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沟村: “乡村厨王”烧出家乡味道

2024-01-22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

“樊师傅,啥时候去我们村做流水席?你做的糖洋芋太好吃了。”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66岁的樊元成是远近闻名的“乡村厨王”。作为昌吉回族自治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汉族民间流水席”项目传承人,十里八乡婚丧嫁娶、老人做寿、孩子满月、乔迁新居、子女升学,家家户户的大事上,都少不了樊元成的身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樊元成拜师村里的乡村大厨学习做菜,“村里的农田都是陡坡上的旱田,种地都靠老天赏饭吃,遇到旱灾,几乎颗粒无收。为了能吃饱饭,就跟着师傅做帮厨。”

翻看他的菜单,密密麻麻手写了40多道菜,既有当地传统的老四碗:羊肉条子、猪肉条子、红烧丸子、糖洋芋,也有大家熟知的夹沙、里脊、糖醋排骨等。“一般客户就从这个菜单上选14—16道菜,主家自备原料,我们提供免费桌椅餐具和加工服务,每桌收费100元。”樊元成说。

每年腊月起,游子归家,宴请增多,樊元成迎来了最忙的时候。

1月9日,樊元成准备出发去20公里外的村子做席,他的小货车被各种锅碗瓢盆塞得满满当当。“今天是个婚宴,订了50桌。”樊元成说,五六十桌流水席,至少需要5个人配合,他是当仁不让的大厨,剩下的帮厨就从村里招募。

从事乡厨30余年,樊元成见证了乡亲们生活的变化,“以前,一桌只要五毛钱,菜也很简单,就是老四碗加上豆腐白菜。如今,大家生活好了,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不停地推出新菜。”

流水席烧得好不好、怎么评价也有标准:至少70%的菜得进了客人的肚子,东家和烧菜的师傅才高兴。“菜要换着花样烧,要是大家不喜欢吃,剩的多,那就得赶紧换菜单。”樊元成说,流水席实惠又好吃,如今,他做的流水席在乡亲们当中依然有着好口碑。

在英格堡乡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服务中心主任李发惠看来,乡里风味的流水席价格亲民、氛围热闹,充满乡土情怀——这是乡村流水席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

这些年,樊元成陆续收了十多名徒弟,他们大多在县城的餐厅或者酒店从事餐饮行业。县里也陆续组织了多届厨王争霸赛,搭建平台,让大家交流学习。“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里,我特别开心,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把家乡的味道长长久久地传下去。”樊元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