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1.77万亿、2.7万、2.6亿!新疆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新疆和田|非遗艾德莱斯,编织七彩幸福梦
(人权行动看中国)新疆乡村足球:少年梦 待出发
(人权行动看中国)探访新疆哈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人权行动看中国)探访新疆哈密豫哈实验学校
(人权行动看中国)传承史诗的柯尔克孜族少年
(人权行动看中国)探访新疆社会福利院
  1.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新疆人权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理论研讨会暨故事分享会侧记        在《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之际,“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新疆人权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理论研讨会暨故事分享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为新疆的冬天增添了浓浓的暖意。在新疆迎宾馆会议中心大厅内,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来自疆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各行各业代表齐聚一堂,深入研讨和交流,生动阐释新疆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新疆人权事业真实情况。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张永和对新疆的关注由来已久。他说,新疆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将保障各族人民的合法权益作为基本任务,全方位提升各族群众的人权保障水平,今天的新疆已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

  2. 新疆尊重和保障人权图片展开展        20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新疆人权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理论研讨会暨故事分享会活动期间,举办了新疆尊重和保障人权图片展。本次图片展由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环境权利、特定群体权利六大板块组成。展出的100张图片多角度、多层次、直观地展示了近年来新疆人权事业的进步。多元解纷调解室当事双方微笑握手言和,医院里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让基层群众感受到名医近在咫尺,教育惠民工程依法保障各民族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孩子们在现代化校园里快乐上学,新疆各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得到关心关爱,残疾人受到尊重、实现人生梦想等感人场面,都浓缩在一张张鲜活的新闻图片中。

  3. (人权行动看中国)学者建言新疆人权事业: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        多位研究新疆人权发展的学者20日表示,近10年来,中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大力发展新疆人权事业,对促进国家人权治理及全球人权治理产生了重要意义。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新疆人权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理论研讨会暨故事分享会当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多位学者围绕“当代中国人权观的新疆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与新疆人权保障”“讲好新疆人权故事”展开探讨。

  4. 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新疆草湖镇老年人权益保障见闻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社会保障可持续性不足、养老服务地区间不平衡、老年人遭受歧视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和保护老年人权利成为各国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目前,草湖镇白杨社区常住人口有2654人,其中退休老人占到五分之一,孤寡和独居老人有32人,解决养老问题成为这里的主要任务之一。近年来,白杨社区创建了近十个活动室,包括阅读室、石头画室、沙画室、舞蹈室等,为老年人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

  5. (人权行动看中国)红旗农场:戈壁滩上水产养殖 打造“产业+就业”新样板        地处南疆的红旗农场,生态环境恶劣,盐碱地较多,且经济基础薄弱,就业承载能力严重不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今天却发展成为各媒体争相报道的“网红”,原因就在于红旗农场在戈壁荒滩里养起了“海鲜”。红旗农场借鉴盐碱地水产养殖的成功经验,立足6.3万亩集中连片重度盐碱地和大峡谷日流量6000 m³的天然盐碱水资源,因地制宜,变废为宝,于今年10月完成盐碱地改造350亩,现有鱼塘150亩,室外罗非鱼养殖基地1000亩。

  6. 人权行动看中国|90后新疆青年用双手拼幸福        距北京2000多公里外,新疆东天山脚下,哈密市伊吾县下马崖乡,银装素裹,一片雪白。1991年出生的小伙努尔艾力·喀斯木在大学毕业后,一开始在伊吾县淖毛湖镇的工厂上班。2018年,他回到了下马崖乡,接手了爸爸经营的骆驼养殖合作社。“当时只有150峰骆驼,这几年规模逐渐扩大,最多的时候有1300多峰,现在稳定在900多峰。”

  7. (人权行动看中国)新疆皮山:三位母亲的创业选择        新疆和田是这样一个地方:南有昆仑山,北有塔克拉玛干沙漠,总面积24.7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33.3%,沙漠戈壁占63%,人们坚守在其中的小片绿洲,努力向沙漠要生存。曾经,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当地妇女就业选择不多,很多人只能务农生活或受困于灶台。如今,情况正在转变。近日,中新社记者来到和田地区皮山农场,在当地3位乡村女性身上发现很多相似之处:精致爱美的女人、妻子、母亲、创业者、家庭的经济支柱。

  8. (人权行动看中国)新疆新城西门村的集体发展密码        葡萄田里,超2000亩葡萄正在地里沉睡,等待来年春天出土上架;村口的红石榴文化广场旁,阳光和外墙的“湘疆号”列车相映成辉。新城西门村,这个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的小村庄,如何用五年时间,实现人均年收入增长超万元(人民币,下同),村集体年收入达53.3万元,让人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9. (人权行动看中国)新疆社区推行家庭医生 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面积大,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人口分散,基层患者看病难,慢性病管理效率低……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怎样才能走进每一户民众家里?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长期以来面临的医疗卫生难题。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自治区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的十八条举措,其中特别提出“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据哈密市卫健委数据,目前,全疆已组建1265支签约服务团队,共有43349名医务人员直接参与签约服务,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的转变。

  10. (人权行动看中国)新疆“00后”手艺人为老地毯打造新“花样”        地毯和生活用品展示区内,陈列着从各地民间收集来的地毯、麻灯、茶壶等,仿若一个微型展览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内,古老的织布机正在运转,伴随着有规律的节奏声,一件传统的羊毛艾德莱斯裙已初见雏形;生产制作间内,一条条定制地毯正在赶工;连廊的网红木桥上,游客正打卡拍照……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的库尔班民俗博物馆是一个集设计、生产、参观、售卖于一体的新式博物馆和民营企业。企业负责人、“00后”的金牌讲解员凯丽比努尔·库尔班正在向观众讲解博物馆内的地毯收藏。

  11. (人权行动看中国)新疆首个中学考古社:用教育连接“丝绸之路”        近年来,哈密市在“科教兴哈”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不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并依托河南对口援疆的机遇,从提升硬件转向全面提升教育资源,多举措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课程之外,学生们有了更丰富的选择,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接触到的文化也更加多元。

  12. (人权行动看中国)新疆校园里的非遗歌声:传承民族史诗的柯尔克孜族少年        “再唱一遍,唱的时候不要忘词,来......”在老师的带领下,一群少年齐声歌唱,每张脸庞上都透露出认真和快乐。这里是新疆乌恰县黑孜苇乡中学九年级四班,少年们唱的正是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之一的《玛纳斯》。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传奇英雄,史诗《玛纳斯》以他的名字命名,内容讲述他和七代子孙带领柯尔克孜族人民保卫家园、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这部长达23万行的史诗,堪称“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

  13. 【人权行动看中国】送餐上门 服务换积分 新疆社区食堂开启“双赢”模式        接近午餐时间,社区志愿者张艳从“草湖味道”社区长者食堂取到一份2荤2素1汤的打包午餐。5分钟后,张艳抵达了订餐老人的家。最近天气转冷,订餐的老人多了起来,张艳每天都会送3、4份餐,作为回报,她将从社区领取相应积分,用于兑换生活用品。

  14. 【人权行动看中国】新疆校园里的《玛纳斯》小歌者        玉米塔力是新疆乌恰县黑孜苇乡中学九年级的学生,也是一位小“玛纳斯奇”(意为演唱《玛纳斯》的歌者)。他3岁起便开始学习《玛纳斯》,师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玛纳斯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江努日•图日干巴依。而学校也为感兴趣的同学们专门开设了《玛纳斯》社团,每周两次由来自音乐世家的老师托合托库力·库尔班阿力带领40多位同学练习。学习《玛纳斯》时间更长的玉米塔力也成为了大家的“小老师”。

  15. (人权行动看中国)从合作社到销售柜:一杯驼奶的“前世今生”        克热木·吾吉住在合作社旁的新丝路社区,除了将自己的20头骆驼托管在此,他还在合作社上班,负责骆驼的检疫工作。在托管骆驼的收入之外,他能够额外获得工资,每月四千元。即使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但克热木·吾吉觉得自己身体好,希望能继续干。合作社社长努尔艾力·喀斯木说,众合骆驼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目前主要业务为专业骆驼养殖与新鲜驼奶销售,合作社拥有3000平方米的养殖基地,现存栏900余峰骆驼,其中60%以上来自周边下马崖乡、伟子峡乡等地的农户托管。2015年起,合作社给下马崖乡村民的分红总额累计近40万元。

  16. 「人权行动看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惠民工作落在实处        “长者食堂”坐落在41团草湖镇人民路上,180平方米的商铺内设有6张散桌、两间包厢。自去年4月开张以来,吸引了周围不少人前去品尝。不同于街面上的其他餐厅,长者食堂内部设有“红色管家引领幸福社区建设”“居民微心愿管家来点亮”等系列文化展牌,服务人员身着红色马甲,服务到位,让人倍感亲切。如今,长者食堂的“红色管家”队伍已有286名成员,是由社区、党员、退役军人、普通居民等群体组成,不仅为老人提供就餐服务、上门送餐等,还提供环境卫生整治、政策理论和法规宣讲、治安巡逻、文艺演出等服务。

  17. (人权行动看中国)传统乐器“守艺人”:百年传承让“新疆音符”走向世界        麦麦提依明·阿巴拜克热世居喀什古城并经营一家民族乐器店,店铺位于古城老街吾斯塘博依街入口处,人气很旺。今年55岁的麦麦提依明·阿巴拜克热从小就跟爷爷和父亲学习乐器制作,其家族制作乐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他是第五代传人。店门口的照片墙,记录了其家族传承乐器制作的故事。

  18. (人权行动看中国)新疆“曙光女孩”逐梦跑道:重拾自信 立志为师        回忆一个多月前的经历,18岁的阿依舒瓦克·努尔兰说如同做梦一般。9月15日,当她回到家乡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萨尔阔布乡库尔库德克村,家门口早已站着胡须花白的老者、年幼的孩童,他们欢快地唱歌、鼓掌,几位年长的女性身着哈萨克族传统服装,手捧鲜花迎接她。

  19. (人权行动看中国)从小作坊“独奏”到产业园“合奏” 新疆乐器村“谱新曲”        2008年6月,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被中国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努尔冬·司马义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乐器制作,他年轻时曾当过药房医师,但几年后就“弃医从乐”,专门从事乐器制作。“乐器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我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如今,他已经从事乐器制作近50年,熟练掌握了十几种乐器的制作技法和弹奏方法。2008年3月,努尔冬·司马义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