锹、扫帚等;对于清雪不力的单位,除了在媒体上曝光外,还要进行经济处罚。

  当时,“人海战术”是乌鲁木齐市的主要清雪方式。每次雪停之后,就会有20余万市民走上街头铲雪、除冰。  

家园60年·新疆记忆 20万市民街头清雪那是相当壮观 乌鲁木齐清雪模式从“人海战术”到机械化大跨越

2006年2月20日,乌鲁木齐市中山路,一场大雪过后,市区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通行,各单位按照各自的区域进行人工清雪。亚心网记者马元 摄

  上世纪90年代,天山区清运队队长赵前程的家就住在体育馆路,冬季每当雪一停,他们一家人便拿着扫把、铁锹等工具出门清雪。“不光我们一家如此,附近居民都一样,都是集体出动。不论年龄大小,大家又是铁锹又是扫帚的。人行道上还好说,可马路上的雪都被车碾压得硬硬的,很难清理,只有‘壮劳力’才干得了”。

  赵前程说,那时候如果哪个人清雪不积极,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大家都形成了一个习惯:“下雪就是通知,停雪就是命令”,都很自觉。

  “当时,马路上行驶的车辆还比较少,每当清雪的时候,大街上人头攒动,剁冰声、扫雪声、嬉笑声混在一起,很热闹。”赵前程说。

  上世纪90年代,乌鲁木齐市在集中清雪时实行交通管制。

  回忆起那时的交通状况,家住六道湾的侯德军说:“那时候清理冰雪时需要交通管制,所有清雪路口都会设置交警,以对交通进行疏导和管制。”

  虽然交通管制清雪是为了方便市民出行,但对于一些急需赶路或遇有突发情况的人来说,难免耽误。

  人退机进,即下即清,雪停路净

  进入2000年以后,乌市将机械清雪提上议程,购置了一批机械清雪设施,现代化的清雪机械逐渐走进乌鲁木齐市市民的视线。

  侯德军是第一批机械清雪设施驾驶员,当时所在的单位是原乌市市政市容管理局下属的特种车辆车队。

  “那时候别提有多自豪了!”侯德军说,在那之前,自己虽然也是开着小翻斗车拉雪,但是,由于都是人工清雪和装雪,一天下来,顶多拉运六七车雪到东山垃圾场。一场中雪,要拉上两周时间才能拉完。

  但是,自从他开上施密特1500扬雪机后,一天就能装四五百辆拉雪车,大雪时候,还能达到700多辆。一辆清雪机械所干的活,相当于几万人的力量。

  每次清雪之余,侯德军原来的同事都会羡慕地问他,这个机械怎么操作?那个装置是干什么的?让他很是得意。

  在侯德军的记忆中,2003年,乌市市政市容管理局购进了10辆推雪车。2005年,推雪车增加到22辆,另购置了9辆扬雪机。

  随着乌鲁木齐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很多道路修整一新,为机械清雪扫清了障碍,清雪方式逐渐由“人海战术”过渡为“人机结合”。

  2008年冬季起,乌鲁木齐市开始逐步实行“人退机进”的新的清雪策略。一旦出现降雪天气,约80台扬雪、清扫、推雪车辆就会对乌市光明路、中山路、新华南路等60余条主干道进行机械化清雪作业。

  至此,往年那种数十万人齐上阵、全民义务清冰雪的盛况淡出历史舞台。

  “也就是这年,我发现马路上除了清雪车外,几乎就是保洁员在清雪了,很少看到普通市民上街清雪的场面。当然,最关键的是,那年雪停后没有实行交通管制。”马玉华发现了2008年冬天到2009年春天乌鲁木齐市清雪方式与往年的不同。

  对于侯德军来说,看到这些变化,他就有一种深深的成就感。虽然清雪的时候,侯德军可能一周都回不了家,新婚的妻子由起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逐渐理解,现在非常支持他的工作,也为他感到自豪。

  从2011年至2012年冬季开始,机械化清雪覆盖的道路和面积逐渐扩大,乌鲁木齐清雪模式也转变为“即下即清,雪停路净”。

  45岁的马玉华感到最大变化的是:“以前上班,还有送孩子上学,最担心的就是头天晚上下大雪,就害怕会迟到。现在这种担心就显得有些多余,因为雪停了以后,主干道上路面基本看不见积雪,也不会在路上耽误多少时间。”

  记忆背景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乌鲁木齐市清雪实行的是“雪停就是命令”,雪停后两个小时必须将雪清除完。而为了保证清雪工作的顺利完成,上世纪90年代,乌鲁木齐市在集中清雪时实行交通管制。

  随着时代发展,乌市的清雪工作也发生了一个渐进式的变化。从人工清雪、搞人海战术的方式,到现在的以机械化设备为主,不但缩短了清雪的时间,还节省了人力,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乌鲁木齐也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由人工清雪为主向机械化清雪为主的转变。

  为破解冬季清雪难顽症,自2011年以来,乌鲁木齐市先后投入15亿元,采购各类清雪机械设备,全市清雪机械设备由数十台增加到1500多台,设备种类达20多种。

  每次冰雪清除如同打一场战役,全市2000余名机械操作手,2.4万名保洁员,数百名交警,数以万计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战斗在清雪一线。无论白天还是夜间,凌晨还是傍晚,清雪队伍随时待命。

  国家统计局乌鲁木齐调查队曾经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等多种方式,就乌鲁木齐冬季清雪工作展开民意调查,96%的受访者对乌鲁木齐市清雪模式及效率给出了“满意”的回答,对乌鲁木齐市冬季清雪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记忆风貌

  凑份子将清雪工作包出去

  45岁的马玉华就职于乌市南门一家单位。“以往雪一停,大家就拿着铁锹上路清雪,人行道上还好说,可马路上的积雪很难清理。”马玉华说,不得已,从2004年起她就和同事“凑份子”,将清雪工作承包出去。

  家住六道湾的侯德军说,那时候清雪需要交通管制。交通管制一天有两次,第一次是早上10点到12点,第二次是下午4点到6点。如果上班没赶上10点以前的公交车,就只能步行上班了。

  “每条路上都有人扫雪,铁锹铲雪的声音,冰铲剁冰的声音,扫帚划过路面的声音,人说话的声音混杂在一起,整个城市都在为清雪忙碌,看起来十分热闹。”回忆当年的“万人清雪”的情景,侯德军仍记忆犹新。

分享:

微新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